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获得诺奖,蒋介石想争取他去台湾,杜聿明一封信让他回大陆


1958年9月,台北士林官邸,一辆“国防部”的高级轿车驶进了“总统府”。车上坐着的妇人是前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这是她在赴台近10年以来,第一次受到蒋介石的接见。

对于曹秀清来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宋美龄笑容可掬地同她寒暄握手,蒋介石向她祝贺道:
“杜夫人,恭喜你女婿杨振宁博士获得了诺贝尔奖。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为国争光。李政道的母亲在台湾,杨振宁的父母都在上海。你这次到美国去,凭着岳母的关系,要争取杨振宁博士为党国效劳呀。”
就是这样一句贺词,曹秀清心中已是感激涕零。这里头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意味着蒋介石终于允许她暂时离开台湾,意味着她终于可以去美国见到女儿和女婿。同时,曹秀清此刻心中还有一个大胆的念想——借道到大陆去探望已经和自己分离10年之久的丈夫杜聿明。
当然,这一切只是曹秀清的初步幻想。她也知道,这一切还是沾了女婿杨振宁的光。人在屋檐下,曹秀清还是识趣地答应道:
“杨振宁没有到过台湾,对这里的情况一点都不知道。见到他后,我一定向他好好介绍要他回来看看,为建设宝岛贡献力量。”
蒋介石听罢一脸笑意,很是认可。在曹秀清临行时,宋美龄语重心长地叮嘱她:
“杜夫人, 希望你从美国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回来。”
就这样,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极大期待中,曹秀清于1958年初离开台湾,去到了美国普林斯顿。由于当局担心她一去不返,曹秀清此行不被允许带上任何的子女,同时,她的探亲期限被限定为半年。

蒋介石和杜聿明
01
谈及曹秀清,也许很多人感到陌生,但是其丈夫杜聿明却声名在外。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杜聿明是蒋介石身边数一数二的帅才,一度被老蒋称为“战场救火队长”,由此可见他当年在党国的风光地位。
杜聿明,字光亭,生于1904年,陕西米脂县人。1923年,19岁的杜聿明从榆林中学毕业后,便在父母的主张之下,同大了他两岁的同乡女子曹秀清成婚。婚后夫妻二人琴瑟和谐,很是恩爱。
当年,曹秀清的父亲曹万滋在米脂一带经商有道,家境殷实,亦是当地的头面人物。如此出身的曹秀清天资聪颖,自幼学习诗文绘画,思想开明。婚后,她在丈夫杜聿明的支持下,在榆林女子师范学校学校正式就读,并参加了共产党。
另一头的杜聿明则在1924年5月进入了广东广东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正式成为国民党的一员。一家夫妻,就这样分属当时中国的两大政党。后来,“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进行了“四一二”清党,曹秀清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清了出来。
当时还未毕业的她就此一路辗转寻到南京,和杜聿明团聚,并从此作为一名家庭主妇,跟着杜聿明夫唱妇随,南征北战。期间,曹秀清先后为丈夫生下了三男三女,分别是长女杜致礼,即杨振宁之妻,二女杜致义,三女杜致廉,长子杜致仁,次子杜致勇,三子杜致严。

在曹秀清这个贤内助的支持下,杜聿明的事业也是顺风顺水。他本着一腔忠勇,追随蒋介石一路征战建功,从一介书生辗转升迁,历任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司令官,逐步成为蒋介石麾下的一员干将。
1939年,日军侵占势力波及广西南宁,杜聿明亲率国军与日军在昆仑关大战18日,打败了日军第五师团,一战成名,从此越来越受蒋介石的重视。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更是将自己最精锐的50万中央兵力交由杜聿明统领,视其为心腹。
1948年底,随着国军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蒋介石损兵折将。在人人自危的紧急关头,杜聿明临危受命,负责指挥淮海战役的作战,统领兵力多达70万,可见蒋介石当时有多么倚重杜聿明。
在同年的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的母亲过七十寿辰。当时,一应党内要员几乎都登门送上了贺礼。当天,蒋介石更是特命蒋经国送来了3000美元的礼金。
丈夫如此风光无限,而作为夫人的曹秀清却一直心事重重、胆战心惊。她并非一般的妇道人家,也略知战争形势。当前国民党内部的分崩离析和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气概,让她开始隐隐忧心丈夫的安危。而她担心的事情,很快发生了。

02
1949年1月10日,随着淮海战役结束,时任徐州“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在败退陈官庄后为解放军所俘虏。身在上海的曹秀清听闻丈夫兵败,下落不明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南京去找蒋介石。而蒋介石却始终不肯接见她,只是批示“杜已被俘,着速厚慰其家属”。
悲愤无比的曹秀清拿着蒋经国在不久前送来的3000美元礼金在总统府外高喊,表示要自己要把钱退还蒋介石,只求他把丈夫还给自己。一时之间,关于“曹秀清大闹总统府”的事件很快在南京、上海的各种小报上广为传播。
眼下丈夫生死未卜,摆在曹秀清面前的道路只有三条,回陕北老家、定居香港或是回到台湾。就在她举棋不定之际,国民党当局开始有意散播关于“杜聿明已经被共产党处决”的谣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曹秀清收到了蒋介石要她带着家人搭乘最后一班飞机去台湾的手谕。前来传达手令的人表示,只要曹秀清一家愿意赴台,国民党会为他们解决今后在台的生活费及子女的教育费用。
想到自己是一介女流,5个子女还未长大成人,况且婆母年事已高,曹秀清还是选择了回台。但是不久后,她就发现了蒋介石开出的是一张“空头支票”。曹秀清恍然明白这是一场骗局,原来杜家人是被当作了蒋介石防止杜聿明“投共”的“人质”。

在台北近10年的生活中,曹秀清一家尝遍了败军将领家属可能遭到的一切冷遇。初到台湾之时,一家人的住房、衣食均无着落,每个月只能依靠十分有限的补助金生活。为了撑起这个7口之家,原本不用工作的曹秀清在台北烟草局制品厂找了一份收发员的差事,月薪仅3000元台币,每日早出晚归,生活极其困顿。
除此之外,杜聿明子女在台的教育问题也是从未得到过问。曹秀清只好频频奔走在杜聿明的一些旧友、老同事之间,请求他们出面说情,才将几个子女送进了学校念书。
1956年,杜聿明的长子杜致仁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由于学费没有来源,只好半工半读,生活上已经困难到吃不饱饭。然而,就还差一年即可完成学业的当口,杜致仁病倒了,他写信给母亲求助,表示再有3000美元就可以毕业。
曹秀清为此硬着头皮去向蒋介石写了借贷3000美元的报告,希望她能看在丈夫曾经为国党做事的份上帮帮忙。然而,蒋介石却只批了1000美元,并且还要分两年支付。
杜致仁收到母亲寄来的仅有的500美金支票后,对蒋介石过河拆桥的行为十分气愤,在绝望之际服用安眠药自尽了,曹秀清心如刀割。而在这段愁云惨淡的日子里,曹秀清的婆母也因念子心切,病告不治而亡。

杨振宁和杜致礼
03
接踵而至的困厄与不幸折磨得曹秀清喘不过气来,而唯一的慰藉则是大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还在美国。当时,周总理已经通过一定渠道联系上了杜、杨,告知了他们杜聿明在北京平安生活的情况,消息也就曲折地传到了曹秀清那里。
也正是这个消息一直以来支撑着曹秀清。她无数次想去美国探亲,看望女儿女婿,但国民党怕她借机去海峡那边“投共”,一直不愿放行。
直到1957年,美籍华人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传到了海峡两岸,当时杨振宁手上持有的还是国民党台湾当局所谓“中华民国”的护照,蒋介石倍感荣耀,十分希望杨振宁能够回台效力,这才想到了“笼络”曹秀清。
曹秀清心里十分明白,这很可能是她离开台湾最后的机会了。她当即向蒋介石表示,自己愿意劝杨振宁来台,但是仅仅通过写信难以说明,希望能获准前去美国探望女儿,并当面说服杨振宁。这才有了蒋介石破天荒为她“放行”的后续。
同年,在蒋介石准备通过曹秀清争取杨振宁的同时,北京的周恩来总理已经派杨振宁当年的老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前往“功德林”与杜聿明取得了联系。
在“功德林”的会客室里,张文裕告知了杜聿明杨振宁获奖的消息,敬请杜聿明以岳父大人的名义给杨振宁写一封信,由他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授奖仪式上代表中国政府向杨振宁祝贺时面交。

这也是杜聿明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女婿为何许人也。得知这个消息的他,为大女儿感到高兴,也为自己和整个中华民族感到高兴。杜聿明随即用毛笔在一张 16开的无格信笺上写下了如下文字:
“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民族的,你要注意政治。”
这封信后来被带往瑞典。杨振宁在收到杜聿明的祝贺与嘱咐之后深表感激。这封信也为杨振宁后来在1971年回国讲学和探亲做了铺垫。而回过头去看杜聿明这封不到30个字的短信,尤其是“民族”和“政治”二字,不难看出他在被俘后的多年发生的巨大思想转折。
这里不得不追溯到一个细节。1949年底,在杜聿明于淮海战役中被俘之初,他其实一直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两次试图自杀,只是都没有成功。杜聿明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带着镣铐走进新中国的人,自己不可能得到党和人民的原谅。况且,他在道义上不愿辜负蒋介石。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从被俘之日起,他就与其他被俘国民党官兵一样,受到了人民解放军的优待。

04
在来到北京“功德林”改造之初,杜聿明已经身患胃溃疡、肺结核、脊椎炎、肾结石四种疾病,但不求救治,只想借此慢性自杀。
在一次洗澡的时候,管理所的李科长见他双腿红肿,忙问是怎么回事,杜聿明一言不发。李科长急了,命他站起双腿并拢,才发现他的臀部一边大一边小,身体异常。次日,杜聿明便被一辆轿车送进了复兴医院。
在医院里,杜聿明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为了治疗他的脊椎炎,医务人员除投以药石外,还为他特制了一具合身的石膏板,使他能够舒服地安眠入睡。
关于杜聿明的肺结核,当时医学上治疗的特效药是链霉素,但是国内还不能生产,人民政府因此专门派人到香港、澳门去重金采购这些一流药物。在杜聿明的病床前,每天都有专门的管理员负责照顾他的病情和饮食。就这样,杜聿明多年的痼疾慢慢好转直至痊愈。
共产党在给杜聿明治病一事上所费的周章让他大为感动,其内心的坚冰也随之慢慢消解。
1953年,中国在抗美援朝之战中获胜,这件事予以杜聿明的冲击极大,他激动地说:
“我对于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感到无比兴奋和敬佩。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确实站起来了。”

从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杜聿明的政治观,已经从效忠蒋介石慢慢转变成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看待问题了。由此可见,他当年写给杨振宁的信件虽短,却蕴含了其自我反省的万钧之力。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被特赦释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公民,并与其他几名首批获释的战犯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被特赦后代杜聿明选择定居在北京。在这里,他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专员、全国政协委员。不久后,杜聿明写信给在美国的妻子曹秀清,希望她能来京一同安度晚年。
事实上,曹秀清在1958年初抵达美国后,便在女儿女婿的帮助下,办理了在美国的长期居留证,并在那里一住6年。
丈夫在大陆,四个儿女在台湾,曹秀清原本一直在经历这种亲情拉锯战的煎熬。听到丈夫被特赦的消息后,加上女儿和女婿杨振宁的鼓励,心情激动的她还是选择在1963年回到了大陆。另一头,送走了岳母的杨振宁也开始准备回到祖国探亲。
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美国国务院解除了美国公民不能赴中国旅行的禁令,杨振宁在第一时间携妻子杜致礼乘法航径飞上海,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土,成为美籍华人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第一人。
7月28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地接见并宴请了杜聿明夫妇、杨振宁夫妇。又过了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杜聿明又两度应邀参加了国宴。曹秀清感慨万千地说:
“我丈夫吃的是国民党的苦,享的是共产党的福……”

杜聿明和夫人曹秀清
1980年11月,75岁的杜聿明因肾衰竭住院,并于次年5月7日病故。在临终前,杜聿明念念不忘自己在台湾的四个子女,他曾说,若生不能见,死后儿女能来奔丧,也是好的。
杜聿明在遗嘱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病危深思,最关怀者惟一言而已: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为子孙万代造福。”
由此可见,杜聿明至死都心系祖国统一大业。而他的后半生,也是为祖国统一大业竭力奔走的半生。而台湾当局在得知杜聿明过世的消息后,只允许其儿女在台湾设立灵堂祭奠,却不允许他们出境奔丧。杜聿明最后的愿望还是破灭了……
与此同时,国民党认为杜聿明已死,曹秀清在大陆再无亲人,还想做最后的争取,将曹秀清接回台湾。于是,当局便令杜致义、杜致勇、杜致廉出境前往香港,统战曹秀清。
1982年,80岁的曹秀清在香港见到了和她阔别20年之久的子女们。儿女们念及曹秀清已经年逾八旬,希望能接她回去颐养天年,但是曹秀清却不肯回到台湾。
1983年,母子几人再次在香港聚首,曹秀清仍旧没有归意。她始终记得丈夫临终时嘱托她的遗言:
我死以后,你哪里也不要去,不要去美国,更不要去台湾,就在大陆定居。大陆虽没有儿女,但政府会照顾你的。共产党待我不薄,我们不能忘恩负义……
1984年,曹秀清最后一次来到香港等待她的子女们。只是这一次,她还未来得及见到几个儿女,便病死在了异乡,终年82岁。
END.
好书推荐:
往期文章:
“离离原上草”为何课本里要删掉后四句?看了原诗,删得太到位
瞿秋白爱上已婚女子,他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竟让女方丈夫甘愿退出
点击关注@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转发,点亮右下角「看一看」分享更多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