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别人变强是因为有权力、资本、资源或人脉,这个观点我不认同。
古代皇帝拥有最大的权力,庞大的资本,最好的资源,最强的人脉,但是依然要改朝换代,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不能浪,乱来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皇帝也有皇帝的难题,解决不好,严重的社会矛盾会引起极大的社会动荡,要重新洗牌,直到有人把问题解决,新的王朝诞生。
新中国革命能胜利,也是因为TG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解决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新中国的建立足以说明,人是在实践中,找到规则规律后变强的。
一、
我们说一个人比另一个人强,根本上是强到了哪里,比如教员比蒋介石强,是强到了哪里?
是强到了看问题看得更为精准,是掌握了革命的规律。
蒋介石参加革命,选择了买办阶级、地主豪绅作为自己的基本盘,这是看上了当时这些基本盘都是有钱有势的阶层,但是没有看到这些阶级的落后性,这些阶级都是社会的蛀虫,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国当时的情况特别糟糕。
教员参加革命,选择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为自己的基本盘,这是看到了这些阶级的先进性,有革命的积极性和迫切性,组织起来就是强大的力量。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蒋介石通过北伐力量越来越大,教员的平台都很弱小,对比蒋介石来要弱小很多。
但是教员凭借着自己对中国革命发展的精准性分析,凭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精准性,走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走出了组织和武装无产阶级,走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路子,走出了抗日统一战线的路子,逐步发展壮大,在解放战争初期,有了跟国民党一战的实力。
尤其在红军长征时期,红军的主要队伍差点要被博古李德给玩脱了,也是教员之后力挽狂澜,四渡赤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要论之前蒋介石和教员的资金、资源、和人脉的对比,蒋介石是完全完爆教员的,但是最后都栽了。
二、
要对问题判断更为精准,要掌握规则规律,这跟实践有关。
教员在《实践论》中,把获得真知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性阶段。由于对新事物还不够了解,一开始看到的和听到的都属于片面的、静止的部分,还不够客观、全面。
比如新到一家公司,看着公司的门面,看着公司的装修,看着公司的员工穿着,看着公司的氛围,有了最为基本的印象,这些印象是事实,不过还不够全面,需要再了解,再积累。
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与领导之间有交集,与其它同事有交集,拿到了工资,看到了公司的晋升标准,了解到公司的业绩,这才慢慢的积累到足够的信息,逐步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公司。
感性阶段的最后,就是对事物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二阶段是理性阶段。通过感性阶段对事物较为完整信息的积累,再从信息中进行整合和加工,找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找到了公司内部运行方式,找到了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对公司有了根本性的了解。
对职场的人际关系有本质的理解,对职场的发展有本质的理解,对整合资源和人脉有了本质的理解。
这才是完成理性阶段。
第三阶段是把理论再用于实践中去。之前对公司的认知已经非常精准,知道公司的发展需要什么,结合个人的优势和实践,再去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变成了公司不可缺的那个人。
结合公司的发展需要,整合身边的资源和人脉,组织人和事,为自己的发展铺平道路。
最终个人在公司快速发展。
一边发展,一边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周围有更多的人支持自己,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的人开始变得强大。
三、
人最终是在解决问题,发展壮大自己的时候变强的。
在这个过程中,吸引着更多的资源、人力和物力,为一个更有价值的目标来服务。
如果一个人很聪明,但是却不参与解决社会问题,被社会这个大系统所抛弃,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会浪费掉一个人的聪明和才华。
我们都知道教员的《毛选》中有真知、有格局、有智慧
但是总有人说读不懂它
没时间读它
说一个人读它太孤独
“毛选读书群”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 读书群读毛选既讲文章的背景,又精讲文章内容的精华和思路,还讲毛选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应用,从背景、内容、应用三个角度来剖析毛选的价值,让更多的人能轻松读懂毛选,快速读透毛选。
2 读书群内每个工作日都会发毛选文章的领读和解析,每天一群人一起读毛选。
3 本次入群需付费,原价399/年,限价299/年,如有需要,加唯一微信(18258164664崔)付费、咨询、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