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出200多个人才!一切智慧,尽藏于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晚清最著名的政治家,“四大中兴名臣”之一。
他的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从组建湘军,到消灭太平天国运动,再到后来解散湘军,他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坚持,都令世人仰慕。他的一生,是模板,影响文人百年。
与此同时,他的家族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200多年间,他的后裔有成就的人士高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

自古以来,就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和“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意思就是一个人的成就再高,影响力最多影响3代,最长也只能达到5代。
但是曾国藩的家族,绵延十代,至今没有出现过一个“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其奥妙究竟何在?
这一切可能都写进了他的传世名作《曾国藩家书》里了,也许正是他的“家风”所在,才能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子孙。
曾国藩家书和家训内容很多,以文史君之见,最值得现代人重视和借鉴的,无外乎以下三点:
一、不睡懒觉
看到这一点,大家可能觉得好笑。“不睡懒觉”竟然是家族兴亡的奥妙所在。其实正是,正是这最常规的一件事的坚持,才是家风承传之根本。
据说,曾国藩的祖父以前是个纨绔子弟,每天游手好闲,是个“浪子”,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后来在长辈们的规劝下,“立起自责,改过自新”,终身天未明而起床耕耘,为家族打下了大片基业。到了晚年,他还总结出了“八字三不信”治家口诀。
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曾星冈治家八诀

“书蔬鱼猪扫”就是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扫地,为居家之事;“早”是清早起床,“考”是重视祭祀祖先,“宝”是亲邻睦友。
到了曾国藩,他也把早起当成自己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的重要生活习惯,终身躬身践行。后来,在祖父治家“八诀”的基础上,他扩充提出了八本家训: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在这“八本”家训里,曾国藩仍把“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为重要内容。
在《曾国藩家书》里,我们也可以发现,就早起这件事,曾国藩对家人也有颇多叮咛。
二、多读诗书
曾国藩有两个儿子,对于儿子的教育他也抓的很紧。但是他对孩子的教育期盼并不是做官,而是要他们做一个“读书明理”的君子。
曾国藩曾多次说到:“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他不愿孩子为官的主张,绝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大智慧。
在做事方面,曾国藩还常对家人说:“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意思是说,不要轻看了家庭中的日常琐事,这中间就包含着处事待人的绝大学问。以曾国藩之见,只要一件件小事都做好了,人的总体境界也就提高了。

三、不留家产
除了这两点,要保持家族兴亡,他还指出,不能留家产给后人。
据记载,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做官时,曾表示“绝不留银钱与后人。”后来身为湘军统帅,再次申明他的态度:“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
一无可恃,就是不留财产的真谛所在。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凭靠,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这一点,才是留给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财产。
后来,清廷很多名臣,受曾国藩启示,也做出了同样的见解。最有名的当属林则徐。
他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堪称千古良言的话: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可见这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曾国藩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很多人生道理,尤其是他的一部《家书》,更是影响了后世200余年。其中道理,值得我们代代咀嚼。
读者们,关于“曾国藩家书”和他的“家风”大家还有什么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