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周国平
前不久,和朋友聚会的时候,邻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引人深思。邻桌是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和好姐妹聚会,小男孩调皮好动,一会儿碰碰这,一会儿碰碰那,一个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一盘菜。
母亲见状,上去就给男孩子一巴掌,男孩一脸委屈地看着母亲,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男孩的委屈并没有让母亲心软,只见瞪着眼神凶巴巴地说:“你是不是闲不住,带你出来就是累赘,你还好意思哭。”话音刚落,又扬起手想要打男孩,旁边的人连忙上去把母亲拉到一旁,留下一个耷拉着脑袋、满耳通红的孩子。
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境下,你是会选择“人前教子”还是“秋后算账”呢?相信不少父母本能地会选择“人前教子”。那何为“人前教子”呢?
“人前教子”是指父母教育不会避讳场合,没有人前、人后的概念,当打即打,当骂即骂,孩子犯错马上就让孩子记住教训。可真的是这样吗?错,这样只能给孩子很多伤害。
1.“人前教子”会让孩子变得自卑,不自信
“人前教子”的本质是父母在他人面前来教育孩子,在别人眼神的注视下,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羞愧和耻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开始用消极的思想和自我评价,慢慢地,孩子也就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自信,失去了自我效能感。
2.“人前教子”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很可能一蹶不振
马斯洛提出:人的发展需要层次理论,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获得尊重的需要。
如果一个人没得到他人的尊重,容易失去行为动机,变得消极颓废。如果父母用打击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期待孩子变得优秀,那么,这种方法恐怕会背道而驰,获得相反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在保护孩子的发展潜力。过度地打压很可能会让孩子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希望。
3.“人前教子”会激发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能会影响终生
如果孩子总是被父母当众斥责,孩子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我的爸爸妈妈不爱我,我不值得被爱。当众批评的次数越多,孩子就会主动加大和父母的距离感,慢慢地,负面情绪的积累和自我保护的机制,会激发起逆反心理,变成了叛逆的孩子。
同时,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影响孩子的工作……“人前教子”的负面影响可谓是伴随孩子的一生。
大部分父母可能内心有意识到“人前教子”的危害性,但就是改变不了自己的行为。原因何在?不少家长仍坚持“人前教子”这一教育模式的原因
1.陈旧、落后的育儿观念根深蒂固,一代影响着一代
相信不少家长在小时候,也受到过“人前教子”的伤害,自己先受着落后思想的影响,然后待自己成家以后,自然会秉持着这套理念去教育孩子。
所以,陈旧落后的思想,会这样一代影响着一代。其实,这从侧面也反映出部分父母的不作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去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
2.家长企图借助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权威
不少家长喜欢强调和彰显自己的权威,而孩子就成了父母私心的牺牲品。借助这种“人前说教”和“打骂”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权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3.没有尽到该有的教子责任,给自己的失责找借口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别人面前犯错误就是在给自己丢脸,在给自己摸黑,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教育的失败。因此,为了推卸责任,为自己的失责打掩护,父母就会选择放大孩子的错误,给他们以严重的惩罚来挽回面子。
说到底“人前教子”,只是父母以牺牲孩子为代价的自我欺骗。但要知道“人前教子”,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就请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这些方法或许值得借鉴和学习。
1.孩子出现错误时,请小声提醒,给孩子留面子
2.事后及时向孩子说明结果,让孩子承担起责任
3.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孩子共情,让孩子自我改正
4.注意教育场所和时间,保护孩子的自我价值
事实证明,“人前教子”对孩子的极大不尊重,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如果你有这种错误的观念,那么,请趁着给孩子的伤害还未深入骨髓,及时改正。愿每一个小天使都能被温柔相待,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