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劝妻子“别去台湾”,郑庭笈离婚2年终获特赦,周总理帮他复婚



01
1948年10月28日,时任国民党第49军中将军长的郑庭笈,在辽沈战役中兵败被俘。当年威震日军的虎将,如今却成了解放军的阶下囚。
两天后,郑庭笈被送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随后被押送到北镇收容所。纵队司令员邓华见到郑庭笈,向他解释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宽慰他说:“你不要害怕,只要放下武器我们就是朋友了。”
邓华看到郑庭笈衣着单薄,在寒风中不住地打冷战,特意叫人给他拿来一件解放军的棉大衣。但是郑庭笈并不领情,他不相信共产党能放过自己。
郑庭笈顽固地认为,与其穿着解放军的军装被处死,还不如穿着自己的军服走上刑场,也算是他对“党国”尽忠了。
在北镇收容所,郑庭笈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都是辽沈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将领。后来郑庭笈才知道,就连廖耀湘也未能逃出去,同样做了俘虏。
不久,被俘的国民党经历被集体送往哈尔滨。郑庭笈心中绝望,他如此描述:
“我坐在隆隆前进的火车上,望着车窗外朦胧的大地,纷飞的雪花,心情难以名状。我只盼国泰民安,早日解甲归田,以尽孝道,没想到结局如此之惨。
还有爱妻,随我颠簸,为我担忧,此刻我在北国,她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方海口,膝下三女二儿,将来何以为靠?莉娟呀,我对不起你,多保重吧!”

郑庭笈口中的“莉娟”,正是他最爱的妻子冯莉娟。
1937年秋天,当上营长不久的郑庭笈在衡阳训练时,认识了刚满17岁的冯莉娟。冯莉娟天生丽质,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让郑营长十分心动。
虽然两人相差十多岁,但冯莉娟却被眼前这个英勇善战、高大帅气的国军营长打动了。尽管没有媒妁之言,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婚后,夫妻俩相敬如宾,十分恩爱。
1942年3月,郑庭笈随中国远征军前往缅甸抗击日军;冯莉娟则留在了老家苦苦等待。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郑庭笈生死不明,整天提心吊胆的冯莉娟收到一份“阵亡通知书”。
郑庭笈死了?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回撤途中牺牲,作为副师长的郑庭笈恐怕也凶多吉少。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郑庭笈死在了异国他乡,冯莉娟却坚决不相信。她对人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日找不到他的遗骸,我坚决不去领抚恤金。”
为了寻找丈夫,冯丽娟从南京出发,千里寻夫。等她一路辗转到达云南的边境线,终于见到了郑庭笈所在的部队。她焦急地逮住一个卫兵就问:“你们副师长郑庭笈在哪儿?”
从卫兵那里,她得知丈夫没有死,喜极而泣。在师部,冯丽娟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郑庭笈看到风尘仆仆的妻子,得知她为了寻找自己独自从南京赶到云南,感动不已。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经历此次“生离死别”,郑庭笈对妻子百般疼爱,夫妻俩感情也更加深厚。到了1948年郑庭笈被俘时,他们已经有了5个孩子。

02
火车到达哈尔滨,郑庭笈和其他战俘被送到了“东北解放军军官团”进行学习。被俘的国民党将领,主要任务就是写信、写广播稿,劝说国民党官兵弃暗投明。
管理人员了解到,郑庭笈和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郑介民、以及国民党第94军军长郑庭烽是堂兄弟,于是就动员他给在北平的郑庭烽写信,劝他们早日放下武器,不要与解放军为敌。
郑庭笈的心情十分矛盾,一路上他看到解放军军容整肃、深得民心,料定国民党必败无疑。但是对于蒋介石的愚忠,又让他有些不甘心失败。
两个月前他途径北平时,还在郑霆锋的家里开怀畅饮,兄弟俩相约打完仗就回老家。几十天后,他就成了解放军的俘虏,而郑霆锋恐怕也将成为瓮中之鳖。
思前想后,他还是下定决心给郑霆锋写劝降信:“向吾哥沥诚倾吐,以冀吾哥勿蹈弟等在辽西之覆辙;蒋介石的失败已经注定了,任何挣扎,均属徒劳。”
郑霆锋没有回信,但是郑庭笈的这封信却起了大作用。多年后,傅作义对已经获特赦的郑庭笈说:
“和平起义前,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我在北平看见你在辽阳被俘以后写的广播稿。你说国民党江河日下,共产党如日中天,对我的启发很大。我最后能够痛下决心,还要感激你的及时点拨呢。”
杜聿明也表示,郑庭笈的《敦劝信》自广播和散发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949年4月,郑介民要安排郑庭笈的妻子冯莉娟及子女到台湾去。郑庭笈得知后心急如焚,赶忙写信劝妻子不要去台湾,留在海南等到出狱后再相聚。
战火连绵,管理人员担心他的妻子收不到信,又特意安排郑庭笈通过广播里向他妻子喊话说:“你们不要去台湾,解放军优待我们,我不久就要回到你们身边,与你们团聚。”
自从郑庭笈上了辽沈战场,冯莉娟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夫妻失联一年多时间,不知丈夫是死是活。冯莉娟突然收到郑庭笈的来信,又在广播里听到他的声音,禁不住热泪盈眶,喜极而泣。
原本她已经做好了去台湾的准备,还千方百计地托人弄到了几张船票。现在得知丈夫没有死,冯莉娟毅然撕掉了船票,下定决心留在海南,等待丈夫回来。
然而等待,却是艰苦而难熬的!谁也没有料到,这对曾经恩爱无比的夫妻,有一天会走到离婚的这个地步。
1953年夏天,冯莉娟带着6岁的小儿子从海南岛赶到东北看望郑庭笈。见到妻儿,他的心情激动得难以形容,这也坚定了他接受改造、重新做人,争取早日出狱与妻儿团聚的决心。
1956年5月,郑庭笈与李仙洲等人被送到北京功德林。为了探望丈夫方便,冯莉娟千里迢迢带着5个子女搬到北京。
一家人到了北京,无依无靠,生活十分艰难。所幸,她得到了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郑洞国和黄翔的帮助,在黄翔妻子张琴的帮助下,一家人得以落户北京。

03
在战犯管理所,郑庭笈得知妻儿来到北京后,兴高采烈,十分得意。他有意无意地向那些家属不在北京的战犯炫耀:
“我现在的生活跟过去没有两样,以往也是常年在外。稍有不同的是,过去在外面打仗,生死未卜;现在在外面改造,衣食无忧。”
因为改造积极,郑庭笈还在管理所当了组长,管理澡堂。他每天吹着口哨,吩咐大家洗澡,快乐得像一只山雀一样。然而,很快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妻子冯莉娟又来看他,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她带来一张离婚申请书,要他在上面签字。郑庭笈摸不着头脑,忙问:“为什么?”
“国为你是战犯,受你的牵连,子女们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考不上学校。”说完,妻子就哭了。“我们要为子女着想,他们比我们还苦。”
郑庭笈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后悔,我后悔呀!”冯莉娟奇怪地问:“你后悔什么?后悔与我结婚?”郑庭笈仰天长叹道:
“不是!我后悔没有在忻口抗战中被日本人打死,如果那次牺牲了,就会像戴安澜一样成为民族英雄,你和子女们都是烈士家属,日子肯定要好过得多!”
虽然极不情愿,郑庭笈还是在签了字,和妻子冯莉娟离了婚。
生活一下子没有了盼头,郑庭笈的回忆被拉回到抗日战场上。忻口战役,他永生难忘,因为这次战役他把字号都改了。
1937年10月,卫立煌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血战,双方伤亡惨重。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5旅旅长郑庭珍同时阵亡。

郑庭笈隶属第10师,还是营长的他率部与日寇白刃血拼,身中3弹,有一颗子弹直接击穿了他的颈部,差点就没命。
所幸战友拼死相救,才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伤愈归队后,从此郑庭笈自号“重生”,纪念在忻口战役中死里逃生。
1938年,国民党组建甲兵团200师,不久扩编为第5军,杜聿明任军长,下辖200师、新22师和荣誉第1师,郑庭笈因抗日有功,调任荣誉1师第4团上校团长。
次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第5军是主力。郑庭笈率部与日军顽强拼杀,由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受到嘉奖。
两个月后,他又奉命率部参加昆仑关战役。郑庭笈所部配合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全歼日军6000余人,击毙日寇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昆仑关大捷。此后,他升任第200师少将副师长。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10万远征军只得各自寻找出路,郑庭笈和戴安澜商定,率200师经八莫、密支那北撤回国。
归国之路,困难重重,师长戴安澜身受重伤,弥留之际他指示全体官兵:“如我殉职,副师长郑庭笈带领部队返回祖国,望大家共体时难一致遵行。”
戴安澜临终托孤,嘱咐郑庭笈对其年幼的子女多加关照,于5月21日因伤不治身亡,壮烈殉国。郑庭笈率领200师余下官兵4000余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返回国内。

04
客观公正地讲,郑庭笈抗日有功,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加上他在战犯管理所表现良好,于1959年12月4日与杜聿明、王耀武等人第一批获得特赦。
召开特赦大会那天,他意外地看见女儿郑心楠代表获赦人员家属,上台发言:“爸爸回家以后,我们要继续监督他的思想改造,让他彻底改恶从善,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
女儿能来接他出狱,54岁的郑庭笈心里一热,十分感动。此时距离他与妻子离婚不到两年时间,想到有家不能回,他的心又掉进了冰窟里。
10天后,郑庭笈等10名特赦人员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周恩来关切地询问了他们的家庭情况。问到郑庭笈,他无奈地说:
“在功德林,子女的妈妈来要我签字离婚,开始我不签,因为我不愿意妻离子散。现在看来,她与我离婚是正确的选择。”
周恩来听后说道:“既然新的生活开始了,你们就应当复婚,破镜重圆嘛。”随后周恩来转身向在座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要动员他们复婚。”
郑庭笈没有想到周恩来对他如此了解,又这般关怀,感动之余,他反而犹豫了。事后他对傅作义说:“从离婚到复婚,这当中存在一个感情的距离。”
但是这个距离,很快就被缩短了。
1961年3月,郑庭笈出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在周恩来的特别关照下,文史资料办公室为了撮合他们夫妻俩,特意把冯莉娟调来当打字员。
冯莉娟不必坐在办公室,打字机搬进了她的住宅里,而奉命取送材料,三天两头出入在她房间的人,正是郑庭笈。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夫妻俩很快恢复了家庭关系,决定复婚。

4月19日,56岁的郑庭笈与41岁的妻子冯莉娟再次举行了婚礼。夫妻俩破镜重圆,他们没有大宴宾客,就包了一顿素饺子,招待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亲朋好友。
结婚后,他们还专门托人捎信给一直关心他们的周恩来,报告这一喜讯。经历了聚散离合的郑庭笈,重又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1963年秋天,郑庭笈在北京东城区前厂胡同5号院分了一套房子,子女也都长大了,夫妻俩都有工作,日子过得很安逸。
第二年春天,郑庭笈偕妻子与20多名文史专员一道,前往江南和西北参观。此次南北之行,让郑庭笈领略了祖国的山河秀丽,又亲眼目睹了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心情十分激动。
参观回来后,郑庭笈全身心投入到文史专员的工作中。1983年,郑庭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与其他黄埔同学一起,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
郑庭笈的5个子女,早已长大成人:长女郑心楠在北京工作,二女郑心梅在香港定居,三女郑心桂在日本留学;长子郑心校已成为医学博士,次子郑心德在武汉钢铁厂工作。
经历了家国离乱,他们一家人还能团团圆圆、幸福美满,郑庭笈无疑是幸运的。回想当年劝妻子“别去台湾”,此时的他十分骄傲和欣慰。

曾经久战沙场的将军,如今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过着儿孙满堂、安适幸福的晚年。1996年6月9日,郑庭笈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郑庭笈在弥留之际,戴安澜将军的儿子戴复东前来看望他。戴复东掏出一张照片,递到老人战战巍巍的手里:一块四尺多高的青石,用隶书镂刻着六个大字——“戴安澜烈士墓”。
郑庭笈抚摸着照片,泪水夺眶而出。他还记得老长官的灵柩运到安徽老家安葬时,并没有墓碑。主持安葬仪式的杜聿明还告诉他:棺木也不要埋得太深,因为“如果国民党江山不保,此坟须得还葬一次”。
没想到一语成谶,国民党一败涂地,败退台湾。
如今戴安澜将军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郑庭笈清晰地记得老长官的临终托孤,他常常因为未能尽责而愧疚不已。
如今看到戴安澜将军的子女长大成人,成了国家栋梁,他终于没有了遗憾,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END.
好书推荐:开学在即,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套深入浅出的漫画历史书。
往期文章:
1953年,特务黄茂才被判死刑,临刑前大喊:我为江姐做了很多事
苦等27年黄维终于获特赦,夫妻团聚后他一声“滚”,妻子投河自尽
1959年,宋希濂被特赦:晚年塞钱给陈赓遗孀,临终一句话让人泪目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