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常常被大家喜闻乐见的提及,现实中究竟存在不存在?今天文史君就和大家说说龙脉的故事。在龙脉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玄妙故事呢?
龙脉,即山脉,包括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比喻做龙。在中国古代传统堪舆学中,将“龙脉”视作一种特殊的地理形态。学者们认为,以此可以辨别藏风蓄水、大富大贵的风水宝地。
因龙脉种类繁多,实际的地形也千变万化,所以看龙脉要有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的风水师可能穷尽一生都不一定能找到认为可以出帝的“龙脉”,通常能找到大富之地就非常不错了,大贵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
《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
我国的龙脉主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分别是:
北龙:西起昆仑山,向北延伸经祁连山——贺兰山——阴山——转向大兴安岭山脉与长白山脉,长白山延伸至朝鲜的白头山从而入海。北龙的特点是,山脉起伏大起大落,雄壮宽厚,有万世不拔之相。
中龙:西起昆仑山,向东延伸经秦岭——大别山——转到江浙一带入海,从海里抬头就是日本。中龙山脉兼具雄壮沉稳与轻灵变化,所以此龙脉所经过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之地,此龙脉辐射整个中原地区,历朝历代皆为英才辈出。
南龙:西起昆仑山,进西藏,向南到云南贵州,经横断山脉向东到两广,广东、广西,经过湖南、江西、一路到福建武夷山。到福建下海,南龙抬头指出就是台湾玉山山脉。此龙轻灵俊秀有余,而沉稳浑厚不足。
除了这三大龙脉之外,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所以龙脉有大有小,遍布全国,每一个地方依据地形都可勘测出“龙脉”风水之地。
这三条龙的干脉生出支脉,支脉又生出支脉,犹如人体血管和经络一样,遍布于中华大地。
如果细分,中国至少有过24条龙脉,中国历经24个王朝,每一个王朝,可以说都有一条自己的龙脉。
比如: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等等。
如何找寻“龙脉”?
形法派认为,应该遵循三大原则:
一、寻祖宗父母,审气脉分阴阳
这里,祖宗指山脉的出处,亦即群山的起源之处,父母山即山脉的人首处,山脊的起伏轮廓线为脉的外形,审脉时先粗观是否曲屈起伏,再细察山的分脊、合脊处是否有轮有晕,起伏有晕者则脉有生气,吉;否则为死气,凶。
分阴阳即是考察山的向背。阴阳是风水里一对极重要的范畴,可表征各种各样相对立的概念,不同的条件下说法相异,在此,形家将之简单化,对于一座山而言,以南有阳光照射的山面为阳,朝北的山面为阴。
二、观势和形,定吉凶衰旺
对于“势”的说法有很多,最著名的有“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在乎粗,形在乎细”、“左右前后兮谓之四势,山水应案兮谓之三形”。
可见势指的是群峰的起伏形状,一种远观的写意效果,形则指单座山的具体形状,近观写实景象。所谓“有势然后有形”,故“欲认三形,先观四势”。
根据中国风水学,又将山脉的起伏和形态,依据不同的状态,分为“九势”: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飞龙、卧龙、隐龙、腾龙、和领群龙。
将山脉的走向分为“五势”:正势:由北向南;侧势:由西向东;逆势:逆水朝上;顺势:顺水朝下;回势:山首回顾于山尾。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是希望来龙要山势奔驰远赴,因为“势远形深者,气之府也”。而山之人首处则要山碧水环,左右盘旋以形成曲折的入口,显然是出于山区居地要避风的生存需要,同时也满足人的安全防御心理以及审美趣味。
三、主龙四周要有帐幕
帐幕指的是主龙山之前后左右的小山,形法认为无帐幕则主龙孤单,所谓“真龙”应居中。“后有托的有送的,旁有护的有缠的,托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
龙脉之说,向来已久。在中国古代曾专门有一个机构,称作“堪舆学”就是专门研究风水和龙脉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迁都,其中与“龙脉”也有一定关系。
另外,关于龙脉的说法,历史上还有个著名的“韩、国被日寇13颗龙钉订死龙脉”的故事。
抗战时期,日本在朝鲜以前的皇宫大殿等处钉下了铁钉,据说这些钉子全都是在日本本土特制,使用的全是日本武士们从前刀具的刀条,称之为“大日本最勇敢武士的灵魂”,要用祖先来镇住整个朝鲜。
除此之外,当时日本还有一个特别行动小组,以“绘制新式军用地图”的名义在绝对的秘密保护下在朝鲜进行为时一年多的勘测。最后获得整个朝鲜地区的龙脉。
第二年,日本用365根木桩,全部钉在了朝鲜的365个秘密地点,具体位置根本无从知道,因为他们当时使用的全是容易腐烂的木料,如今早已腐烂消失。
读者们,关于“龙脉的故事”,大家有何看法?欢迎点在看,留下您的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