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11年,刘思齐不提改嫁,毛泽东写信规劝:女儿,结婚吧


#毛泽东儿媳刘思齐逝世#
2022年1月7日凌晨,刘思齐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刘思齐是毛泽东的儿媳,毛岸英烈士的妻子,刘谦初烈士和张文秋的女儿。虽然刘思齐与毛岸英的婚姻生活虽然不长,但他们两家却有着深厚的渊源。

01-家族渊源
1926年,毛泽东与刘思齐的父亲刘谦初相识,刘谦初对毛泽东的胆识和才干十分佩服。当时刘谦初与张文秋正在热恋中,次年的3月,在刘谦初的介绍下,张文秋也和毛泽东认识。
认识毛泽东后,张文秋就经常到毛泽东家中做客,和杨开慧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那时毛岸英5岁,毛岸青4岁,兄弟俩天真活泼,张文秋十分喜爱。
1927年4月,张文秋和刘谦初在武汉结婚。但新婚刚过三天,刘谦初就随军开赴前线了。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夫妻俩失散了。
1929年3月,张文秋在上海参加游行示威,恰好被刘谦初的好朋友发现,失去联系两年之久的夫妻终于有了联络。不久之后,张文秋化名陈孟君来到济南,夫妻俩久别重逢,终于又能并肩干革命了。
但欢聚不过两个月,刘谦初前往青岛组织纱厂罢工,两人又分开了。1929年7月,张文秋被捕,一个月后刘谦初也被捕。在狱中,夫妻受尽严刑拷打,遍体鳞伤,但他们始终坚贞不屈。
这年冬天,在山东省委的多方营救下,张文秋由于怀孕获释出狱。她和丈夫在监狱中见了最后一面,夫妻隔着铁栅栏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张文秋哭了。刘谦初一边安慰她,一边告诉她想办法回到上海去找到党组织。

临行前,张文秋请丈夫给还没有出世的孩子取个名字。刘谦初说:“不管是男是女,今后不管你们流落到哪里,要想念齐鲁,思念故土,就叫思齐吧。”
1930年3月2日,张文秋在上海生下女儿,取名刘思齐。刘谦初在关押两年后,于1931年4月5日被山东军阀韩福渠杀害。
丈夫去世后,张文秋强忍悲痛,先后与两位男同志扮为假夫妻,从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1937年冬天,张文秋和陈振亚结婚。第二年秋天,张文秋生下二女儿邵华。邵华也是毛泽东的儿媳,在1960年与毛岸青结婚。
张文秋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一边抚养小思齐。全国抗战爆发后,他们带着小思齐辗转千里来到延安。
1938年,刘思齐在话剧《弃儿》中扮演一对被捕地下党员的女儿,引起了在场观看的毛泽东的注意,他便询问是谁家的孩子。当毛泽东知道是张文秋和刘谦初的女儿后,他走上前去抱着小思齐,并认她做干女儿。
第二年,思齐随继父陈振亚、母亲张文秋去苏联,途经乌鲁木齐时被军阀盛世才扣留。1943年,陈振亚等被盛世才杀害。张文秋和刘思齐被关进监狱长达4年之久,直到1946年夏天才返回延安。

02-青春恋情
回到延安,毛泽东见到张文秋就问:“思齐呢,怎么没有见到她?”张文秋把站在她身后的女儿拉到毛泽东跟前。
毛泽东拉着她的手高兴地说:“七八年不见面,长成大人了,我都认不出来你啦!你还是我的干女儿呢,记得吗?”思齐腼腆地点点头。
几天后,毛泽东派人把16岁的刘思齐接到家中去玩。当时24岁的毛岸英从苏联归国已有半年,正在中宣部工作。就这样,一对年轻人便相识了。
童年和少年几乎有着颠沛流离的苦楚经历,让他们在生活上有了共同语言。两个年轻人,各自诉说着过往的经历和对生活的看法,十分投机。日子一长,两颗年轻的心便悄悄地挨近。
在组织的安排下,刘思齐去延安中学读书,不久参加陕甘宁边区联防军,并在那里当文化教员。时局变化,刘思齐又进入了北方大学文学院读书。
1948年夏天,刘思齐去西柏坡看望毛泽东,正巧碰见毛岸英。分别近一年后再次重逢,两人心中深藏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刘思齐接受了毛岸英向她表白的爱情,两人定下终身。
热恋中的两人,都盼着能够早日结婚。于是,两人去找父亲毛泽东征求意见。毛泽东同意他们交朋友,但却不同意他们结婚。理由是刘思齐年纪尚轻,应该抓紧时间多学点知识。
刘思齐也感到自己学业断断续续,知识学得不系统,于是两人的婚事暂时搁下了。1949年,她转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两人的婚事终于提上日程。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与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婚礼。

儿子结婚,毛泽东非常高兴。他微笑着频频举杯,给参加婚宴的老战友们敬酒。当走到亲家张文秋面前时,他真诚地举杯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宴会快结束时,毛泽东拿出随身带来的一件黑色夹克大衣,风趣地笑着对新人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
两人结婚后,刘思齐继续上学,毛岸英先后在中宣部等单位工作,并申请到北京机器总厂基层锻炼。
1950年10月,朝鲜战场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毛岸英瞒着新婚妻子,与志愿军一起奔赴朝鲜战场。
毛岸英临走时,刘思齐因为阑尾炎手术,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毛岸英匆匆前来看望妻子并道别:“有个地方叫朝鲜,你知不知道?”刘思齐说:“知道,那个地方在打仗!”
刘思齐担心丈夫要去朝鲜,连忙追问毛岸英要去哪里,他只是说“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他叮嘱照顾好父亲和弟弟岸青,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依然沉浸在新婚甜蜜中的刘思齐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03-痛失丈夫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牺牲。三个月后,1951年的1月2日,毛泽东才得知爱子牺牲的消息。
因为毛泽东感冒了,考虑到他的身体,周恩来将电报压了一个多月才将这个噩耗告诉他。毛泽东手捧电报,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看了好久好久,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话:“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战争嘛,总要有伤亡。”
作为父亲,毛泽东默默承受了失去爱子的巨大悲痛。更让他担心的是,刚刚新婚一年的儿媳刘思齐,将如何承受这残酷现实的打击?
按照毛岸英的嘱托,几乎每周刘思齐都会来看望毛泽东。每周这样的见面,对毛泽东都是一次情感上的折磨。岸英离开了,就像一座山一样压在心头。他不知道该如何说,该如何面对这个才20岁的小姑娘。
思齐每次来,都要问爸爸收到岸英的信没有?岸英为何几个月不来信?毛泽东总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找一些理由来搪塞着她。
毛泽东隐瞒着,他真的不想说,也不能说呀!思齐毕竟还年轻,而且还在读书。就连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也一直瞒着她。这一瞒,就是整整三年时间!
有一次,不知内情的侯波送给刘思齐一张岸英的照片,相片上他穿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潇洒帅气,刘思齐才知道丈夫去了朝鲜战场。

毛泽东见瞒不住了,就告诉她岸英是真的去了朝鲜,在志愿军总部搞翻译工作,但更具体的情况就不说了。刘思齐心想,岸英或许负担着什么特殊使命,需要高度保密。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她,知道不该问太多。
她依旧努力地读书,依旧每周去看望爸爸,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甜蜜憧憬中。但毕竟3年了,岸英怎么连一封信一个字也没有给她呢?
许多指战员都回国探亲,岸英怎么不见身影?难道他遭遇了什么不测?她不敢往深处想,也害怕往深处想。
转眼到了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了,但是岸英却没有回来。纸总是包不住火的,毛泽东终于下定决心,现在该是告诉儿媳真相的时候了。
毛泽东把思齐找来,颇费苦心地先和她谈起为革命牺牲了的亲人。从毛岸英的母亲杨开慧,讲到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和毛楚雄……思齐越听越觉得父亲似乎隐瞒着她什么。
她也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但又不敢说出来。年近古稀的父亲跟她说这些,是在教育她作为一个合格的毛家人,就应该继承和发扬毛家的优良传统。
一周之后,思齐又来中南海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就把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她。尽管早就有一些心理准备,尽管早已做过最坏的打算,所有的悲伤、委屈、无奈,甚至绝望还是一起涌来。
得知丈夫已经牺牲三年时间,刘思齐哭得死去活来。一旁的周恩来一面安慰思齐,一面照料毛泽东。当他触摸到毛泽东那冷冰冰的手时,不禁心里一惊,赶紧对思齐耳语:“思齐,你要节哀,爸爸的手都冰凉啦。”
痛哭中的思齐,这才清醒过来。

04-亲情牵挂
毛岸英的牺牲,对刘思齐刺激太大了。但为了不勾起毛泽东的悲痛之情,她只能一个人流泪,独自把哀伤深深地埋在心底。
为了安慰刘思齐,毛泽东多次说:“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孩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人民而牺牲。”他对思齐说:“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
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待刘思齐如亲生女儿,对她视如己出。在刘思齐的心中,毛泽东就是父亲。为让刘思齐尽快走出生活的阴影,1954年刘思齐高中毕业后,毛泽东让她莫斯科大学数力系深造。
这一年,刘思齐已经24岁。
从1955年9月到1957年9月,刘思齐在莫斯科大学数力系学习。尽管远隔万里,父女间的联系却一直不断,刘思齐经常写信向父亲汇报学习和思想,毛泽东对她的成长也十分关心。
在家信中,毛泽东称呼刘思齐为“亲爱的思齐儿”,对她深切的爱和期望溢于言表。
因为水土不服,在异国独处的刘思齐经常生病,学业上也有些吃力。1957年暑假,刘思齐看完父亲,希望转回国内学习。毛泽东十分理解思齐的难处,同意她转学。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很快办理了转学手续,转入北京大学俄语系学习。
1959年,始终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刘思齐提出想去朝鲜看望一下毛岸英,毛主席表示同意。二月份,刘思齐和妹妹邵华从北京乘火车抵达丹东。
鸭绿江边,寒风凛冽。刘思齐心潮翻滚,激动万分。她在心底呼唤着爱人的名字,直喊得热泪滚滚。来到烈士陵园,刘思齐终于见到了她久别的亲人。她跪倒在岸英的墓碑前,双手抚摸着碑身痛哭失声。

1961年秋天,刘思齐拖着病体以顽强的毅力完成学业。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的科研部门,从事翻译工作。
转眼间,毛岸英牺牲已经11年了。刘思齐从一个19岁的少女,迈入而立之年。她始终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绝口不提再嫁之事。
毛泽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提笔给刘思齐写了一封家信:
“女儿:你好!哪有忘的道理?隔久了,疑心就生了,是不是?脑痛要注意。是学习太多的原因。还有总是要结婚,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
毛泽东的这封家书,读来令人感动。他始终关心着刘思齐的幸福,这是他一个未了的心愿。刘思齐被父亲的真情实意深深打动了,从此她下决心走出往日生活的阴影,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为刘思齐的婚姻大事,毛泽东花了不少心思,托过不少人。最后在刘震将军的介绍下,她认识了从空军学院的教员杨茂之。
杨茂之三十多岁,忠厚老实,人品俱佳,父母都是渔民。在毛泽东的劝说下,刘思齐和杨茂之经过一段时间相处,终于决定结婚。
1962年2月,刘思齐和杨茂之的婚礼在一座四合院中举行。毛泽东欣喜之余手书一幅《卜算子·咏梅》作为新婚的贺礼,还给了300元钱,让刘思齐自己购置礼品。

刘思齐再次结婚,毛泽东也了却了一桩心愿。结婚以后,刘思齐和杨茂之养育了四个子女。尽管刘思齐组建了新的家庭,子女绕膝,但她对岸英的思念和追忆并未随时光散去。
毛岸英牺牲50周年的纪念日,已经69岁的刘思齐头发花白,只身一人再次前往朝鲜看望毛岸英。
7月29日,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刘思齐来到志愿军烈士陵园,手捧花篮、又一次走近了她的岸英。她轻轻地走到岸英身边,放下花篮,抚摸着墓碑,百余字的铭文,她早已默记于心。
END.
往期文章:
空军英雄陈怀民:22岁与敌撞机牺牲,爱人跳江殉情,母亲哭瞎眼睛
张灵甫要吃饺子,妻子亲自下地割韭菜,他趁机朝她的脑后开了一枪
童养媳不堪丈夫毒打怒参军,30年后成开国少将回乡,点名要见前夫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