既想拒绝又想不得罪人?可以试试这样!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37卷,汉纪二十九
王莽始建国三年(辛未,公元11年)
【原文】
莽以安车迎薛方,方因使者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使者以闻。莽说其言,不强致。
【译文】
王莽派安车去接薛方,薛方通过使者推辞说了:“唐尧、虞舜在上,民间准许有巢父、许由。而今,圣明的主上正在尊崇唐尧、虞舜的美德,小臣我愿像许由隐居箕山一样,不再入世。”使者奏报,王莽喜欢听这番话,不再勉强。
【解析】
上面材料中提到的这个薛方,在当时是民间及学术界很有名的人,通晓儒家经典。
王莽想让薛方出来做官,搞了一出安车迎接,给足面子。
王莽的动机可不是因为薛方这个人真的有这个本事,而是正如我们之前多次提到的,行为本身重于行动目的这个概念。
薛方有名望,这种人如果不出来做官,对于王莽政权而言,代表着不合作,或者说不看好。
且如此有名望的人,影响力如此之大,王莽不进行收编,则意味着一个不合作、不亲近自己、利益不一致的危险因素无法控制。
不光是王莽,历朝历代对于这种民间特别有声望的人,都会实行收编的策略,给一个官职,让其成为“体制内”的人,相当于给野马套上一个嚼头。
当然,还有些人就是不想出来做官,那么朝廷也会给与极大的优渥和利益,让其尽可能站在自己这一边。
再从薛方的角度来看王莽征召自己出来做官。
看薛方的个人经历,他之前是做过官的,做过郡掾祭酒,相当于郡里面的中层领导,后来朝廷征召也没去。
可以这么说他拒绝朝廷征召是有先例的。
这里可以揣测一下两次征召他的动机。
第一次拒绝在西汉时代,朝政被王氏外戚把持,长安朝廷乌烟瘴气,薛方不想掺合这一趟浑水,于是选择拒绝。
第二次拒绝在王莽时期,面对篡汉的王莽,薛方不看好这家伙能干成什么事,如果参合一脚名声臭了,而且将来王莽覆灭,自己也得跟着倒霉,还不如选择不去。
当然,还有一种很功利的动机。
即,薛方觉得价码不够大,想待价而沽!
古代有些隐士不出来做官,当真是不想?当真是无心功名?
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但更多是用这种隐士的方式,来标榜自己的独特以此吸引目光,等有人上门求了,再卖个好价钱。
这种不想做官、不愿做官的态度就必须表现出来,作为一种谈判的价码。
毕竟人家能给诱惑的就是官职,但这个东西你不想要,那么别人就只有给更大的价码。
结合之后薛方在汉光武帝时期又接受了征召,而且七老八十地死在路上,足以窥见一二,至于到底是什么内涵,这里留给诸位品味。
回到正题,且不论薛方到底是何种动机,他拒绝王莽的征召,势必要面对王莽的怒火。
如何既能不做官,又让王莽安心就是很重要的问题。
这个也是今天的关键,通过薛方的拒绝,看如何不得罪的拒绝别人,先来看薛方怎么说的。
“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
尧舜古代圣君,被儒家吹到天上,王莽也时刻以其为榜样。
薛方这话传递了好几层意思。
其一,说王莽有尧舜的潜质,算是给王莽拍了个马屁,让其暗爽一下。
其二,阐述儒家概念,尧舜在的时候,尚且有巢父、许由这样的人不出来做官,却不改尧舜功德。
或者换个角度说,就好比劝谏时候常用的句话,主圣臣直,正是因为君王圣明才有臣子出来直言劝谏,拍了马屁又保住了自己。
故此,薛方如此说同样有这个含义,只不过偷换了概念。
其三,表示自己想学习许由,言外之意,自己作为许由这个角色,就是用来烘托王莽如同尧舜的。
其潜台词就是,不出仕做官的薛方,对王莽也是有价值的。
这一番话下来,王莽很是高兴。
莽说其言,不强致。
也就没有再征召薛方,毕竟从王莽的反应来看,多少也知道王莽的心思。
征召薛方等一系列民间有声望者,就是想拉来做陪衬的,并不是真心想让他们做官。
王莽需要释放友善的态度,同样这些人也需要释放合作的态度。
至于来不来,并不是关键。
薛方的态度释放到位了,王莽也GET到了,至于不想来,那就不来吧,反正也不是真的想让他们来。
【闲扯】
薛方这番话高明的地方在于,既没有得罪人,也拒绝了别人,更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现实生活中,面对别人提要求,拒绝向来都是一门学问。
咱们看这背后的关系博弈,向你提要求的人,有心理(你答应)和利益上(他利益满足)两重需求。
而你,同样也有心理(不得罪人)和利益(自己不吃亏)的需求。(答应帮忙本质是一方利益向另一方利益输送传到)
按照之前付费内容中提到的,一段关系的长久,必定是双方心理和利益上收益同时具备才行。
因此,考虑到你拒绝对方这个场景,就必定是对方心理预期没有达到,以及利益无法满足的双重落空。
如此这般,的确是容易得罪人。
因此,必须要在对方心理上进行安抚,让其和利益“损失”形成对冲。
那么心理上如何安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可以先分析一下,在你求人帮忙时的几个心态。
其一,关系预期。即在你认识中,你觉得和对方关系不错,你开口对方会答应,这是基于对对方关系的预期。
其二,回报预期。即之前你帮过对方,现在你开口,本质上你希望对方回报给你。
其三,能力预期。即在你意识中,对方具备帮助你的能力,且你甚至觉得对方应该帮你,毕竟他有能力。
那你回想一下,如果你身边某个人你对他没有这三个点中两个以上,你去求他办事,你心里会不会打鼓?
拒绝同样在这三个方面入手。
通常情况下,拒绝都是在能力方面下手,比如自己没时间、不认识人、没钱等等。
但要我说,这个看上去合适的理由,其实是大家彼此都知道的敷衍,不戳破而已。
所以,还需要再加点料,做心理安抚,而切入点就在关系和回报预期上,比如:
你遇到事情,能想到我,说明咱们两个关系不一一般(关系预期给予认可)。
之前你也帮过我,这事你不开口,于情于理我都要主动帮忙(回报预期给予认可)。
这次这件事,我也看了看,和你讲实话,我想帮也无能为力,列举主观及客观因素几个,既要有事情本身的难度,又要有自己的难题,而不是一味说自己如何如何。
差不多话到这里,对方也知道帮不了了,有了前面的铺垫,最起码对你的预期还保留着。
只要有预期在,这个关系就不会走向滑坡。
——END——
发送关键字【 1 】:长文《如何成为领导心腹》
发送关键字【 2 】:长文《关于钱与财富的思考》
发送关键字【 3 】:咨询、聊天
发送关键字【 通鉴 】:过往解读内容合集电子版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阅后点赞,手有余香
多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