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男孩树上搭窝居住,每日靠拾荒过活,连肯德基都不知是啥


2015年6月10日,一群福建水管工人正坐在大树下聊天,正当他们聊得兴起的时候,一阵奇怪的声音突然从树上传来。
工人中有一个师傅姓李,他仰着头,伸长脖子往茂密的树冠里张望。
在郁郁葱葱的树叶中,一个小脑袋警惕地探了出来,一双澄澈的眼睛突然和李师傅对望。
李师傅吓了一大跳,他怎么也想不到,树上竟然会藏着一个少年。
更令他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少年竟然在树上搭了一个窝,并且已经在树上住了一年。

为什么树上会突然出现一个人呢?他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大树上惊现流浪少年
发现树上有个少年之后,李师傅主动跟他打了招呼:“你好呀,你住在树上吗?”
少年紧张兮兮地看着李师傅,似乎并不打算跟他多说一个字。
李师傅努力展现着自己的友好,他挤出一个和蔼的笑容,笑意盈盈地看着少年。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的家人在哪里?你为什么要住在树上呢?”
李师傅的三个问题让少年有点茫然,他吞了吞口水,想回答李师傅的话,却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字。

李师傅见少年说话声音又小又含糊,便提议自己爬到树上去跟少年交流。
少年起初很迟疑,但他感觉李师傅并不像坏人,犹豫片刻后同意了李师傅的建议。
爬上树后,李师傅才发现,少年搭在树上的这个窝虽然简陋但充满了生活气息,少年似乎已经在这里住了很久了。
“小伙子,你是不是和家里人吵架,离家出走,所以才住在这里的?”李师傅疑惑地问道。
少年含含糊糊地回答了几个字,不过他说的话不是普通话,听起来像是方言,李师傅一时间也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

李师傅有心帮助这个少年,虽然他不知道少年从何处来,但他还是想让少年过上正常的生活。
眼下最大的困难是他听不懂少年说的话,思前想后李师傅决定报警,让警方来解决这件事。
“警察同志你们好,我刚刚发现路边一颗大树上住着一个人,你们快来看看吧。”
福建晋江仙石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接通电话后,便听到了这么一句话。
李师傅的语气很是焦急,民警们接到电话后没有耽搁,立马到了现场。
少年看到陌生人过来之后,又恢复了警惕的状态,他死死地守着自己的树屋,一步也不肯挪动。

民警只能在地上尝试着和少年沟通,不敢贸贸然上树把他弄下来。
不过,任凭民警费尽了三寸不烂之舌,少年也不肯乖乖下树。
在民警和少年沟通的过程中,看热闹的人群慢慢聚集了过来,还有好事群众拨打了热线电话,招来了几个媒体的记者。
其中一个记者看到目前焦灼的场面,主动提议要上树去和少年沟通。
记者听得懂少年口中的方言,少年看着记者和善的面容,渐渐也放下了戒心,缓缓讲述起自己的故事。

无名无姓的流浪少年
少年无名无姓,从他有记忆开始,他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
少年平时的日常工作就是出没于各个垃圾堆,捡别人不要的瓶子,卖出去,获得一些金钱,勉强维持生活。
一年前,少年从别的地方辗转来到这条街,为了睡觉,他想到了在树上筑巢。
白天,少年总是寸步不离地守在自己的“家里”,以免别人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树屋抢走。
到了晚上他才会去捡垃圾,捡垃圾的收入不高,但少年只能通过这种途径养活自己。

少年平静地讲述了自己的生活,语气无悲无喜,像是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人生。
下面的围观群众不断让少年从树上下来:“孩子,快下来吧,我们带你去买肯德基、麦当劳吃!”
听到这两个陌生的名词,少年的脸上出现了茫然的表情。
记者连忙跟他解释:“麦当劳、肯德基都是好吃的,我们一起去吃好吃的好不好?”
少年很固执,他把记者往外面赶,同时试图驱散周围的人群:“你们不要围在我家附近了,赶快走吧。”

见到这种情景,记者只好先离开树屋,民警和围观群众也退到一旁,生怕刺激到了少年。
当天民警和少年一直僵持到晚上,少年原本以为树下的人已经走光了,于是准备拿废品去卖。
谁知他刚把头探出来,就发现民警还坚守在树下,一步都没有离开。
民警见少年愿意出来了,连忙安抚他:“你不要怕,我们是警察,我们不会害你的。”
“我现在要去卖废品,换钱。”少年把积攒多日的饮料瓶都存进了塑料袋里,准备拿去废品站卖掉。

起初他并不愿意在民警还在的情况下从树屋中离开,在外人面前,他一直维持着防御姿态。
民警苦口婆心地劝了他半天,总算让他相信民警们是好人。
少年利落地从树上爬了下来,装有饮料瓶的塑料袋早就被他扔到地上,他扛起袋子就要走去废品站。
也许是一天没吃饭,少年有些体力不支,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
民警害怕他在半路上出事,只能跟着他一起去废品站,期间民警想帮他拿袋子,但少年却怎么也不肯给民警。

对于少年来说,这些饮料瓶就是他的全部家产,他不可能轻易交到外人手上。
废品站离少年的树屋只有一公里的距离,这里的老板刘女士似乎和少年是熟人。
刘女士告诉民警,这个少年在她这里卖废品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一来二去也混了个脸熟。
少年大约两三天就会过来一次,每次都是晚上来,卖的东西也不多,价值大约几十元。
刘女士和少年稍微熟悉一点之后,她也曾打听过少年的私人信息,但少年一问三不知。
这么久以来她除了知道少年的年龄大约十五六岁之外,其余的什么也没有打听到。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少年刻意隐瞒自己的来历,实际上他也不了解自己的身世。
在长期的流浪中,少年甚至还出现了智力上的问题,他和别人沟通时存在明显的障碍。
民警本来想把少年带到救助站暂时安置,找到他的亲人后再把他送走。
但救助站没法收纳身份信息不明确的人,民警们不放心少年再住进那个简陋的树屋中,只好把他带回派出所。
寻亲未果
少年似乎受过严重的心理创伤,他时时刻刻都竖着身上的刺,对外界保持着强烈的警惕心。
民警费了很多口舌,才让少年放下警惕,跟他们回到派出所。

知道少年没吃晚饭后,民警特意给他拿来了一个大鸡腿,黄澄澄的大鸡腿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色彩。
少年一把接过民警手中的鸡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鸡腿上的油弄得他满脸都是。
民警让少年好好休息,第二天他们会尝试着帮他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
少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找了一把附近的椅子,抱着自己的垃圾袋,陷入了沉沉的梦乡。
在睡梦中,少年不断地翻身,陌生的环境让他有些不安,他紧紧地攥着自己的袋子,试图赶走负面情绪。

第二天一大早,民警就带来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少年有严重的沟通障碍,民警想要帮助他就必须先突破这些障碍。
心理咨询师告诉民警,在流浪的过程中少年很可能失去了对陌生人的信任和最深处的安全感。
他不信任任何人,也不相信别人能够带给他温暖。
这些年,唯一一个能够和少年说得上几句话的恐怕就是废品站老板刘女士了。
接到民警电话后,刘女士很快赶到了派出所,她一直觉得男孩非常可怜,她也很想帮助男孩找到家人。

刘女士坐到男孩身边,温柔地安抚他,在她的安慰下,男孩紧绷的脊背渐渐放松下来了。
不过,男孩对自己的身世确实一无所知,就算他愿意开口也无济于事。
民警只能通过派出所内部的失踪人口资料搜寻和少年年纪相近的失踪男孩。
民警陆陆续续找到了几个和男孩高度相似的人,但最终这些可能性都被排除了。
经过5天的寻找,民警们还是没有找到少年父母的资料。
考虑到少年不能一直在派出所的椅子上睡觉,取得少年的同意后,民警们把他送到了晋江福利院。

在这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照顾少年,为了帮助少年早日走出心理阴影,福利院还找来了精神科医生为他做心理治疗。
精神科医生告诉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少年的焦虑感十分严重,想让他快点好起来的话,最好把他送去疗养院。
最后,少年被送到了晋江疗养院,在这里他的精神状态渐渐好转了起来。
找到工作,融入社会
在疗养院中,少年享受着精心的照顾,他慢慢打开了心扉,能够正常地和旁人交流了。
2015年11月16日,少年大约在疗养院呆了五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能说能笑的正常人。

当记者再次见到少年的时候,已经很难把这个男孩和五个月前在树屋里躲藏的男孩联想到一起了。
少年说,恢复正常之后他会尝试着走入社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男孩也慢慢回忆起了自己是如何成为流浪汉的。
他六七岁的时候曾经和父母一起去逛集市,集市上鱼龙混杂,他一不小心就和父母失散了。
后来他就被人贩子拐卖到了福建,成为了一户家庭的养子。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不是这个家庭的孩子,再加上家里的男主人经常打骂他,他不堪受辱便逃了出来。

当时少年还很年幼,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乡亲人究竟在什么地方,万般无奈下他开始了流浪。
这些年他过得很不好,其他的流浪汉会欺负他,他有时候甚至还需要和野狗抢夺食物。
直到他被民警带走之后,他才重新获得了新的人生。
2015年12月,少年从疗养院离开,回到了救助站,在救助站,他疯狂学习着融入社会需要的各种技能。
少年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他的手工活很好,做什么都有模有样,活灵活现的。
救助站还专门请人教少年识字,一段时间下来,他已经能掌握很多常用汉字了。

少年回忆说,他仿佛记得自己小时候姓黄,他决定给自己取名叫做黄树人,从今以后他会用这个名字去工作生活。
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张身份证,从此他再也不用流浪了。
2017年,黄树人成为晋江池店镇某鞋业公司的一位员工,他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他积极学习着各种知识,很快就成为了公司里优秀的员工之一。
这份工作虽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职业,但对于黄树人来说,这已经算是天堂了。
2021年,黄树人已经完全融入到社会中了,他和周围的同事相处融洽,平时工作也十分卖力。

当年从树屋中把他拯救出来的民警还专程到公司去看望他,看到民警,黄树人的脸上带着感激的神色。
他紧紧地握住民警的手,感谢当年民警没有放弃他。
民警询问了他近期的生活状况,黄树人的回应流利又清晰,完全看不出当年的影子。
看到黄树人如今的幸福生活,民警也欣慰地笑了起来。
回归正常生活后,黄树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找到失散多年的父母,和他们一家团聚。
如今,民警们也一直在帮助他寻找父母,相信不久就会有好的结果。

黄树人之所以能从自闭的树屋少年变成如今的模样,完全是因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
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衷心希望黄树人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也希望他的心愿能早日达成!
参考资料
中国侨网 :《福建晋江一男孩“隐居”路边树屋 靠卖废品为生》
东南早报 :《晋江一男孩藏身路边树屋续:不去救助站想回树上》
晋江电视台:《少年找到工作 已能自食其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