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在秦岭一带,有个山村叫青峰岭,小村依山傍水,风景秀美,乡亲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虽然日子很苦,但全村呈现一片祥和的景象。
村里有位年轻的猎人叫陈小伟,英俊帅气,而且狩猎技术一流。自从打猎以来,他每次收获颇为丰厚,日子是越过越好。
话说陈小伟父亲陈刚,是一名教书先生,年轻时中过秀才,在当地小有名气。
自从生下陈小伟后,陈刚对儿子寄予厚望,他希望儿子有朝一日能扬名立万。为了将儿子培养成才,陈刚从小就严格管教儿子,逼着他天天在家念书。
尽管陈小伟脑子灵活,可他非常讨厌念书。
为此,父子俩经常吵架。
可能是陈刚对儿子失望了,他索性不管了。
虽然陈小伟不爱念书,但他想着自己很年轻,不能虚度光阴,不如学门手艺。
思来想去,陈小伟决定当一名猎人。因为在他看来,村庄附近便是大山,而山中动物挺多,不愁抓不到猎物;更重要的是打猎时间自由。
说来也巧,陈刚有一结拜兄弟,名为赵宽,是一名优秀的猎人?
虽然儿子不争气,但陈刚也想让儿子学门手艺,既然儿子决定当名猎人,索性就成全儿子吧。
后来陈刚领着儿子去拜访赵宽,让赵宽传授儿子狩猎之术。
赵宽见陈小伟长得高大魁梧,感觉他是当猎人的好苗子,于是他同意收陈小伟为徒。
幸运的是,陈小伟悟性不错,跟着赵宽打猎三年,进步神速,箭法甚至超过了师傅。
学业有成后,陈小伟便自立门户,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打猎生涯。
虽然陈小伟每次进山打猎,捕获的猎物非常多,也卖了不少钱。
几年下来,陈小伟不仅拿钱将老宅重新修缮一番,而且让陈刚夫妇俩过上了好日子。
按理说,儿子如此有本事,陈刚应该感到欣慰;可陈刚却忧心忡忡,这是为何呢?
原来陈小伟为了多挣钱,不知从何时时,他竟开始捕抓小动物,甚至连刚出生的幼崽都不放过。
见儿子如此残忍,陈刚不止一次劝说陈小伟,甚至劝说改行,让他不要再杀生。
可陈小伟将父亲的忠告抛之脑后,还取笑父亲太迂腐。
想着儿子执迷不悟,陈刚一声叹息,他知道儿子将来有天,必然会遭报应。
几年后,陈小伟娶了赵云梅为妻。
陈小伟成家没多久,赵云梅嚷嚷着要分家,这是为何呢?
原来陈刚隔三岔五劝儿子改行。
赵云梅不同意,她之所以嫁入陈小伟,就是觉得他能挣钱;如果陈小伟改行了,收入势必会少许多,所以赵云梅非常讨厌公公。
话说陈小伟为讨好赵云梅,二话不说,立马和父亲分家,随即在村东头一处空地,盖了新宅,从此他和赵氏过着逍遥快活的生活,对父母逐渐冷淡起来。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陈刚夫妇俩先后去世。
如此同时,赵氏生下儿子,取名为陈天山。
话说有天,赵氏在院中洗衣服。
突然,一名年轻尼姑进屋讨水喝。
赵氏看了看尼姑,随后叫唤陈小伟,让他赶紧端一碗水过来。
没一会儿,陈小伟端过来一碗水。
尼姑道谢后,她上下打量陈小伟,表情变得尤为凝重,随后她说道:“这位施主,贫尼见你印堂发黑,若不行善,恐怕大祸临头”
陈小伟怒了,随即将尼姑撵走。
三个月后,陈小伟带着儿子去山中打猎。
可惜运气不错,在山中转悠半天,竟然一无所获。
后来父子俩垂头丧气地下山。
当他们走到半山腰时,陈小伟察觉不远处,一片草丛中有动静,于是他小心翼翼地走过去。
没想到竟是一只白狐的幼狐。
陈小伟大喜,总算没白来。
随后他一把抓住幼狐,用绳子缠住双腿。
陈天山见状后,他让父亲放了幼狐。
哪知陈小伟给了儿子一巴掌,斥责他太过仁慈。
回家后,陈小伟立马将幼狐卖给刘员外。
得了几两银子后,陈小伟找了一家酒馆,美美吃上一顿,直到晚上才回家。
那会儿,陈小伟喝得醉醺醺。
当他踉踉跄跄地走进院子,吆喝着:“儿子快过来,为父带来了你最爱吃的烧鸡”
可他连续好了声,却不见儿子应声。
此刻,他预感不妙,瞬间酒醒了。
难不成儿子出事了?
想到这里,他赶紧跑进屋。
可惜翻遍整个院子,却不见儿子的踪影。
陈小伟急得直跺脚。
担心儿子出事,陈小伟连忙叫来邻居,让乡亲们帮忙寻找,可众人找了一夜,还是没消息。
直到第二天早上,当陈小伟失魂落魄地瘫坐在地上,赵氏一旁痛哭时,尼姑又来了。
此时,陈小伟突然想着尼姑之前的忠告,他拉着妻子下跪,哀求尼姑帮他们找回儿子。
尼姑无奈地说道:“施主,有因必有果。这些年,陈施主以打猎为生,不知杀了多少生灵,前几日你又抓了狐崽,如今你儿子离奇失踪,其实是被狐妖抓走。哎,这也是父债子偿”
“求求你,一定要救救吾儿。”
陈小伟无比后悔,当时他就该听儿子的劝,放了狐崽;如今儿子落入狐妖之手,恐怕凶多吉少”
尼姑继续说道:“陈施主,那狐妖并不是恶类。好在经贫道好言相劝,狐妖答应不会伤你儿性命。只是狐妖为了惩罚你,十年后才会让你们父子相见”
听完尼姑所言,赵氏失声痛哭,而陈小伟更是瘫坐在地上。
不过陈小伟心存感激,他知道狐妖能饶儿子一命,已是天大的开恩。
或许是儿子的失踪,让陈小伟彻底觉悟了。
后来,陈小伟改行了,从此不再打猎,和妻子一心行善。
若干年后,当陈小伟病重时,一位翩翩美少年来了。
看到此人,陈老夫妇激动的落泪。
这位少年正是陈天山。
儿子终于回来了。
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