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受比自己能力差、比自己年轻得多的上级的领导?


教员当年也碰到过这样的事。
当时在根据地江西瑞金,博古和李德拿到了最高指挥权,成了教员的上司。这两个活宝看不上教员土味太重的游击战战术,在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动放弃了多次能让红军经常打胜仗的战术,开始盲目自信的跟国军玩阵地战,分兵守阵地,正面迎击国军。
在国军武器和兵力双占优的情况下,正面硬刚一败涂地,让红军丧失大好的局面。
后来红军被迫转移,开始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主要也是第五次围剿失败导致,瑞金待不下去了,只能换个地方。
这事教员难受吗?当然难受,教员本来还在带领队伍打胜仗,求发展,一些都上了轨道。结果被博古给摁了下去,建议不听,不给教员事做,教员根本不是那种混日子的人,没事可干最让他难受。
这就好比创业开了家公司,经过一年的努力,迎来大好的局面,结果新来的上司既不好好考察,又刚愎自用,一顿操作,再过一年把公司差点给搞垮了,对公有感情的话,心里都不会好受。
但是哭诉、发脾气、撂挑子都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迎难而上才可以,解决问题才可以。
后来教员做出了改变,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一路上博古和李德干了多少蠢事,这些都是可以拿来作为沟通的样本。就这样,教员经过反复的沟通,经过充分的对比和总结,教员在沟通中收获了一大批支持自己的力量,洛浦和周恩来就是这么逐步转变支持教员的,彭德怀也一样。
因为教员的办法有希望,还可以打胜仗。
之后经过遵义会议,教员重新拿到了红军的最高指挥权,熟练应用各种运动战,并成功带领红军到陕北,与其他红军会师。
沟通,让教员的局面直接逆转,在职场也一样。
真碰到差的领导,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自己有水平,按教员的思路,多跟周围的人沟通和表现,把自己推销出去,会有人会用自己,再差的团队都需要有实力的人来干事。
把这个坎儿跨过去就好。
如果碰到年轻的领导能力强,这样的人是潜力股,要好好跟着领导走,好好适应。这样的领导是大树,在底下好乘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