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叫《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这篇课文节选自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那时涉世不深,对于这篇课文还不甚理解,如今思来略感惭愧。
记得那时候老师讲《红楼梦》的时候,谈及红楼梦的写作背景是曹雪芹自身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
史料记载,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曾是康熙皇帝身边的重臣,康熙二十九年被委任为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这一职位世袭罔替,一直延续了六七十年。
到了曹雪芹时期,早年曹雪芹在南京江宁织造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后来曹家被人诬告,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从曹雪芹的身世,我们不难看出,《红楼梦》里映射的很多场景似乎都是他的亲身经历。所以很多学者也都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结合自己身世而写就的恢弘巨著。
然而,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以为红楼梦里描摹的很多场景,以及极度奢靡的生活状态,是曹雪芹家族难以驾驭的。
《红楼梦》第十四回,写宁国府办丧事,来送殡的人都是公侯高官,他们坐的轿子和各色陈设,在贾府门外的街上挤得满满当当。书中原文这般记载:“接连一带摆了有三四里远”。这样的气派,在当时曹家,可以说是不可能出现的。
另外,关于《红楼梦》中主角贾宝玉的形象,仿佛很难与曹雪芹吻合。书中贾宝玉的鲜明特点主要有2点:1、最重女子之情;2、厌恶科考功名。这两点在我们已知的曹雪芹身上,却找不到映射点。倒是有这么一个人,非常吻合这一角色。
这个人就是:纳兰性德。
谈及纳兰性德,大家估计也都不陌生。他是满清叶赫那拉氏人,字容若,所以现在常常被称之为“纳兰容若”。他饱读经书、才华横溢,被誉为“满清第一才子”。他最擅长儿女情长,词作也多描写男女情感之事,家喻户晓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便是出自他的笔下。
纳兰性德的身世,与曹雪芹非常相似,性格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他的家世,与曹雪芹相比,要高出很多。
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是康熙朝的大学士,非常受康熙皇帝器重,当时位极人臣,荣登“宰相”之位,与索额图齐名,这在《康熙王朝》影视剧里就有体现。
据记载,纳兰明珠非常精明、又深谙官场之道,由此为官期间不仅贿赂了众多财富,还购置了很多田产,经营很多生意。正因为康熙帝对腐败比较宽容,所以明珠死后为后人留下了偌大一笔财产。但不幸的是,雍正继位之后,开始严查腐败,后来到了乾隆朝,纳兰明珠庞大的家产被当时第一大贪官和珅抄家,“纳兰”家族从此衰落。
纳兰性德一生极短,30岁便英年早逝。他的一生共经历了3次爱情,第一次便是与表妹的交往,这一处暗合“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其次,他亲身经历了“纳兰”家族的覆灭,亲历了“被抄家”,这一处也暗合《红楼梦》的结局;其三,纳兰性德一生重感情,淡泊名利,不屑功名,这一处也暗合“贾宝玉”的性格。最后,“纳兰”家族的气度和用度,也吻合红楼梦的很多场景,比如上文提到的“贾府举丧”之事,也很好来解释了。
关于这一点,相传,当年和珅进贡《红楼梦》给乾隆帝阅览,乾隆皇帝读后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乾隆帝口中的“明珠”正是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
而在当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正和纳兰性德交情甚好。也是基于此纳兰家族的很多事情和变故,曹家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曹雪芹能以“纳兰”家族的故事为小说背景,也很符合常理。
读者们, 关于“红楼梦的背景”,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记得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