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坚持戒色10年,为何50岁执意纳妾?部下:他有难言之隐



曾国藩是汉人,早年出身卑微,资质平平,刚出道时是一个见到啥不平事都要批判两句的“小愤青”。三十岁时立志做圣人,中年之后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只手挽救了大清王朝。
从“愤青”到史上最成功的官员,曾国藩的“脱胎换骨”靠的是什么?其实从他 “戒色”一事就可以找到答案。
虽然被后世誉为“半个圣人”,可是曾国藩早年却诸事不顺,大器晚成。
道光十二年,21岁的曾国藩又一次参加秀才考试。也许是天资确实钝拙,也许是父亲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曾国藩此前五次考秀才,都名落孙山。
这一次,曾国藩在考前发奋苦读,考后也自我感觉良好。没想到发榜之日,却被主考官断为“文理太浅”,获得“半个秀才”的资格。这件事情让曾国藩觉得丢脸丢到了家,回到家塾后,他从此闭门不出,咬牙发愤,结果文理大进,豁然贯通。
第二年,他终于考取了秀才;又一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
三十多岁的曾国藩,从湖南的穷乡僻壤来到繁华的京城。初来乍到,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曾国藩不免随波逐流,整日流连于各种交际应酬,觥筹交错,恣情放纵间,也就沾染了一些官老爷的不良习性,包括“纵情声色”这一点。
在一次宴席中,曾国藩看到朋友家中妻妾成群,心花怒放,可是当天回到家后,他听到的却是夫人在病中发出的微微呻吟。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是日,目屡邪视”、“耻心丧尽”、“谐谑为虐,绝无闲检”。“入夜心情不畅,又厌闻呻吟声”。可见妻子多病的身体未免让他兴趣索然,怅然若失。在曾国藩以后的日记中,这样的贪色之举屡见不鲜。

道光二十二年的一天,曾国藩来到好友岱云家中谈论学问,见到好友家中有一小妾,年方十四,貌若桃花,竟心动垂涎不已,当着小妾的面就说出了一些“狎亵”之词,这让在场的人惊诧不已,场面也变得十分尴尬。
当天,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狎亵大不敬。在岱云处,言太谐戏。车中有游思。”可见曾国藩不但在好友家对小妾出言调戏,甚至是在回家的车上,脑子里还对朋友的小妾浮想联翩,荒谬可笑。
不过在数次反省过后,曾国藩也逐渐清醒,恢复理智。他在《日记》中写道:“明知体气羸弱,而不知节制,不孝莫此为大。”他认为,沉溺女色不仅耽误读书,耽误工作,而且让人懈怠,阻碍个人事业发展。并且,曾国藩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他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厉行节欲。
孟子曰:“食色,性也。”吃饭和色欲,确实是人的天性,难以割舍。《礼记·礼运》中也提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对于年仅四十岁,正值盛年的曾国藩来说,禁欲,意味着人生要失去一部分乐趣。
美色当前而不动心,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做到,但是曾国藩对自己却下了狠手。为了戒色,曾国藩把自己内心那些“龌龊”的想法全部写成了日记,然后送给自己的亲友阅读,在别人阅读完自己的日记后,曾国藩还要和他们进行一番讨论,以此作为监督,避免再犯。
曾国藩对“禁欲”有着超强的信念,甚至对于夫妻恩爱,他也要求自己能免则免。有一天,他早起读了读书,突然心猿意马,书也没法读下去了。当天他写道:“午初,人欲横炽,不复能制,真禽兽矣!”为了戒色,他把自己骂到了禽兽不如的地步。

就在这种不断的自我攻伐中,曾国藩磨砺了自己心性和品格,成为儒家学子心目中的道德标杆。不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曾国藩在50岁那年,竟又公然纳了一房小妾,亲自毁了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圣人”形象。
按理说,曾国藩在经历过艰难的心性磨练之后,已然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心如止水,为何非要在天命之年再娶,毁坏自己半生积累起来的声誉呢?
1861年,咸丰皇帝刚刚驾崩,举国哀痛。曾国藩率湘军出兵安庆,平定太平天国叛乱。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危急存亡的当口,曾国藩却提出要纳19岁的陈氏为妾。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朝堂和军营都议论纷纷。
一方面,军营中有女人乃是不祥之兆,此举必然扰乱军心。另一方面,咸丰皇帝去世不满百日,全民禁止一切娱乐嫁娶活动,曾国藩此举犯了“大不敬”之罪。弹劾他的奏章铺天盖地,就连他的至交好友左宗棠也公开叫骂其“伪道学”。
在这场纳妾风波中,曾国藩成了整个朝廷的众矢之的,甚至连他的心腹爱将彭玉麟也看不下去了。彭玉麟直接提刀去见曾国藩,扬言要杀了他的妾室,以安军心。
曾国藩见彭玉麟来势汹汹,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无奈地回应说,纳妾实乃不得已之举。原来就在两军酣战之际,曾国藩因为精神高度紧张,身上藓疾发作,奇痒难耐,已经数日夜不能寐,如坐针毡。
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远在老家,曾国藩又不好让男性来做如此私密之事,恐怕招来非议,只好找了亲信韩正国为她张罗纳妾,专门在夜间为他挠痒。只有这样,他才不至于心神涣散,得以更好地指挥作战,救国家于危亡。彭玉麟听了,这才理解了曾国藩的难言之隐,无奈放下了手中的剑。

虽说朝廷方面一心指望曾国藩平定叛乱,对那些弹劾曾国藩的奏章都装聋作哑,不予理会。但是曾国藩的一世英名,的确也因为这场纳风波蒙受了污点。也有人认为,曾国藩此举也是因其权倾一时,不得已才做出的“自保”之举。
但是这些,都没有阻碍曾国藩成为一代名臣。1864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受封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晚年平定捻军,兴办洋务运动,担任两江总督,以一己之力,延续大清王朝五十年。作为清朝的“救命恩人”,曾国藩的个人威望到顶峰。也正因为曾国藩挽救了大清,所有后世对他也颇有微词。
在官场和军事上,曾国藩都堪为后世之楷模。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带兵打仗,军纪严明而且章法严整。在用人方面,曾国藩更是独具慧眼,培养了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等国之栋梁。但是纵然位极人臣,曾国藩却能做到急流勇退,躬身自保,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少有。
在朝堂之上,他如鱼得水;在文坛之中,他学养深厚。在官在野,他都获得了下属与后学的一致拥戴。以至于后世之人,对他都推崇不已。所谓圣人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在近代名人中,李鸿章推崇曾国藩,说他是“内安外攘,旷世难逢的天下奇才”;梁启超也十分敬仰曾国藩,说他是“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物”、“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
梁启超说,曾国藩的文集,不可三日不读。蒋介石更是研究了一辈子的曾国藩,在戒色节欲方面,蒋介石深以为曾国藩写日记自我勉励的方式颇为有效。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从曾国藩身上学习识人之术,治军方略,治国之道。

当然,曾国藩并非出世即“圣人”,青年时期的他像常人一样,身上有着诸多世俗的缺点,例如好色轻浮,心胸狭隘等。只不过曾国藩超乎常人的一点便是其可贵的反思精神。他一旦发现自身的缺点,一定要与之斗争,死磕到底。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曾国藩身上这种自我反省的修身之道,的确十分值得学习和推崇。
是圣人还是伪君子,围绕曾国藩也有很多争议。在这里给大家推荐《曾国藩》全集,作者唐明浩是晚清知名历史小说家,被誉为“国内外研究曾国藩的第一人”,“曾国藩的异代知己”。
本书建立在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之上,作者以历史故事的形式,结合通俗易懂、生动细腻的语言讲述了晚清名臣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曾国藩的是非功过。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走进历史的真相,认识一个更加全面的曾国藩。在喧嚣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倘若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研读曾国藩,学习他的为人处世、识人之明以及严以律己的精神境界,我们也能借此反思当下的生活,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精神境界。
END.
好书推荐:
往期文章:
“离离原上草”为何课本里要删掉后四句?看了原诗,删得太到位
韩复榘被蒋介石处决,两妾改嫁妻守寡,儿子抗美援朝,孙子成数学家
点击关注@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转发,猛戳右下角「看一看」分享更多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