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襄邑县陈桥村,有一渔夫叫卢青云。
话说卢青山年轻时放荡不羁,仗着父亲卢志有点小钱,经常和城中那些富少吃喝玩乐,典型的纨绔子弟。
卢志见儿子胸无大志,他非常生气。都说望子成龙,卢志不求儿子将来能有多大出息,他一个希望待自己百年之后,儿子有能力接手卢家布庄;可惜儿子的表现,让他太失望。
为了卢家的将来,卢志夫妇俩,不知多次劝儿子好好念书,跟着学习经商之道;可卢青云倒好,不但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怪父母多管闲事。
卢青云以为,只要父亲在世,自己便不会为生活发愁;只可惜世事难料,在卢青云十五岁那年,卢志做生意亏光积蓄。
没多久,无法接受现实的卢志,在一天深夜选择悬梁自尽。
卢志去世后,母亲赵氏伤心过度,从此卧床不起。
短短一个月,卢家变天了。
刚开始卢青云满不在乎,直到债主上门逼债后,他才慌了。
可那会儿,卢家没有半点积蓄。
最终,卢青云不得不带着母亲,狼狈地回到陈桥村,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
之前,卢青山过着富少的生活,每天有仆人,丫鬟伺候;可卢家破产后,他不得不为生计发愁。
赵氏想着卢家后院还有几亩荒地,于是她让儿子耕田为生;可卢青山觉得丢人。
见儿子好吃懒做,赵氏伤心不已。
直到几个月后,赵氏病情恶化。在她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哭着求儿子好好过日子。
此刻,卢青云彻底醒悟了,可为时已晚矣。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卢青云过了好一阵农夫的生活。
想着庄稼地收成不好,他只好另谋出路。
话说有天,卢青云打听到附近有条小河,河中有不少鱼,于是他当即决定,以后靠着打鱼为生。
很快,卢青云干起了渔夫的行当。
每天早上,他早早出门下河抓鱼,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雪,他从不轻易缺席。
靠着勤劳的双手,辛苦几年下来,他攒了点积蓄。
此时,卢青云想着自己快二十五了,该成家了,可老宅破旧不堪,于是他拿出全部积蓄,将卢家老宅重新翻修。
自从盖新宅后,镇上有不少媒婆前来说亲。
本来,卢青云有成家的念头;可他想着手里积蓄不多,多算再努力两三年,存够本钱后再娶妻。
转眼两年过去了。
那天,卢青云去郊外抓鱼。
当他路过凤凰山时,突然发现靠近河岸的一处草丛中,竟躺着一头黄牛。
卢青云走近一看,发现黄牛瘦骨嶙峋,而且有种奄奄一息的感觉。
就在此时,一个砍柴的老汉路过,他告诉卢青云,几个时辰前,一个年轻女子将黄牛扔在此处,据说是黄牛病了,女子认为黄牛迟早会死,所以干脆直接扔掉。
看着这头黄牛,虽说病了,可它好歹也是一条生命。
俗话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于是他决定救黄牛,或许还有转机。
拿定主意后,卢青云来到黄牛跟前,笑着说道:“黄牛,黄牛,我这就带你回去治病,你一定要老老实实的”
没想到黄牛竟双腿跪在地上,连连点头。
卢青云大惊,好一头有灵性的动物。
随后他牵着黄牛回家。
到家后,卢青云将黄牛安置在后院,花了半个时辰,做了一个简单的牛棚。
安顿好黄牛后,他立马去镇上,将郎中李三请到家中。
虽然李三答应施救,可他居然漫天要价。
卢青云救牛心切,咬紧牙后答应。
幸运的是,虽然花了二亮银子,好在黄牛总算活了下来。
从此,卢青云多了一个伙伴。
话说黄牛非常懂事,每次干农活绝不偷懒;每当卢青云去打鱼,黄牛则守在前院,帮着主人看家护院;而卢青云一直善待着黄牛。
不知不觉又过去三年。
那年夏天,卢青云去下河抓鱼,意外救了一位落水的寡妇。
寡妇叫宋金莲,三十来岁,长得倒有几分姿色。
别看宋金莲表面上挺守妇道,可她爱慕虚荣,一直想攀上有钱人过富贵生活;可惜未能如愿。
自从卢青云救了宋氏后,宋氏想着自己年纪不小了,早已是年老色衰,于是她想通了,打算找一个老实人过下半辈子。
直到宋氏遇见卢青云后,虽说卢青云没钱,可他忠厚老实,也算是她理想中的夫君。
哪知宋氏好几次主动搭讪,卢青云却不搭理,这让宋氏非常生气。
在宋氏看来,自己相中的男子,绝不能从她手中溜走。
为了得到卢青云,宋氏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条妙计。
那天,宋氏以感谢卢青云救命之恩为由,邀请他来家中做客。
见宋氏坦诚热情,卢青云不好推脱。
哪知宋氏醉翁之意不在酒,她趁机灌醉卢青云,随后行夫妻之实。
当卢青云醒来后,发现宋氏竟躺在自己身上,他立马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宋氏暗自窃喜,她假装哭泣,嚷嚷着让卢青云负责,不然就跳河自尽。
无奈之下,卢青云只好答应。
十日后,卢家热闹非凡。
那天,卢青云迎娶宋氏。
偏偏那晚后半夜,洞房竟然失火。
可能是白天,卢青云陪宾客喝了不少酒,所以发大火后,他眼睛一片模糊,根本没力气爬起来。
瞬间,火势蔓延。
此刻,二人深陷火海,危在旦夕。
就在此时,黄牛冲入火海,直奔洞房,将卢青云拖出来。
卢青云酒醒了,他想着宋氏还在屋子里,于是他让黄牛救救宋氏。
哪知黄牛跑了。
最后宋氏死了。
第二天,黄牛回来了。
它竟口吐人言,告知卢青云,昨晚为何不救宋寡妇。
原来三年前,正是宋寡妇将生病的黄牛抛弃在路边;若不是遇到卢青云,恐怕它早已丢了命。
如今恩人有难,黄牛自然会舍命相救;至于宋寡妇,它为何要救?
卢青云一声叹息,竟无法反驳。
或许,这就是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