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5万,为什么没感到快乐?


今天在知乎看一个人写了一篇问答,说现在一个月能拿到五万了,但是却感觉不到快乐,我觉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有意义,专门拿出来讨论下。
这个回答对月入5万后的整个过程描述是这样的。
这个月入5万是税前收入,是她和男朋友总共的收入,工作地点在深圳。说实话,这个收入在深圳属于不高不低的一档。
提主和男票不是那种消费主义者,相反,他们很愿意暂时过苦日子,尽可能的存钱。
他们很少出去玩,吃穿以简单为主,宅在家里,抛去基本开支和社保等,两个人每月能存三万。
两个人并不想呆在深圳,都已经有了离开深圳的计划,没有想着在深圳定居下去,提早就在西安买了房子,两个人一起付了首付。
两个人工作比较忙,男票尤其更忙,在忙碌中赚钱。
两个人满足赚钱,但是突然发现除了赚钱以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在深圳生活和工作,没有快乐可言。
每月存3万,这在全国都是不错的水平,但是为什么她们感觉不到快乐?
一、
他们感觉不到快乐,主要是被物化后,没人会心情愉悦。
不管他们目前赚多少,就工作和所处的环境而言,他们身处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中。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中,是一切皆可物化的,一切可以拿钱来衡量的。
在这个生产关系当中,在优势行业和岗位上,确实可赚到钱,赚到比同龄人要更多的钱,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配决定的。
被物化后的人,即使钱赚的再多,也脱离不了成为一个会赚钱的机器人的设定,如果一个人整天像一个机器人一样,那肯定没意思,生活没后滋味。
而且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中,生产资料是归少数私人所有的,大部分人能获得的收益有限,被剥削肯定不能让人快乐。
人是需要成就感的,是需要在成就感中获得快乐的。
人也是需求多样化的,不仅仅需要钱,还需要亲情、爱情、生活的仪式感等等,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人生活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中,还兢兢业业,那是很难感受到幸福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属于落后的生产关系,未来是要慢慢被淘汰的。
二、
作为对比,我们再来看看体制内的岗位。
体制内的收益跟题主的收益差不多,如果在深圳的话。
但是体制内的人往往更受人欢迎,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这是一个综合结果。
比如体制内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支付员工工资,承担社会责任,还给铁饭碗,确保事业发展安全感。在体制内还有同事的社会关系,有社会地位,这些综合因素对比之下,体制内要比体制外同水准收益的岗位更有吸引力,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社会比不上的。
所以我常常不建议没点家底子的人去北上广深,因为在那里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中,这种成本极高,穷人没法翻身,有钱人很简单就能搞定。
我也常常建议在北上广深待过几年的人,如果没有过大的成就,早点离开就好。
生活和工作更多的事跟钱关系不大的,没有物化的环境更为丰富。
当一个人离开一线城市,回到生自己养自己的家乡,拉近跟父母的距离,拉近朋友同学的距离,虽然钱少赚了,但是人的生活更为丰富了,内心的好奇心依然在。
亲情、友情是可以抵制住物化他人的孤独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