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系列社会事件把唐山这座工业老城推上了风口浪尖。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座平时异常低调的城市早就且连续多年成为河北省的经济一哥了,其钢铁产业比重之大曾让“钢铁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的段子广为流传。
唐山这座曾经的重工业之城转型之路效果如何?一系列社会事件暴露出了当地社会治理的哪些问题?唐山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为探究这些问题,搜狐城市【城市会客厅】邀请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征学一起畅聊唐山城市发展,以下是访谈精编。
“唐山省内强势全国排名倒退”
搜狐城市:您对唐山颇有研究,请您先聊一下对唐山的整体印象吧。
黄征学:我觉得唐山自己的介绍就很准确,因煤而建,因钢而兴。因为煤矿建城,因为钢铁兴起的城市。另外因为陶瓷而为天下知。所以用煤、钢和瓷三个字就能概括唐山产业的脉络。
还有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感受,就是之前我去唐山,刚一下车就能闻到空气中那种不太好的味道,坦率讲它的空气污染还是很严重的。但是我也看到,最近这些年改善还是比较大的。
搜狐城市:环境的改善无疑是跟当地的产业转型有关,但另一方面,唐山的“去产能”是否拖累了当地的经济?
黄征学:2021年,全球粗钢产量是19.5亿吨,中国排第一,10.3亿吨。印度排第二,1.13亿吨,而唐山一个市的产量就有1.3亿吨。如果在全世界排名它可以排在第二,真的是很厉害的。
我印象中2018年唐山的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了20%,但这些年下降得很快。2016年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其中有一个就是去产能,去产能的政策确实让唐山的钢铁产量下降很快。
我们也看到,唐山的GDP从2010年的四千四百多个亿涨到了2020年的七千多亿,去年涨到了八千多亿,十年间涨了四千多个亿。
如果放在河北省的话,唐山2004年之后经济就超过石家庄,成为省内第一。而且近十年他的经济增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也都在河北省的平均水平之上,但是要跟那些南方城市一比就能看出问题。
GDP排名上,唐山从2010年的19名降到了27名。就是因为他跟很多南方城市相比增速没有别的城市快,相对来讲就是在退步。当然这可能跟去产能有一些关系,因为这些年钢铁、建材、水泥的产量都受到了影响,但是我觉得也和唐山这个城市的开放水平一直不太高有关。唐山作为沿海城市,开放水平并不高。
还有就是唐山的产业,实际上除了北京的首钢转移到这边之外,其它大多数都是内生产业,它招商引资这一块确实还是有一些问题。我觉得所谓经济被拖累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曹妃甸填海造岛让它错失发展时机”
搜狐城市:唐山做过哪些努力?
黄征学:实际上唐山也在做一些努力。前面介绍过,唐山既是资源型城市,也是老工业基地。全国资源型城市是26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是67个,以地级市为单位的老工业基地是95个。
像唐山这样既是老工业基地,又是资源型城市的并不多。而唐山也一直在推进产业转型。
2017年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也把它列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所以唐山还是在积极地推进产业转型的,包括还尝试发展半导体相关产业,发展以中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也希望在钢铁产业的智能化方面,绿色环保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有所作为。
但现实情况是,唐山钢的占比实在是太高了,以及水泥、建材的比重太高了。所以尽管其它产业看起来好像有所发展,但占比始终不高。
搜狐城市:当年唐山也曾倾力打造曹妃甸作为增长点。
黄征学:对,曹妃甸可能各位也都了解,它是北方的一个深水大港。它比北方的很多港口条件都要好,比如天津港,还有黄骅港,会经常淤积,要经常去清理。
而曹妃甸就在一个海潮的位置上,根本不需要清理淤泥,它又是渤海湾里最深的地方,可以停泊30~70万吨的船。在全世界范围内,30万吨的轮船就算是很大的了。
可以说,曹妃甸港在整个渤海湾的条件是最好的,所以2006年的时候,国家“十一五”规划把曹妃甸这个地方给列进去了。
之后我去曹妃甸调研的时候就说过,曹妃甸这个地方,它的优势“在港不在岛”。也就是它的优势在港口条件,如果你在这地方要填一个岛,就不能发挥它的优势了。
但是唐山,包括整个河北都在填海造陆、造岛,增加300平方公里的陆地,然后来发展工业。我觉得这个决策让他们错过了一些机会。
因为实际上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国的临港产业处在步骤调整的重要时期。如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的话,你再去调整,再想去布局可能就难了。
因为临港产业都是大进大出的产业,钢铁、石化等等这种大进大出的产业一旦错过时机的话,可能就很麻烦。
与之相对比,就是上海的洋山港。洋山港的进港条件也很好,它离陆地也比较远,但是当地并没有把它填成一个岛,就是用桥和陆地连接在一起。然后在陆地上打造货物的仓储和物流的基地,把生产的部分都放在陆地上,通过桥和港口连接起来。很快,洋山港就做起来。
搜狐城市:目前曹妃甸的现状如何了?
黄征学:曹妃甸后来我也去过一次。以前这个地方属于唐海县,2012年就改成曹妃甸区了,把唐海县这一块地方都包括进去了。
现在这个地方还是有一些产业规模的,包括搬过去的首钢,还有一些石油天然气产业,LNG(液化天然气)就在这个地方。
但是我感觉当地的城市功能还不是特别完善。它的生活功能,新的休闲购物功能还不是特别完善,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我们讲一个港口发展的时候,都是在讲港口城市和腹地要联动发展。但这个地方给人的感觉就是港口有一些产业,但是这个城市没有发展起来。然后它向外延伸的腹地有一些问题。
这几年我也注意到唐山港的吞吐量确实在全国排名中是上升的,排全国大概二三位,但是它的高附加值产品不是特别多,就是它的集装箱运输排名是比较靠后的。
通过这个港口出去的还都是些大宗的钢铁、铁矿石、高岭土等等比较传统的东西。散货比较多,高附加值的集装箱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唐山开放平台多开放水平不高”
搜狐城市:在中国社科院有关营商环境竞争力的报告中,唐山排名靠后,营商硬环境排名87,软环境排79名,您如何评价唐山的营商环境?
黄征学:唐山的营商环境在北方,在河北省里面还算不差的。但是跟南方城市比,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每次一说营商环境很多人都在讲“放管服”改革。就是开办企业所需要的时间变少了,老百姓办事便利了等等,但这只是营商环境的一个方面。刚才你讲的社科院营商环境报告,它从硬环境和软环境这两个角度来看,我觉得确实值得我们参考。
营商硬环境包括硬件的基础设施这一块,唐山在这一块还是有一些缺失的,包括水的问题。
唐山是钢铁大市,它对水的要求是很高的,对电力的要求也很高,但在这方面它确实有一些短板。
营商软环境来看,包括社会安全指数,这次这个事情可能大家都看到了。不仅是这一次事件,前段时间我也看到《光明日报》对唐山的评价,它这段时间连续发生的三个事件,打人事件、种地被斥、铁丝锁门,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来唐山市在这方面确实有一些问题。我觉得社科院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刚刚我们说唐山的GDP低迷,你把这些方面改善一下,是不是GDP就能上来了,另外还要提升一下当地的市场化的程度。
因为北方城市特别是像唐山,它的国有企业占比还是比较高的。虽然这方面一直在改革,但是北方城市整体上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就是中小的民营企业不足。因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数量确实能够反映一个地方的创新活力。
所以营商软环境方面还要提升他的市场化指数。唐山要构建一种“热带雨林”式的营商环境,就是大企业能够在里面生存,中小企业也能在这里面成长,这样的话这个地方才有活力。
还有一个要提升的软环境指标,就是对外开放。唐山是一个沿海城市,但是在沿海城市中感觉他的存在感很低。你说开放平台吧他也都有,综合保税区他有,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也有三十多平方公里,但是你看他的开放程度,给人感觉好像不是很高。我觉得这方面需要好好思考。
因为现在中国经济走到了这一步,如果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话,产业竞争力上不去,贸易竞争力上不去。
我们以前通过产业竞争力来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但是现在到了必须要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阶段,北方城市包括唐山也是这样的。
所以从营商环境来讲,不管是他的排名,还是营商硬环境、软环境实力方面都有改进的空间。你想想,唐山GDP27名,营商环境排到70多和80多名,这个差距还是蛮大的。
“政府不能‘新官不理旧事’”
搜狐城市:如何改善?
黄征学: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仅仅是我们说的“放管服”,主要是需要树立政府的服务意识。我觉得改善营商环境需要打造“五个政府”。
第一就是诚信政府。政府要诚信,不能“新官不理旧事”。就是上一届政府承诺的事情,后面的政府依然要把它给持续做下去。但现在来看,可能北方有些城市做得并不是特别好。
第二就是高效政府,服务效率要更高。
还是要说南方城市,在这一块我觉得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南方城市讲政府要有一种“店小二”的精神,招之即来。但是企业不招你的时候你不要去打扰,这就是所谓的“店小二”。政府要为企业做好服务,我觉得这方面北方城市要向南方城市学习。还有就是提高办事效率。
坦率讲几乎所有的这些制度创新都来自南方城市,比如“最多跑一次”来自杭州。还有“标准地改革”,就是这块地我给到你工厂的时候,就把这上面的投资条件、环保条件列清楚。企业承诺能够达到这个条件它就可以拍这块地,拍来就可以开工。这就是我们讲的“标准地”加“承诺制”的改变。这也是来自南方城市。
搜狐城市:除了营商环境呢?
黄征学:我觉得唐山还可以引进一些中外合作平台,或者是中外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像苏州和新加坡的苏州工业园,通过这种方式把别人的先进理念引进过来。
另外就是配套政策的改革也是需要唐山去做的。
当然比较优先的还是要把硬件设施给建好,所谓“筑巢引凤”,先把这个“巢”做好,才能把“凤”给引进过来。
“唐山可以趁这次机会给投资者安全感”
搜狐城市:您刚刚也提到了唐山的这几次的社会事件,它暴露出了唐山社会治理的哪些问题?
黄征学:这些事情暴露出唐山在社会治理方面确实还是有短板的。
我觉得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不是特别强,还是“管理”的思维。另外,社会治理网络也不健全。
我觉得唐山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在整顿社会治安的同时,把社会治理结构、社会治理的网络体系给完善起来。构建一个比较安全的社会环境。让老百姓、让投资者到这个地方感觉比较安全,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搜狐城市:唐山要破旧立新,重塑公信力的话应该怎么做?
黄征学:我不是专门研究社会治理的,但是我觉得曾经在全国推广的“枫桥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编者注)在这个时候是值得借鉴的。就是如何把矛盾化解在平时,化解在基层,这个工作我觉得是需要做的。
第二,我觉得政府的服务意识真的要有,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我们经常在全国各地跑,能够明显感觉到南方的政府他是在为企业想办法的。出现了问题他会想办法帮助企业,这就是一种服务。但是北方的很多城市的政府面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机械地执行规定。
我觉得这种意识要改变,但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就是司法的角度,司法要公平公正。
“我对唐山的发展很有信心”
搜狐城市:作为河北第一经济大市,唐山被寄托了河北万亿GDP俱乐部破零的希望。您认为,要想尽快实现GDP破万亿,唐山需要哪些改变?
黄征学: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唐山现在GDP已经到八千多亿了,达到万亿可能就是一两年的事。
但是我觉得它不仅是个数量的问题,还要注重质量,我们讲高质量发展。唐山作为河北省经济第一的城市,应该在河北的经济发展中起到标杆性的作用。所以第一我觉得唐山在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上要再加大。
国家“十四五”规划已经把创新摆在很高的高度了,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唐山的研发占比并不是特别高。我查了一下它的数字,2020年唐山研发占比为2.21%,确实比河北省平均水平要高,高出0.46个百分点。但是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全国平均水平为2.4%。相比之下,苏州达到3.78%,东莞达到了3.54%。
然后创新平台的搭建也需要关注。我也注意到唐山现在在搭建这种创新平台,但是这种创新平台相对来说都还是比较低的,都不是我们讲的高能级的创新平台。高能级的创新平台需要唐山去想一些办法,可以对照苏州和东莞。
第二,就是它传统产业的转型以及产业链的延伸。
第三,就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培育。
唐山有一个中车唐山,生产的轻轨还是有一定规模的。我觉得还可以再进一步拓,包括电子信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钢铁产业以及特种机器人是不是能把它连接在一起?
第三,还是要加强和天津、北京的合作,这非常重要。
天津和北京有很多创新资源,目前北京的很多创新资源它都不在京津冀转化,一下就跳到南方去转化去了。唐山离北京这么近,为什么没有到唐山转化?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还有就是唐山城市功能的完善。
因为唐山长期以来给外界的感觉就是一个综合工业城市,那种“傻大黑粗”的生产型城市,不是一个消费型城市,也不是一个休闲型城市。所以我觉得唐山还是要完善城市功能的。
搜狐城市:您对唐山发展的预期是怎样的?
黄征学:我对唐山还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刚刚讲了,唐山有很丰富的资源优势,不仅有刚刚说的钢铁、煤炭业,他的油漆的质量也很好,金矿资源也很丰富。
另外他靠近京津两大城市,可以争取两个城市的科技成果转化,还有开放条件很好、开放平台丰富,有其他城市梦寐以求的深水良港以及保税区等等。有了这些条件,如果他不能把资源进行全球配置,就等于把条件给浪费掉了。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搜狐城市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