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察家丨自贸区又双叒叕扩容了 含金量会下降吗?


8月6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尘埃落定,8月26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在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省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此,中国拥有自贸区的省份扩容至18个。
中国自贸区分布 制图:搜狐城市
自2013年设立首个自贸区以来,自贸区不断扩编,它的含金量了下降了吗?未来还会有新的自贸区出现吗?自贸区分布的省份、设立的顺序以及设立的时间点有什么深意?自贸区的设立是否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利和弊?本期的【城市观察家】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陈波教授为你详细解读。
新增自贸区“新”在何处
陈波教授认为,新设立的6省自贸区政策和之前几批的自贸区一脉相承,并没有很大变化,而创新最多的当属新扩容的上海临港自贸区,对此,他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是面积大。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海南省,其余省份的多个自贸区面积加总起来为120平方公里左右,而上海临港新片区一个片区就有119.5平方公里,面积上相当于一个省级自贸区,是最大的单一片区。另外它还包含了两个世界级港口,分别是小洋山岛和浦东机场南侧。
第二,和以往的自贸区以“便利化”为改革诉求不同的是,上海临港新片区明确提出了“自由化”,包括人员、货物、资金等五个方面的自由化。第三,建立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综合保税区内,会有产业相关的税收优惠以及对离岸业务的海关特殊监管,这在自贸区内也是第一次。
第四个特殊性就在于,上海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提出将以特区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这是继国家设立海南经济特区30年之后再提“经济特区”,管理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必将会有改革事权的下沉。最后一个特殊性就是提出了“产城融合”的概念。就是发展以城市为依托的产业,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虽然“产城融合”并非新鲜词汇,但是以规划的形式提出这种发展模式尚属首次。
另外,对于各省自贸区的面积均为120平方公里左右(除海南为全省区域)的“巧合”,陈波教授认为这只是个习惯的问题,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不必过度解读。
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挑战,此时推出新的自贸区扩容政策则被认为是对当前不利因素的即时回应,而事实上,新的自贸区划定在今年两会期间就基本确定。从客观效果来讲,新的自贸区设立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确实对应对当前局势有积极作用。陈波教授认为,这个时间点宣布增加自贸区,既是回应当前外贸现状,也是整个改革开放步伐扩大的长远规划的一部分。
每次自贸区名单公布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意外”。比如此次积极申请的湖南、安徽和新疆落选,而低调的云南则成为最大黑马,成功成为沿边自贸区。但自贸区分布的分布和设立顺序正体现出了国家对外开放的长远规划和不同时期的不同侧重,陈波教授以第三批自贸区名单为例进行了论证。
早在第三批自贸区名单公布的时候,自贸区的分布就受到了一些质疑。当时山东和江苏,这两个沿海省份积极争取了自贸区,又有很强的对外开放的经济基础,但上述两省自贸区设立时间却落后于几个中西部的省份,成为了国家的第五批自贸区。陈波教授认为,国家设立第三批自贸区的的重点是在于内陆自贸区的建设故而山东江苏落选,而同为沿海省份的辽宁和浙江入选则因背后有其深意。当时辽宁对外开放程度显然不及沿海省份,它更像是一个内陆自贸区的模式。而浙江则把它的自贸区放在了GDP最低的舟山境内,做单一的海运贸易。除此之外,第三批自贸区的分布省份全在内陆。
自贸区并非“万金油”
我们可以看到,从地理设置上,自贸区明显偏重于东南沿海,偏重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这样会不会拉大区域经济差异?
陈波教授认为,自贸区不是扶贫区。一个地区设立自贸区的条件之一就是地区经济和开放程度有一定基础,而如今自贸区的分布和我国经济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情况大体一致,分布比较合理。而由此引发的区域经济拉大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也是健康的。它所形成的的竞争效应会使后来者知耻后勇,学习先进地区并设法赶超。另外一方面,从人口流动的角度来讲,人口会从经济不发达去向经济发达区域的流动,就导致了整体的经济发展,最后从收入的角度变得更加均衡。
而对于自贸区建设中的“虹吸效应”,陈波教授认为,这个问题在一些地区的确存在,但是自贸区本身的任务就是复制和推广,把自己实验成功的模式和政策推广到非自贸区内。而非自贸区的区域应该主动对接,主动尝试,努力形成和维持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免“虹吸效应”产生的负面影响。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超过一半的省份设立了自贸区,下一步自贸区发展方向是什么,还会扩容吗?数量如此之多的自贸区会不会导致含金量下降呢?
陈波教授认为,设立自贸区并非“撒胡椒面”,如果全国都是自贸区就失去了实验田的意义,所以今后自贸区扩容的可能性很小。另外,他还认为目前自贸区的含金量并未下降。因为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自贸区都强调自己是制度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也就是说,自贸区的优势是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政府服务,以及充分竞争的市场。而并非某个领域的重大开放,税收政策的减免等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大家理解的含金量的“金”是指特殊政策,是优惠政策,而这在绝大多数自贸区里面并不存在,所以含金量下降的问题并不存在。
在提到自贸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时,陈波教授称,我国目前的自贸区离“一流”还差得很远,我国的自贸区要对标国际一流的开放区甚至是对标最高开放标准,积极学习日本、欧盟、新加坡等,找到差距,并努力追赶。
最后,在提问环节,陈波教授驳斥了网友自贸区导致苏州“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的观点。他认为苏州工业园区是我们国家产城融合发展最好的地方,它已经从工业园向后现代化的城市在发展,虽然带动了当地房地产的发展,但是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空心化。
有网友因为东三省的自贸区唯独漏掉吉林而担忧,陈波教授称,进入自贸区发展名单并不意味着就能取得突破发展,自贸区也不能代表什么,吉林的改革发展能否成功还得取决于本省的的改革思维、勇气、魄力和决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访谈实录】

往期精彩回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