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部矛盾撬动内部,这招后劲大,但真有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37卷,汉纪二十九
王莽建国三年(辛未,公元11年)
【原文】(可略过直接看解析)
莽遣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将兵万骑,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诏诱呼韩邪诸子,欲以次拜为十五单于。苞、级使译出塞,诱呼左犁污王咸、咸子登、助三人至。至则胁拜咸为孝单于,助为顺单于,皆厚加赏赐;传送助、登长安。莽封苞为宣威公,拜为虎牙将军;封级为扬威公,拜为虎贲将军。单于闻之,怒曰:“先单于受汉宣帝恩,不可负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孙,何以得立!”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大杀吏民。是后,单于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大辈万余,中辈数千,少者数百,杀雁门、朔方太守、郡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
【译文】(可略过直接看解析)
王莽派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率领一万骑兵,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前往云中边塞,招致引诱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打算依照顺序封他们为十五个单于。蔺苞、戴级派翻译出塞,将左犁污王栾提咸,以及栾提咸的儿子栾提登、栾提助等三人,诱骗到云中塞下。他们到达后,就用威胁的手段,封栾提咸为孝单于,栾提助为顺单于,都给予厚重的赏赐,用朝廷驿车把栾提登、栾提助送到长安。王莽封蔺苞为宣威公、任命为虎牙将军,封戴级为扬威公、虎贲将军。匈奴单于栾提知听到上述消息,勃然大怒,说:“先单于受过汉宣帝的恩惠,不能辜负。现在中国皇帝并不是宣帝子孙,恁什么坐上宝座?”于是派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栾提呼卢訾、左贤王栾提乐,率军进攻云中郡益寿塞,大肆屠杀中国官吏和平民。从这以后,匈奴单于栾提知逐个地告诉左右部都尉、各沿边亲王,侵入中国边塞进行攻掠,规模大时有一万余人,中等规模有数千人,规模小时则数百人。他们击杀雁门太守、朔方太守,及这两郡的都尉,掳掠官吏百姓、牲畜财产,不可胜数,沿边一带郡县空虚衰败。
【原文】
早些年看小说文章的时候有一种调调,说当年王莽篡汉,匈奴感念汉室恩德因而反对。
估计出处是上面这段材料。
凡是必然有来龙去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看过之后才发现,匈奴人所谓的反对王莽,更多是王莽侵害了匈奴的利益,为谋求更大的利益找的借口,并没有那么高尚。
所以看上面材料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王莽的策略
王莽的策略其实很简单。
汉宣帝年间,匈奴分裂,同时存在5个单于,内部打的天昏地暗,最后不得不向汉朝称臣。
经过近百年休养生息,匈奴其实已经有些恢复元气,对此时新朝北方产生威胁。
因此在对付匈奴的问题上,外交先行,搞乱其内部、培植反对势力就是很好的一招棋。
诏诱呼韩邪诸子,欲以次拜为十五单于。
呼韩邪单于就是当年率部归降汉朝的那个。
将其儿子封为15个单于,从策略上来说很操弄人心。
一方面,这些儿子都有资格谋求单于之位。
另一方面,汉朝或者说新朝册封毫无疑问就是给了这些人和匈奴单于别苗头的底气。
最后,15个单于弄出来,大家都是单于、都一样,凭什么听你的,内部一盘散沙,甚至累积矛盾进而产生内战。
这样一搞,王莽要对付的匈奴就分裂弱化,最后目标聚集到匈奴单于一个。
因此单从策略上来说,试试的可行性还是有不少。
2.匈奴单于的对策
至高权力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匈奴因为他自身游牧部落属性,加上他的整体性质,底下大大小小的王、候,其本身就掌握一定的军事力量。
而匈奴本身更像一个大联盟,匈奴单于是共主,无事各自为政,有事则统一在匈奴单于麾下进退。
这种结构之下,必然会彼此之间有一些矛盾存在。
而匈奴对于这些矛盾的处理,则更加直接,确保匈奴单于绝对力量优势进行压服。
简单来说,有矛盾没关系,我最狠,你打不过,那你就得盘着听话。
但如果有比匈奴单于更牛逼的人支持自己呢?是不是可以和匈奴单于掰腕子?
王莽册封匈奴15个单于就有如此意思。
匈奴单于看出了王莽的用心,更知道自己内部什么情况,因此也有一系列对策。
首先,舆论意识先来一波。
“先单于受汉宣帝恩,不可负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孙,何以得立!”
踩了王莽一波,说他乱臣贼子篡位,又强调汉匈关系拉拢匈奴内部亲汉部分。
这下算是把匈奴单于后面统一匈奴内部对抗王莽起了一个很高的调子。
其次,击破虚幻。
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大杀吏民。
匈奴人为什么会攻打劫掠汉朝边境?
一来是穷,二来是汉朝富有。
但为什么之前又不打了?
一来是怕,汉朝太猛;二来是现在有好处。
现在,匈奴单于让这三个人率军攻击边境,传递了三个信息。
其一,打破汉朝或者新朝边境防御强大的虚幻,这等于告诉匈奴人,汉朝猛,新朝就是个披着老虎皮的羊,一戳就倒。
其二,打完之后劫掠一番,回来炫耀新朝富裕,刺激匈奴其他人的贪欲。
其三,这三人大概率是匈奴单于亲信嫡系,他们先打,表示匈奴单于来真的,先打了个样。
最后,鼓动与投名状。
是后,单于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大辈万余,中辈数千,少者数百,
看翻译很有意思,注意“历告”,意思是逐个告知。
即,匈奴单于逐个告诉这些都尉、匈奴王等等,赶紧去攻打汉朝边境。
这同样传递了四个信息。
其一,测试拉拢,这就是站队,是站匈奴单于还是新朝,站错了,匈奴单于先一步就打掉他。
其二,把声势造起来,在同一攻打边境的行动上,获得主导权进而加强匈奴单于对各部约束权力。
其三,通过把整个匈奴调动起来形成对新朝更大的压力,迫使其通过匈奴单于来实现安抚,为狮子大开口提供谈判筹码。
其四,通过匈奴单于一个个说,也表明匈奴内部并不是想象中的团结,甚至有矛盾,现在和新朝打起来,就是将内部矛盾对外转移。
果然,这样下来,原本和平百年的汉匈边境,又是一片烽火狼烟。
【闲扯】
匈奴单于这一招颇有扯大旗把水搅浑的味道,有些一鱼多吃。
但是其核心内涵并没有多难。
说来说去就三点。
其一,思想上统一。统一论调、统一观点、统一核心,确保内部能够团结。
其二,造大饼。为了安抚内部,势必要拿出一些甜头来,用以弱化矛盾的存在并拉拢各方,继续团结,至于不听话的,那就要处理清除。
其三,转移。团结好了之后,内部矛盾还是会累积只是被延迟,因此需要再次通过转移内部矛盾到外部,比如制造新利益,甚至可以制造外部矛盾进一步来统一内部,比如对别人利益的掠夺。
记住这样一句话,在内部矛盾重重的时候,适度的利用外部矛盾来刺激自身,短期来看是一招极好的整合内部的有效手段。
只不过这招玩好了缓则罢了,玩不好就是引火烧身。
——END——
发送关键字【 1 】:长文《如何成为领导心腹》
发送关键字【 2 】:长文《关于钱与财富的思考》
发送关键字【 3 】:咨询、聊天
发送关键字【 通鉴 】:过往解读内容合集电子版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阅后点赞,手有余香
多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