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学者刘勋的《人物志》,教你如何做领导、成大业,他品评刘邦项羽,一语中的


成功的一半是努力,一半是知人善任。古人常说,“一流之人乃识一流之善”。知人善任,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关键,也是经营一个企业应有的本领。最早关于“知人善任”的理论出自三国刘劭的《人物志》。原文记载: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意思是说,同一个档次的才能看清对方的长处,要想做到诸长皆备,无所不通,就必须广聚众才。

古往今来,“用人失察失误”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说明了“用人失察失误”的危害。诸葛亮一生深谋远虑,明察秋毫,尚且避免不了用人失察失误,上演了“挥泪斩马谡”的历史悲剧,难怪他曾感叹说:“夫人之性最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讲人才的书,刘劭把天下的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人才,也就是帝王之才;第二类是普通人才,普通人才就是做臣子的。刘劭认为,所有的臣子,无论是将,还是相,都是偏才;只有国君才是通才。

在《人物志》中,刘劭将才、德并列标举,作为拔选人才的标准。刘劭的品评,以中和为最高,所谓中和,在于兼具“平澹”与“聪明”两种层次,聪明为才,而平澹则是生命所展现的境界,已不单纯是道德修养的层次,更是对“全幅人性”的审美态度。
除中和外,其余都是偏才。他还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大厨做菜,常用的作料“酸甜苦辣咸”5味其实都是偏才,都不能放多了,这五味都不能成为烧菜的主帅。而烧菜的主帅呢?其实就是一瓢水。咸了,倒上一瓢水;辣了,添上一瓢水;酸了,也可以添上一瓢水。

在品评刘邦和项羽的时候,刘劭也指出:刘邦就是无色无味的一瓢水,啥味也没有,但是那是主帅,那是领导,那是一把手。而项羽呢,项羽是辣椒,他只能烧出一盘让四川人、湖南人都不能吃的非常辣的菜。
所以看完《人物志》以后我们会发现,主帅不需要很大的才能,但是要懂得三件事:1、会听;2、会用;3、会赏罚。其中,会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别人提出了好意见,立即付诸实施,二是别人不提意见,要学会向别人要意见,就像刘邦挂在嘴边的四个字:“为之奈何?”

会用,讲的是要懂得“酸甜苦辣咸该放多少”“哪个人该放在哪个位置上”“哪个人在什么事件上,在什么时间点,能发挥最大的潜能”,这才是会用。会赏罚,这个很简单,就是要做到“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做到这“三会”,无所不能,定能成大器!
读者们,你们看完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感触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赏经典诗词,观诸类文化,请关注【文史道】。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