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出现了一个新变化,即走势分化状况从传统的“东西差距”变成了“南北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在扩大中。经济被碾压,北方城市究竟该向南方城市学什么?搜狐城市特邀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为大家详细解读。
从GDP增速数据来看,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差距”有着清晰的体现。
对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南北方GDP增速的差距从2013年的0.3个百分点扩大至2017年的1.9个百分点;从2018年各省(区、市)公布的数据来看,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区、市),只有陕西位于北方;增速排名垫底的5个省(区、市),分别是天津、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辽宁,全部位于北方。
经济总量、人均GDP方面,北方GDP总量在全国的占比从2012年的29%下降至2017年的25.2%;北方人均GDP在2013年被南方赶超,此后差距逐步扩大。
胡刚教授表示,城市的发展是有周期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发展会比较迅速,而有些城市会逐步有下坡路,这是一个规律。南北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但最关键的原因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作用下的市场机制,南方城市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快,北方则相对滞后。
市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南方城市主要以加工业为主,比如食品、服装、家具、空调等等轻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满足人们生活必需的,而这些产业也都是必须面对市场的,所以南方市场经济因素发展得就比较快,营商环境也更为良好,而北方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大型采矿业、重工业为主,面对市场的机制就相对弱一点。
据胡刚教授预测,未来南北差异还会继续拉大。产业结构一时间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预计今后重工业的发展,还是会在北方,并且还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我国的主要的矿产资料,比如石油、钢铁、煤炭、木材等都主要分布在北方。
在城市竞争力方面,南北差距也在逐步扩大。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中。北方只有1城入选。
事实上,资源流向南方的速度超出人们想象。
人正在流向南方。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8年人口净流入量排名前四的地方分别是广东、浙江、安徽和重庆,均为南方地区。
北雁南飞,成为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新现象。
胡刚教授表示,随着户籍政策的放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可能会向气候条件更好、城市基础建设更好的中心城市、南方城市迁移,当然有的也会向京津冀大都市迁移,但总的来说,北向南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同时,钱也在流向南方。
第一财经梳理了2018年底40个主要城市的资金总量,京沪资金总量遥遥领先,前10名中,北方只有两市入选,而东北、华北的不少城市增幅都较低。
当越来越多的资源加速流向南方,我们不禁疑问,北方落后的症结在哪里?北方城市到底该向南方城市学习什么?南北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又将受到哪些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胡刚教授给出了答案。北方城市对标南方城市,最关键的还是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当然,市场经济是基础,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政府要简政放权,搞好营商环境。
“北方城市中我比较看好天津、青岛和郑州。天津、青岛都是滨海城市,比如说天津和上海对标,都是沿海城市,近代受西方国家影响较大,产业结构、城市面貌也有相似之处,我比较看好它们的发展前景。”胡刚教授还提到,郑州是典型的商贸型城市,京广线与陇海线在此交汇,借由发达的交通运输,郑州发展很快,最近几年航空港经济也发展迅猛,同时,郑州也是国家中心城市,而省会城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还并不多见。所以说,郑州虽然位于北方,但发展较快,人口大量集聚,对北方城市而言是一个榜样。
从房地产角度来看,目前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城市的商品房供应量还是能够满足这些迁入人口的住房需求。人口迁移趋势会对南方楼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会由于人口流入,南方城市还需要大规模地开发房地产。总的来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中国房地产行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地发展,肯定还是会趋于平稳的状态。
——完整版访谈实录——
搜狐城市:造成目前这种南北城市发展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胡刚:从自然条件来看,南方城市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平原,气候温和,雨水充足,矿产资源不多,海岸港口资源丰富,由于农业的发达,人口逐步集聚,这些城市从古代开始,就慢慢发展起来。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北方地区的文化相对来说比较大一统,而南方城市,由于低山丘陵遍布,社会文化比较多元。而近代以来,南方城市和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比如广东、上海等城市,就比较早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从经济结构来看,南方城市的经济结构主要以加工业为主,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也比较发达,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企业机制比较灵活;而北方很多城市都属于资源型城市,诸如石油城市、铁矿城市,工业结构比较重,和市场相对来说就远一点。
另外,随着户籍政策的放开,最近两年,人们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愿意去往南方,这样一个宜居、气候条件、城市建设比较好的地方生活工作,所以大量人口,尤其从东北来到南方,这样又推动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总的来说,造成南北发展差异的原因,包括自然、经济结构、人口迁移、市场机制等。
搜狐城市:这两年,“山东急了”成为舆论场上一个惹人注目的现象,南下“取经”更是成了山东16地市的集体动作,请问北方城市发展困境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胡刚:南北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但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作用下的市场机制,南方城市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快,北方则相对滞后。
市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南方城市主要以加工业为主,比如食品、服装、家具、空调等等轻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满足人们生活必需的,而这些产业也都是必须面对市场的,所以南方市场经济因素发展得就比较快,营商环境也更为良好,而北方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大型采矿业、重工业为主,面对市场的机制就相对弱一点。
搜狐城市:青岛对标深圳、济南和大连对标上海,一时间北方城市刮起“对标风”,这些城市的对标对象是否匹配,北方城市最该向南方城市学什么?
胡刚:北方城市对标南方城市,通过对标找差距,树立发展目标。比如,青岛和深圳就很有对标意义,两市都是沿海计划单列市,城市规模也差不多,企业都比较发达,青岛有海信、海尔等,深圳企业也比较著名。
其实,北方城市对标南方城市,最关键的还是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当然,市场经济是基础,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政府要简政放权,搞好营商环境。
搜狐城市:目前都是北方城市提出南下学习,那么北方城市有没有什么优点值得南方城市学习借鉴?
胡刚:北方城市的文化相对来说比较大一统,政府能够集中统一,大家思想也比较一致,城市建设比较整齐大气,道路宽广畅通,不像南方道路弯弯曲曲,城市相对来说比较小气。
搜狐城市:北方城市中,您最看好哪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胡刚:天津、青岛都是滨海城市,比如说天津和上海对标,都是沿海城市,近代受西方国家影响较大,产业结构、城市面貌也有相似之处,我比较看好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另外北方城市中,还有一个郑州,它与其他北方城市以矿产资源为发展基础不太一样,郑州是典型的商贸型城市,京广线与陇海线在此交汇,借由发达的交通运输,郑州发展很快,最近几年航空港经济也发展迅猛,同时,郑州也是国家中心城市,而省会城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还并不多见。所以说,郑州虽然位于北方,但发展较快,人口大量集聚,对北方城市而言是一个榜样。
搜狐城市: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您认为未来5年,南北经济差距是会进一步扩大,还是会逐步弥合?原因是什么?
胡刚:我觉得今后南北差异还会继续拉大。人口南迁的趋势,一时间难以扭转。并且产业结构一时间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预计今后重工业的发展,还是会在北方,并且还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我国的主要的矿产资料,比如石油、钢铁、煤炭、木材等都主要分布在北方。
搜狐城市:那随着南北差异继续拉大,人口和要素持续向南方城市集聚,这将会对南北方楼市产生何种影响?
胡刚:南北城市的发展差异,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户籍政策的放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可能会向气候条件更好、城市基础建设更好的中心城市、南方城市迁移,当然有的也会向京津冀大都市迁移,但总的来说,北向南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收缩型城市,所谓收缩型城市,就是指人口外流,它们主要是一些资源型、矿产型城市,由于资源的枯竭,城市的产业萎缩,人口就会往外流。
而就楼市来言,长期的话,就是看人口。一个城市的人口持续流入,会促进和推动这个城市房地产的发展。所以人口流动对楼市的影响还是比较深刻的。
但是,自从中国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开始,最近十几年南方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量非常大,整个南方的楼市处于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所以,即便目前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城市的商品房供应量还是能够满足这些迁入人口的住房需求。因此,这个人口迁移趋势会对南方楼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会由于人口流入,南方城市还需要大规模地开发房地产。总的来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中国房地产行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地发展,肯定还是会趋于平稳的状态。
搜狐城市:近日中央提出要建立两个示范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请问为什么是青岛和深圳入选?两者的定位有何不同?
胡刚:青岛和深圳的定位完全不一样。中央看重的是深圳的科技创新,希望深圳能成为社会主义城市的示范区,因为今后城市的发展、全球经济的发展,创新是最大的动力。
去年,青岛曾成功举办上合峰会,而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选在青岛,主要是因为青岛的区位优势。青岛拥有优良的港口资源,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青岛将会成为带动北方经济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点。
搜狐城市:一南一北两个示范区的布局,将会对南、北区域经济产生多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胡刚:山东此前一直提倡建设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现在中央对青岛的定位,使其地位进一步提升,这对带动半岛城市群,推动京津冀的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深圳的科技创新,对整个大湾区产业发展而言,也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深圳和青岛地位的提升,会使两个城市比较尴尬,一个是济南、一个是广州。济南这两年虽然一直在强调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并于今年初吞并省内最小的地级市莱芜,GDP总量终于超越烟台,排到第二位,但距离青岛还是差了一截;深圳的快速发展,则给广州带来比较大的压力,中央对广州的要求是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但对深圳则提了许多示范区、引领区的规划,应该说是对深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这也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是有周期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发展会比较迅速,而有些城市会逐步有下坡路,这也是一个规律。
本期城市观察家内容就到这里啦,话题相关问题可在后台留言,我们下期见!
——END——
戳左下角阅读原文
往期精彩回顾
核心城市房价涨不动了!社科院和黄奇帆谁对房价预测更准?
香港“亡命小巴”:阿公飙起车来 就没秋名山车神的事了
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山东大步快走 中西部势头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