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发现“神秘石碑”,全世界学者无人能解,法国一小伙用“汉语”破译,成为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在大英博物馆,有一块镇馆之宝的石碑,叫作:罗塞塔石碑!
这块石碑,是一块残缺的花岗岩,因为在一个叫做罗塞塔的地方发现,于是命名为“罗塞塔石碑”。当前这块石碑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的1楼4号展厅,平日里参观人数众多,络绎不绝。
罗塞塔石碑,高1.14米,宽0.73米,上边刻着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通俗体三种文字。三种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完全一致,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极为难得,由此会成为镇馆之宝。
关于这块石碑的来历,并非英国所有。而是属于古埃及的文物。最终缘何会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这还得益于法国军事天才拿破仑。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当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着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在挖掘过程中,忽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
布夏尔得知后汇报给拿破仑,拿破仑深知这是一块非同寻常的石碑,也许这块石碑的背后隐藏着关于古埃及文明的真相记载。于是拿破仑下令将石碑运到开罗,并组建了167人庞大顶尖的艺术科学家进行研究。
后来,英法大战,法国失败。“巴塞塔石碑”也成为英国人的战利品,被从法国拉到了英国。最终陈列在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据记载,当时“罗塞塔碑”的消息在《埃及通讯》上发表之后,也吸引了全世界诸多文字学者的浓厚兴趣。全球各地学者纷纷前往开罗,都试图破译石碑上的文字。然而很多年过去了,这块神秘的石碑碑文,还是没人能够完全解开。
直到商博良的出现。
商博良,法国人。1790年出生于法国南部盖赫西地区的菲雅克。他的父亲是一名书商,商博良从小受文化熏陶,自小对古代文字非常痴迷,并表现出了非凡的语言天赋。
11岁时,商博良已经精通了拉丁文、希腊文两种文字。1802年商博良开始在格勒洛布尔当地学校就学,因其在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巨大进步。在学校特别批准下,商博良开始学习希伯来语、叙利亚语和迦勒底语等多种语言。

1803年,商博良开始学习波斯语、梵语和科普特语,还涉猎了中国古文字。这一年,商博良结识了时任伊泽尔省长的傅里叶。
傅里叶是当年跟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顶尖学者,并且曾在开罗主持埃及研究院的管理工作。与傅里叶的交往中,商博良接触到一些石碑和纸莎草上的埃及象形文字,并下决心要研究、破解这种尚未被人所识的神秘符号。
从那时起,商博良便开始潜心研究“罗塞塔石碑”碑文。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
“罗塞塔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

通过研究,商博良发现这块石碑上的文字,复杂程度比中国的甲骨文还要难。因为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包括玛雅文字和甲骨文。所以可以断定石碑上的文字肯定是象形文。
可是单从单纯的象形出发,又根本解释不通碑文的含义。于是商博良开始深入研究中国汉语的演变,他知道汉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且还在使用的古来文字。
经过21年的钻研和努力,商博良终于解开了“罗塞塔石碑”。原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
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义,比如甲骨文的“人”“禾”等字;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

表音符号也是一系列的图形,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组合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r”音,甲虫为三子音,发“hpr”音等。但是这还没完,这些发音都不止表示着一种意思。
为了区分同一发音的不同含义,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部首符号。这种部首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与甲骨文处于同一时期或更早。他之所以难以识别,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古埃及的灭亡,文字断代了1700多年造成的。

商博良破译了“罗塞塔石碑”碑文,不仅解开了尘封一千多年的古埃及文字,由他编写的古埃及文字对照表,对埃及文字研究起到了深远影响;另外碑文破后,也为人们呈现了一段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文化史。
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
托勒密登基不久,取消了僧侣们欠交的税款,并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僧侣们为表致谢,立下了这块黑色玄武岩石碑,即为“巴塞塔石碑”。
读者们,关于“巴塞塔石碑之谜”,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