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察家|龙瀛:泛智慧城市技术如何为城市空间持续赋能


从疫情的实时查询到人员流动分析,再到资源调度与防控决策,以及线上办公与学习,本次抗疫过程中,人们切实感知到技术带来的便利。确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泛智慧城市技术在抗疫期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了城市在疫情时期的韧性。
泛智慧城市技术是如何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提高城市韧性的?今后,共享经济技术以及新兴的泛智慧化技术又如何进一步为城市空间赋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龙瀛认为,大数据为抗疫提供了决策支持,人工智能减少了人员接触。新兴泛智慧化技术已经在城市个人与居家空间建设上发挥作用,但在为城市的公共空间赋能方面,还很薄弱,有待发展。
<完整访谈视频>
近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复旦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城乡规划》杂志社、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搜狐城市作为全渠道媒体战略合作伙伴联合策划的系列访谈节目《后疫情时代的城乡规划变革》正式上线,第五期嘉宾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龙瀛。

大数据为抗疫提供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减少人员接触
搜狐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泛智慧城市技术在抗疫期间如何提高城市韧性?
龙瀛:我们一说到智慧城市,很多时候是指由政府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城市建设行为。然而通过梳理,在这次疫情期间,大量的工作并不是完全由政府来发起和主导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参与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大数据技术,就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为城市和卫生健康两个领域的高层决策提供了数据分析支持,来分析人员的流动,什么地方人多或人少,和谁接触了等等。比如我们现在用的健康码,背后都是大数据的支持。这是在SARS时期没有的。
还有一类技术用来避免或减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和互动,比如机器人技术,机器人送餐,一些工厂也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等等。还有很多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在背后支撑了这次大规模的、史无前例的在线教育、在线商务、在线会议等活动。
所以,在这次抗疫及恢复生产的过程中,泛智慧城市技术,包括共享经济技术的应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共享经济的双面性
搜狐城市:本次疫情中,共享经济作为对传统经济的补充,在抗疫期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您认为这种共享思维对未来城市发展有什么样的启示?
龙瀛:对于共享思维对未来的发展,我们很难预测,只能观察过去的发展和现状。在抗疫期间,很多共享经济方式,比如外卖以及在线办公、在线课堂等,实际上都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但我们也看到,在过去几个月,很多共享交通,无论是共享汽车还是共享单车,却都大量被闲置。所以共享经济是否产生作用,产生什么作用,有两种可能,背后主要还是看经济需求与科技发展的共同驱动。
共享经济在当下的发展还是有生命力的,至少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但是目前它还不完美。至于未来,我个人认为也是这样,具有双面性。
除了共享经济,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共享思维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说捐款捐物,大家都贡献一些资源并一块来用。所以过去十年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大家的共享思维、奉献精神。
新兴智慧化技术赋能城市公共空间还比较薄弱
搜狐城市:疫情后,新兴智慧化技术将怎样更好地赋能城市交通、卫生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或城市空间?
龙瀛:也不一定是这次疫情之后,我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些先锋技术手段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可以说势不可挡,在疫情前其实已经到来。
我们在个人和居家的智慧化方面实际上已有很多努力。比如,佩戴苹果手表,在家放智能音箱,在APP上遥控空调甚至洗碗机,只要我们觉得这是可支付且不排斥的,那么就已经在做自我的数字化或者说智慧化了。所以只要有技术,并且个人或家庭可以支付,最终能够看到大量的成果。
但是观察当下以及过去的五年,我们发现城市空间,特别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在智慧化方面,或者说这种先锋技术手段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赋能方面,还非常薄弱。这主要涉及到付费问题。城市公共空间智慧化未来谁来付费,是我们着重要考虑和解决的。
在技术上,我想智慧化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可行的。我们研究了全球上百个建筑事务所、城市设计事务所的很多设计,发现大概有15%的先锋建筑事务所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智慧化设计方面都做了努力;虽然在实践方面,都还是刚刚开始。
 
搜狐城市:您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新兴智慧化技术将怎样更好地与城市发展结合,这对未来的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启示?
龙瀛:一方面是如何用各种智能的技术手段支持规划设计这个过程,支持规划师、设计师更有效、科学、合理地做出方案。另一方面,应致力于做技术的推演。我们观察过去十年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对我们的城市空间、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据此再来预测和展望未来。
中国的城镇率已超过60%,城市人口达到了一定规模,新城建设也到了一定的阶段。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还远没有结束。我非常看好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正处于中国的城市化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相信新兴的智慧化技术手段,与城市发展可以很好地耦合、交错、叠置。
 
搜狐城市:节目最后想请您对广大观众朋友说一句话。
龙瀛:我经常和同行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城市化和科技发展的交叉路口,城市空间和日常生活深受科技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忽视科技,而是要重视并充分利用好科技的力量。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