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河北自贸试验区涵盖雄安、正定、曹妃甸以及大兴机场四个片区,大兴机场昨天也已经正式通航。
自贸区成立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北京、天津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河北自贸区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搜狐城市特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杨开忠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
【从河北着眼 平衡南北经济差距】
杨开忠认为,设立河北自贸区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绩斐然,但河北与京津改革、开放、发展差距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设立河北自贸区,将加快河北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进程,将使京津冀三地在更高的统一平台合作,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新阶段。
二是深入落实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定位。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确定了河北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即:“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但一直缺乏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高水平开放顶级体制机制的安排。设立河北自贸区填补了这个不足,将有力支撑引领河北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建设的进程。
三是助力振兴东北部。近年来,北方经济增长严重滞后南方经济,目前,北方GDP在全国的份额已跌至40%左右,而且,人均收入已开始明显落后南方。加快北方发展,平衡南北经济已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河北是北方沿海人口大省但经济发展在我国东部沿海各省市中最落后,在平衡南北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次新批准的六个自贸区中山东、河北、黑龙江三个均在北方,除此之外,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与北方地缘关系亦十分密切。这种布局显然有利于平衡南北发展。
【曹妃甸走出低谷 功能优化转型】
杨开忠表示,雄安、正定、曹妃甸以及大兴机场四个片区各有优势。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也是中央确定的北京和河北新发展各自的“两翼”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即:曹妃甸、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空间中,战略合作功能区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
正定新区距离正定国际机场十五公里,是石家庄发展建设中的市级行政、文化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教创新集聚区,是强化华北与华中、华东地区互动,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南部功能拓展区崛起的主要新动能。
杨开忠预测,接下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将会以一定形式纳入自贸区。同时,杨开忠指出,沧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意义重大,在下一步自贸区扩区中应将沧州渤海新区尽早纳入自贸区。
值得注意的是,曹妃甸片区的规划发生了调整。曹妃甸大开发始于2003年,“十一五”期间,曹妃甸原计划构建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当时曾一度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同构成中国开发区中最受瞩目的双子星座,但“十二五”时期陷入困境。
杨开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重化工业化趋势的误判,以及操之过急过猛。随着内外环境变化、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曹妃甸经济发展开始逐步复苏和走出低谷。2016年、2017年、2018年曹妃甸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2%、7.7%和8%,显著高于全唐山市6.8%、6.3%和6.6%的水平,可持续地扭转了2014、2015年连续两年低于全市总体增长率局面,并逐渐成为唐山市增速最高地区。2018年,曹妃甸港口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6亿吨占整个河北港口货物吞吐量1/3以上、整个唐山港(中国第三大港)货物吞吐量57%,超过我国第十大港日照港的货物吞吐量,已跻身世界级大港;而且,从2017年开始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努力实现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变。
从这种意义上讲,“十一五”时期提出的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虽遭遇了困境,但也并非完全落空。事实上,由于曹妃甸优越条件,随着我国、特别是京津冀重化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大港口、大化工、甚至大钢铁、大电力仍然是曹妃甸应坚持的方向。正因为如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包括曹妃甸在内的河北港口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为主,同时大力拓展服务功能,并要求在曹妃甸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和能源储备。
这次河北自贸试验区方案关于曹妃甸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务服务、能源储备都是适应大港口、特别是大港口向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的内容。真正新的功能定位是高端装备制造,这既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又发挥曹妃甸港口优势。事实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曹妃甸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卡车、中铁高端装备制造生产基地等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
【京津冀三地联动平台升级】
此外,河北自贸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市的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19.97平方公里,其中北京占9.97平方公里。北京将在河北自贸区的规划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杨开忠认为,河北自贸区四个片区都跟北京功能疏解密切相关,雄安是党中央确定的京冀共同“翼”,曹妃甸是中央确定的四个京津冀战略合作功能区之一和京冀共建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兴机场不仅是中央确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而且跨京冀两地。因此,北京市积极参与河北自贸区发展是必然的。
这种参与将是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的。所谓全主体,是指北京市官产学民媒各类主体对河北自贸区的参与;所谓全要素,是指北京市将参与河北自贸试验区功能、规模、布局、制度等各要素发展建设;所谓全过程,是指北京在河北自贸试验区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都会有参与。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河北自贸区是京津协调互动的重大新平台新引擎。
那么天津的定位又如何呢?河北自贸区和4年前设立的天津自贸区资源上会不会有竞争?
杨开忠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河北和天津自贸区同处于京津冀地区、同为全国开放统一的大市场的组成部分,总体上讲,他们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永恒的,而且是他们之间分工协作、共同进步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发挥优势与竞争合作的关系。河北自贸区和天津自贸区各有各的优势,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集成优势;二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不仅要进一步形成开放统一的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要以市场为基础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规划等干预方案要基于市场;三是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坚持竞争中立,规范和鼓励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要以市场竞争为基础,走基于竞争的地方合作之路。
【采访实录】
搜狐城市:设立河北自贸区有什么利好?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杨开忠: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头雁”。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除内容不断创新外,这个“头雁”,一是规模越做越大,这既表现在自贸试验区数量越来越多,目前已达18个,未来还将会推出更多,也变现在各个自贸区范围趋于不断扩大。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最初仅28.78平方公里,2014年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目前已达240多平方公里,未来还将继续扩大。
二是从东南沿海向北向西扩展。自贸区最初始于东南沿海的上海,但从第三批开始、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向北向西布局成为重点。最新增加的6个自贸试验区,除江苏自贸区外,其他5个全在北方和中西部地区;相信这是趋势还会加强,未来湖南等均会设立自贸试验区。
三是对全国深化改革和全方位高水平开发的辐射牵引作用越来越强。这不单是因为自贸试验区范围越来越大、内容不断创新,更是因为试验区不断创造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不断向普及惠及全国。
四是开始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日益重要主体。2015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荣誉会员。以此为起点,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逐步融入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在全球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不断加强。
设立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的意义,我想,除了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系统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应该看到,河北与京津改革、开放、发展差距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设立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将加快河北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进程,将使京津冀三地在更高的统一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新的阶段。
二是深入落实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定位。201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确定了河北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即:“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此后,中央和京津冀三省市做了一系列安排,包括2015年将京津冀区域被确定全国唯一跨省市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但一直缺乏针对“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高水平开放顶级体制机制安排。设立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填补了这个不足,将有力支撑引领河北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建设的进程。
三是助力振兴东北部。最近一些年来,我国北方经济增长严重滞后南方经济,目前,北方GDP在全国的份额已跌至40%左右,而且,人均收入已开始明显落后南方,后者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出现的。加快北方发展,平衡南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河北是北方沿海人口大省但亦经济发展在我国东部沿海各省市中最落后的,在平衡南北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此次新批准的六个自贸区中山东、河北、黑龙江三个均在北方,除此之外,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与北方地缘关系亦十分密切。这种布局显然有利于平衡南北发展。
搜狐城市:河北自贸试验区雄安、正定、曹妃甸以及大兴机场四个片区各自有哪些优势?
杨开忠: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也是中央确定的北京和河北新发展各自的“两翼”之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就是雄安新区独一无二的根本优势,也是雄安新区作为首要片区入选河北自贸区的根本依据。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即:曹妃甸、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空间中,战略合作功能区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滨海新区是2015年设立的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范围。这次设立河北自贸试验区将曹妃甸、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片区纳入是很自然的事。
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华北内陆沟通华中、华东综合交通枢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南部功能拓展区的中心城市。正定新区作为石家庄市北跨滹沱河建设的中心城区核心组成,距离正定国际机场十五公里,是石家庄发展建设中的市级行政、文化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教创新集聚区,是石家庄实现高质量发展,强化华北与华中、华东地区互动,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南部功能拓展区崛起的主要新动能。因此,把正定纳入河北自贸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以预见的,下一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将会以一定形式纳入河北自由贸易区。同时,我也想特别指出的是,沧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意义重大,在下一步自贸区扩区中应将沧州渤海新区尽早纳入自贸试验区。
搜狐城市:“十一五”期间,曹妃甸原计划构建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但很多项目后来都落空了。现在自贸区规划对曹妃甸的功能定位强调了商贸、港航、高端制造业,为什么定位发生了调整?曾经投资超3000亿的曹妃甸工业园和重工业产业基础如何与现在的新定位衔接?
杨开忠:曹妃甸大开发建设始于2003年,“十一五”时期曾一度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同构成中国开发区中最受瞩目的双子星座,但十二五时期陷入严重困境。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重化工业化趋势的误判,以及操之过急过猛。
随着内外环境变化、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曹妃甸经济发展开始逐步复苏和走出低谷。2016年、2017年、2018年曹妃甸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2%、7.7%和8%,显著分别高于全唐山市6.8%、6.3%和6.6%的水平,可持续地扭转了2014、2015年连续两年低于全市总体增长率局面,并逐渐成为唐山市增速最高地区。2018年,曹妃甸港口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6亿吨占整个河北港口货物吞吐量1/3以上、整个唐山港(中国第三大港)货物吞吐量57%,超过我国第十大港日照港的货物吞吐量,已跻身世界级大港;而且,从2017年开始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努力实现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变。从这种意义上讲,十一五时期提出的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虽遭遇了困境,但也并非完全落空。
事实上,由于曹妃甸优越条件,随着我国、特别是京津冀重化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大港口、大化工、甚至大钢铁、大电力仍然是曹妃甸应坚持的方向。正因为如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包括曹妃甸在内的河北港口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为主,同时大力拓展服务功能,并要求在曹妃甸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和能源储备。
这次河北自贸试验区方案关于曹妃甸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务服务、能源储备都是适应大港口、特别是大港口向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的内容。真正新的功能定位是高端装备制造,这既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又发挥曹妃甸港口优势。事实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曹妃甸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卡车、中铁高端装备制造生产基地等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
搜狐城市:河北自贸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市的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19.97平方公里,其中北京占9.97平方公里。北京将在河北自贸区的规划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杨开忠:河北自贸试验区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而且,四个片区都跟北京功能疏解密切相关,雄安是党中央确定的京冀共同“翼”,曹妃甸是中央确定的四个京津冀战略合作功能区之一和京冀共建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兴机场三个片区不仅是中央确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而且跨京冀两地。因此,北京市积极参与河北自贸区发展是必然的。
我以为,这种参与将是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的。所谓全主体,是指北京市官产学民媒各类主体对河北自贸区的参与;所谓全要素,是指北京市将参与河北自贸试验区功能、规模、布局、制度等各要素发展建设;所谓全过程,是指北京在河北自贸试验区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都会有参与。可以毫不夸张讲,河北自贸区是京津协调互动的重大新平台新引擎。
搜狐城市:河北自贸区和4年前设立的天津自贸区资源上会不会有竞争?
杨开忠: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就是让竞争起决定作用,竞争是进步的源泉。河北自贸区和4年前设立的天津自贸区同处于京津冀地区、同为全国开放统一的大市场的组成部分,总体上讲,他们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永恒的,而且是他们之间分工协作、共同进步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发挥优势与竞争合作的关系。河北自贸区和天津自贸区各有各的优势,要通过在竞合中,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集成优势。
二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不仅要进一步形成开放统一的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要以市场为基础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规划等干预方案要基于市场;三是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坚持竞争中立,规范和鼓励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要以市场竞争为基础,走基于竞争的地方合作之路。
搜狐城市:目前中国自贸试验区已经扩大到18个,数量上的井喷,是不是使自贸区的“含金量”下降?
杨开忠: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我国自贸试验区虽然已经扩大到18个,其中片区更是扩大了54个以上,沿海省份已实现自贸区的全覆盖,但未来自贸试验区还将继续扩大,一是在尚未设立自贸试验区的一些省市自治区设立新的自贸试验区;二是增设自贸试验区片区。
其次,我个人认为,“自贸试验区”是一种战略性稀缺资源,主要有四方面的价值。一是制度创新更大自主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这种意义上讲,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头雁”使命和责任是永续的;谁拥有了自贸试验区,谁就拥有了更大自由度的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自主权。而创新是地方竞争优势的来源;二是迈向“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机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未来我国将会产生和发展一批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些自由贸易港无疑将源自于自贸试验区。这意味着,谁拥有了自贸试验区谁就拥有成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机会;三是对全球市场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可达性。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运行中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这一价值将更加突出。四是先发优势。自贸试验区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先行先试,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是,由于累积因果循环效应的存在,成功的先行先试者可以经由一定的时间差形成一种先发的累积性优势,使后来者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综合这几点,尤其是前三点来看,我认为,自贸试验区的价值是永续的,不存在所谓“含金量”下降问题。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