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从土地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 城市应提供公平的健康服务


抗疫期间,为了有效遏制疫情的跨区域蔓延,政府采取了强行政性的管控方式来严格限制人口的流动与聚集,一时间涌向大城市的人口大量减少。
疫情之后大城市的人口集聚态势会减弱吗?全国人口分布和城市格局会发生哪些改变?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远认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具有更强的疫情处理能力,未来人口依旧会向大城市集聚;而原先的土地城镇化模式虽然带来了土地财政、投资和产业,但却忽视了人的福利、健康和幸福。未来,城镇化的模式需要从产业和土地的城镇化过渡到人的城镇化,城市空间应该要服务于人,支持人的福利和生活。
近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复旦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城乡规划》杂志社、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搜狐城市作为全渠道媒体战略合作伙伴联合策划的系列访谈节目《后疫情时代的城乡规划变革》正式上线,第六期嘉宾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远。

强行政性管控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搜狐城市: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人口聚集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应对疫情跨区域的快速蔓延?
任远:人口的集聚和流动显然增加了疾病风险,因此对人口的流动进行适当管控是必要的。具体来说,可以进行分层和追踪,并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和隔离。同时,对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风险需进行一定的控制,比如保持两米的距离,戴口罩,这些都能减少疾病的传播。还有对高风险人群加以筛选,比如对海外归国人员的筛选、隔离。
疫情之下,有以中国为代表的强行政性管控方式,也有以韩国为代表的严格人口追踪的管控方式,还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大规模监测的管控方式。世界各国基于自身的制度和文化特点,有不同的人口流动性管控方式,这些办法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蔓延。
疫情之后大城市人口集聚态势不会减弱
搜狐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具有高风险的地区,本次疫情是否意味着应该削弱大城市的发展,改变人口向大城市地区集聚的基本态势?
任远:未来大城市的人口集聚并不会减少。实际上,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具有更强的疫情处理能力。比如上海对疫情的处理就相当成功,上海有庞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有很多三甲医院,公共服务和公共卫生的供给能力强。
上海的疾病死亡率比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低,这说明大城市有更多的医疗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其实是更安全的。因此我们不能说削弱大城市的发展,而是要加强发展,让高风险集聚的地区更安全。
其次从历史上看,城市本身总是跟疫情共同发展。比如伦敦在19世纪上半期的霍乱流行后,完善了它的下水道和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更加健康和卫生的城市,继而有了后来的大伦敦规划。
大城市在疫情之后会对公共卫生建设进一步投资,通过重新改建,创造更好的城市条件和更安全的城市环境,人口也将会进一步聚集,城市会更加繁荣。
 
搜狐城市:此次疫情采取的线上办公、教学、购物、咨询模式,解放了地域限制,会对全国人口分布、城市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任远: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的信息化发展经验来看,线上经济的发展会带来城市的进一步集聚。这其实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线上经济依靠网络信号、宽带、5G,甚至将来的6G,但这些更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只有大城市才有。比如现在的远程教学,小城市网络信号不好,同学们上网课就很不方便。
二是线上经济需要经济生态体的集聚效应。发展线上经济需要金融、教育、媒体各方面支持,比如录播这种线上教学形式需要一个团队来支持,团队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往往都在大城市。
三是线上经济的产业链可能会外包出去,比如一个城市的物流存储中心或线上呼叫中心可能会设立在其他附近城市。这种外溢效应看似是对大城市的分离,却造成了附近城市的集聚,因而总体上使城市的集聚性得到了加强。
 
加强城市健康和福利投资 公平服务所有人
搜狐城市:本次疫情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什么启示,如何能够在未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做到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防可控?
任远:这次疫情给我们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思考。城镇化的模式需要从产业和土地的城镇化过渡到人的城镇化。城市空间应该要服务于人,支持人的福利和生活。
原来的土地城镇化模式带来了土地财政、投资、产业,却忽视了人的福利、健康和幸福,这是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一个问题。城市要加强公共卫生空间的配置,比如这次疫情中的方舱,再比如我们的公园,对民众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但很多原本规划建公园的土地最后却成了房地产。
人的城镇化需要在城市空间中考虑人的健康和福利,需要加强对城市健康和福利的投资。城市健康投资包括对公共卫生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和长期护理体系的投资,这些和人的城镇化是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场所的配置和对不同群体健康需求的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对民众的健康服务需更平等。目前,从城市统计年鉴上来看,每年的床位数是按照户籍人口来配置的,但城市人口也包括移民,我们应该按照常住人口数来配置公共卫生健康资源。只有对城市健康进行投资,给所有人提供公平的健康服务,这样人的城镇化才能实现。
这次疫情是城市治理的一次大考。良好的城市管理和治理有利于疫情控制,有利于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包括建立公共卫生健康的分层级制度、有效信息的公开化和发展社区治理体系。
总之,未来的城镇化要加强城市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