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了多年的㊋睲呅,现在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 “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是我国完全自主实施的火星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
为了庆祝“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央视网发了一条奇怪的微博:

“恏渏 亾類哋夲能”
而这条微博下面,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回复:

很多人可能会想:嗯?这是什么东西,是不是微博出错出现乱码了?
但作为一名90后,看到这个就像看到了自己那美好不堪回首的青春年华。
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火星文”。

火星文,即“火星人使用的文字,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指网络上流行的一些阅读者不易解读的,由特殊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组成的怪异文字或词句,在不了解“火星文”的人看来就类似一团乱码。
火星文这种称法最早出现于台湾,随即流行于大陆、香港和海外华人社会,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用法,并逐渐向现实社会中渗透。

国内的火星文最早始于2002-2003年,由于网络游戏《奇迹》设立外挂举报制度,众玩家为规避举报而使用近似乱码之异体“汉字”作为人物名,以期达到令举报者无法输入被举报角色名字之目的。尔后乱码字作为时尚被应用到QQ资料,进而扩散到如今的各个场合。
在之后的几年里,火星文在国内的青少年群体里越来越盛行,一时间掀起了一股火星文风潮,随便打开QQ空间就能看到这些奇形怪状的文字。

谁还没个黑历史呢
编写火星文的主流方式包括拆字、合字,对文字进行同音/同义代换,大量使用乱码、符号、冷僻字、简繁并用。由于方式太多,火星文很难有固定的模式。
而且火星文常用的冷僻字、符号输入不便,编写起来十分麻烦。但是青少年们的热情是无法阻挡的,大家纷纷献出自己的力量编写软件、完善算法,一批“火星文转换网站”就此诞生。

相信各位多少都用过
火星文虽然很难看懂,但它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外观上比正常的简体中文更加有趣,再加上青少年的同龄认同心理,游戏心理,标榜自我的个性驱使,火星文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知网上以火星文为主题的文献多达241篇
然而网络文化的更新换代实在是太过迅速,随着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进化与流行文化的变迁,曾经叱咤风云的火星文终究还是落幕了。现在流行的,是以拼音缩写代替词语的“缩写体”:

是不是感觉自己智商不够用了
但是现在,随着火星探测任务的展开,我们“火星文”使用者终于能够再度崛起了,和火星人友好交流的使命,就由我们来承担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