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南溪村,位于江州城东南。由于村庄地处偏僻,所以村民们很少出门,大多数靠着打鱼,采药为生,日子过得还算凑合。
村中有一寡妇叫潘玉珍,二十五六岁,长得貌美如花。自从守寡后,她便回到娘家,一直和母亲罗氏相依为命,母女二人平日里看着织布度日。
话说潘氏颇有几分姿色,自从回到南溪村后,经常有人前来说媒;其中不乏公子哥,小商小贩,甚至还有大商人。
本来潘氏有心想攀上富人,过上富贵生活;可母亲罗氏死活不同意,这是为何呢?
原来数年前,正是潘氏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跟着亡夫私奔,导致她沦为寡妇。
自从女儿发生这件事后,罗氏从内心排斥所有有钱人;为了不让女儿重蹈覆辙,她坚持让女儿宁可继续守寡,也绝不嫁有钱人;哪怕要改嫁,也只能嫁给老实人。
可潘氏有点爱慕虚荣,她哪里愿意过苦日子;可母亲放出话来,如果她改嫁富人,便一头撞死。
潘氏没办法,只好答应。
从此,潘氏过着清苦的生活。日子久了,她心生怨恨,总想找机会摆脱苦海。
话说潘氏年轻时,可是镇上有名的大美女。
当时潘氏在镇上摆摊卖布鞋。
直到有天,一个来此地经商的刘刚公子,路过鞋摊,一眼相中潘氏。
为了博取潘氏的欢心,刘刚几乎天天来捧场;甚至还打动朋友过来买布鞋。
一来二去,刘刚和潘氏混熟了。
刘刚年轻潇洒,又经商多年,可以说成熟稳重。
经过一番甜言蜜语后,他很快俘获潘氏的芳心。
尽管二人情投意合,可罗氏认为刘刚不老实,于是她劝女儿和此人断绝来往。
没想到,潘氏表面答应,实则继续和刘刚来往。
让罗氏万万没想到,潘氏竟在刘刚的蛊惑下选择私奔。
潘氏刚私奔没多久,罗氏大病一场,好在乡亲们及时发现,这才捡回一条命。
三年后,潘氏一脸落魄地回到老家。
看到女儿失魂落魄,罗氏又气又伤心。
原来潘氏嫁入刘家后,过了几年富贵生活。可惜好景不长,当刘刚病逝后,孤立无援的潘氏,随即被刘刚之弟扫地出门。
虽然刘刚去世后,给她留下不少家产;可她在当地举目无亲,最终被小叔子赶走。
可怜的潘氏,身无分文,只好厚着脸皮投奔母亲;好在母亲不计前嫌,重新接纳了她。
或许是过惯了阔太生活,潘氏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能靠着自己的美色,重新嫁入豪门;无奈母亲强加阻拦,让她这个愿意一时无法实现。
转眼五年过去了。
有阵子罗氏身子日益憔悴。
潘氏想着半个月后便是母亲五十岁大寿,于是她想给母亲办寿宴,让母亲高兴高兴。
虽然潘氏贪财势利,但她对母亲颇为孝顺。
为了筹备寿宴,潘氏提前准备一番,不仅杀了鸡鸭,还去镇上买了一筐桃子作为寿桃。
哪知寿宴头天晚上,一个猴子竟溜进后院。
没一会,潘氏感觉后院都动静,她以为有小偷溜进来,于是拿着木棍前去查看。
来到后院,潘氏看着猴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桃子,她很生气,拿着木棍冲过来。
猴子也没逃跑,而是口吐人言:“我乃猴王,今日实在太饿,所以前来偷吃,望姑娘切莫生气。”
潘氏大怒:“你这死猴子,那桃子是明日我为母亲准备的寿桃,你居然敢偷吃?”
猴子沉思一会后说道:“姑娘,我也不会白吃,等会我回山后送你一箱宝贝如何?”
听完猴子所言,潘氏大喜,可她担心猴子欺骗她。
猴子看出了潘氏的担心,竟对天发誓,如果说谎,则会被五雷轰顶。
想着猴子发下毒誓,潘氏索性让它吃饱。
下半夜,潘氏熟睡时,猴子溜进房间,将一箱珠宝放在桌上。
第二天早上,潘氏醒来,看着满箱的珠宝后激动不已。
果然,猴子没骗她。
有了这笔钱,待给母亲过完寿宴后,她随即在城东购置一处豪宅,还请了好几个丫鬟。
一夜之间,潘氏成为贵妇,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有钱后,潘氏开始不安分起来。
或许是守寡已久,倍感寂寞的潘氏,后来倒贴嫁给一个年轻英俊的书生赵洪山。
那会赵洪山十八岁,长得眉清目秀。
虽然潘氏依然有几分姿色,可赵洪山之所以愿意娶潘氏,无非就是惦记着钱财。
尽管潘氏知道赵洪山的心思,可她丝毫不介意,一直拿着钱财哄洪山开心。
潘氏原本以为,只要自己有钱,赵洪山就会老老实实和自己过日子。
可赵洪山是一个不安分,很有野心的男人,他不甘心屈服于潘氏,而是一直等待机会,夺取潘氏的钱财。
终于有天,机会来了。
那晚,潘氏喝醉后来到后院散步。
当她路过荷花池后,赵洪山趁四周没人时,故意将潘氏推入水中。
只要潘氏死了,赵洪山便能继承大笔财富。
此时,落水后的潘氏,正在水中挣扎。
说来也巧,此刻电闪雷鸣,轰隆隆的雷声,正好掩盖了潘氏的救命之恩。
就在潘氏危难之际,猴子现身。
其实猴子一直守护在潘氏身边,它让潘氏发财,原本是想让她过上好日子;可潘氏倒好,竟忘了本心。
不过潘氏毕竟救了猴子,所以猴子不能见死不救。
最终猴子救下潘氏;而赵洪山被绳之于法。
经历这场劫难后,潘氏一夜之间明白了许多道理,荣华富贵过于缥缈,守住初心才是最重要的。
后来,潘氏去了尼姑庵削发为尼,从此一心向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