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成绩那么好,最终还是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提问:为什么我的成绩那么好,最终还是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今天晚上跟爸爸吵了一架,难受的哭了一晚,故事背景是我公务员考试失利,表姐给我找了一份工作,但是我却迟迟不肯下定决心选择。
去年大学毕业以后工作一直不顺,过年时在家人的劝说下考了公务员,结果进了面试最终还是被刷了。现在又进入了迷茫期,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所有人都说让我考司法考试,让我下年接着考公务员,让我现在先找份工作干着,边工作边读书……他们的建议听起来都是那么合理,那么正确,可是为什么我的心里老是在逃避,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做才对……
小时候,一年级的第一次考试考了双百让我一下子成了名人,所有人都夸我,我成了模范生,成了好孩子,从此以后班级的每一次考试第一一定是我。就这样,一直到了六年级,新老师每次问你们班谁什么什么最好,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的名字,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对这种感觉却越来越想要逃避。
六年级的下半学期,我转到了另一个学校,完全陌生的环境,离开了从小长到大的朋友,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我从一个小明星成了一个话都不敢说的普通学生,甚至还曾受到过排挤。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时开始,我慢慢变了,以前身边一堆朋友的我需要好长时间才能交到一两个朋友,我变得不爱说话,心里谁都看不起但却又谁都怕。我变得越来越孤独,渴望着像其他人那样身边一堆朋友说说笑笑,但又觉得那么的难以融入人群。所以我学会了一招,那就是不去在乎,就像自己心里有个开关一样,本来可以感受一切的,渐渐的我把它关掉了。我装作把心思全都用在学习上,这样我就可以不用交朋友啦,人家也不会觉得你孤僻,只会说你只知道学习,呵呵。。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到大学都一直是前几名,虽然高考失利,但是大学也一直都有拿奖学金。
现在我走上社会了,可是我悲伤的发现,这是个需要与人交流的社会,这个社会上不会再有我做几个选择题就能考高分的试卷,只有我用沟通才能换来的机会。可是我的开关早就被我关上了 除了学习考试我什么也不会呀 你问我能做什么?除了考试就是考试呀。你问我喜欢什么?我喜欢音乐 可是从小到大连一节正常的音乐课都没上过,出生在农村也别想还能学个钢琴什么的了,大学里看到别人在舞台上表演都想哭。
现在回首才发现,我一直以来都像个傻子一样,以为就像老师和家长说的一样,成绩好就可以得到一切了。甚至到了大学我都从来没有考虑过以后的就业之路,反正我学习好我怕什么 一直以来我就像一个只知道埋头赶路的疯子,从不留意沿途的风景,到了终点才发现考官考的不是速度呀,哈哈哈。终于成功的变成了一个废物 我还有救吗????
答:
一、
读《毛选》的过程中,如果不能看出教员的思维高度有多高,往往就无法体会到《毛选》干货内容的真实价值。
比如教员在《毛选》中提过两个概念,一个是右倾主义,一个逃跑主义。
右倾主义指的是过于夸大客观条件的困难,做事老喜欢打退堂鼓。
逃跑主义更多时候其实是右倾主义更为具体的一种表现,遇到困难放弃之后开始逃避现实,很多时候右倾主义和逃跑主义是用在一起的,称为右倾逃跑主义,这就是六个字。
我党发展的历史中,犯了右倾逃跑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博古。这个博古靠着自己和李德二人之力,先是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瑞金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中跟国军多战线玩阵地战硬碰硬。由于兵力和武器的悬殊对比,失败后又开始犯了右倾逃跑主义错误,带领红军一边长征,一边吃各种败仗,直到遵义会议后教员上来,形势才得以改变,否则没有了四渡赤水,也可能就没有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右倾逃跑主义的字面价值指的是错误,指出来的是问题,但是实际上右倾逃跑主义的价值远不止这些。
其实从博古在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逐步以右倾逃跑主义来指导红军的发展方针,之后净给红军挖坑,害得红军损失巨大,革命差点前功尽弃。遵义会议之后,教员上台,博古和李德下台,博古还愤愤不平,认为自己错误不大,之后直到红军节节胜利,博古才逐步认识到问题,改变自己。
从教员和博古的角度来看,教员从长征开始就看到了问题所在,跟博古在遵义会议之后逐步改变,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中间差了不止几个月的时间,还差了几万红军士兵的生命。
教员对逻辑的总结是从事情一开始就找到问题的根子,跟事物发展到最后,失败多次,蒙受很多损失才明白之间,效率、格局之间的差别太大了。
理解了这种几秒就看清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花几年经历过后才相信这个判断的差别,才能看到教员的高度,那是有几百层楼那么高,右倾逃跑主义的危害真的很大,不是单纯六个字那么简单。
二、
我们很容易的看到题主的问题是右倾逃跑主义习惯,这个习惯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在不断给题主积累更多的问题。
在小学的时候,虽然成绩好,同学也认同,但是自己惧怕失去这种荣耀,在面对这种压力的时候,总想着逃避。
小学六年级转学后,面临各种学习以外领域的生疏和不适,开始以学习为由逃避改变和提升,那些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被学习成绩的光芒给掩盖了,比如不会交朋友,不太会说话,不太会沟通。
直到学校毕业,脱离了学校环境,进入了工作环境,不再以成绩为主要矛盾,而是以业务能力、沟通协作为等为主要矛盾的环境中,那些曾经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提升的技能都集中爆发了。
考体制内没考好,面试被刷,更多的是临场沟通表达能力出了大问题,这是个人历史欠账。公考失利,别人建议先工作再继续考,但是自己就是转不过这个弯儿,这属于心态崩了,抗挫折能力太差。这些其实都是之前就需要过的难关。
从一开始,习惯于用右倾逃跑主义的思路来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就积累在那里了,之后还越积越多。
如果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直面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那么毕业后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成绩好只是一直以来题主的优势,这个优势也只是在学校系统吃香,出了这个环境,成绩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需要重新适应。
题主以前在学校的成绩是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题主一直很优秀,题主一直在用右倾逃跑主义在给自己挖坑,这些坑还被成绩光环给掩盖了,持续了十多年都没发现。
真正优秀的人是那种从事物发展一开始就能瞬间看清发展走向,并不断朝着目标前进的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