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发布了一篇关于气功的科普文章《气功的疗效、原理,医学界早调查清楚,终极定论了》,打着“捍卫传统文化”旗号而反对的人很多。我就稍微截图一个人的。这个人坚持“外气”存在。
这位网民@南北情4是这样说的:意识是导致各类疾病的根源。
还有13个人给他点赞呢
我就追踪这位网民的发言动态,看到他还有如下言论:
截图1
说“专家都是骗人的”,爱因斯坦、牛顿公式都是错误的,把因果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挂钩。
截图2
说“三星堆出土文物都是神用意识创造的”,“太极阴阳八卦”一大堆,“人死就是能量的降低”。
很显然,这位网民丝毫不懂科学,甚至反科学,宣传伪科学。他还是深受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毒害。
我又想起来之前另外一位网民给我的一则留言:
截图3
这位朋友把“信科学”理解为“也是一种迷信”。这种思想在网络上很有市场,但逻辑不通。很多人(也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喜欢说“不要迷信科学”这类的话,这等于是说“热爱祖国”也是迷信。科学本是反迷信的,是一种思维模式,说科学是迷信,相当于说“不要热爱祖国”“不要热爱劳动”“不要热爱正直”。具体的批评,见《逻辑陷阱:“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和“科学不能解释”》一文。此外,他还提到了所谓的“叫魂”。关于“叫魂”,日后可以写一篇。总之,这位网民也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而且对科学持有反感的态度。
那么,爱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就一定反对科学吗?或者说,科学素养高的人,就一定反对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吗?
当然不是的。我的朋友王麟,天津科普作家协会的会员,他就经常参加诸子百家的讲座。著名学者司马南是反伪科学的“四大恶人”之一,他就尤其擅长书法艺术,达到了很高明的造诣。就以我本人来说,潜心研究儒家和佛家学说,可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研究员沟通交流(我得谦虚一点,我离他们的专业能力尚远。不过他们承认我已经入门。)。著名科普作者内含子,医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特别精通中国围棋。这样的例子,我可以举出无数个。科学与传统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但为什么某些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他们就会反科学呢?这是因为他们不懂鉴别什么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也就是,他们不懂把传统文化去伪存真。今天早上,一位网友和我讨论了一下,他的一段话说得很好,见截图:
截图4
他表述说:一,我非常赞同用现有科学来研究宗教艺术哲学文化(至于它们是不是殊归同途,今天不讨论);二,“气功佛道风水玄学”等“传统文化”,需要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其实,有他这样的认识就相当不错了,比头条上很多人要强了。我想说的是,动用科学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也是对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其实这样的工作,我很早就想做了。我曾经给一位研究儒家道家思想的国学专家陈广逵留言,我告诉他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整理出一个书目,这个书目所涉及的书籍内容,一定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不至于让人陷入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
我给国学专家陈广逵的留言
我说:“我一直有一个计划。总看见一些人说,喜欢国学,他们总是提什么了凡四训,什么南怀瑾,什么易经,风水,什么奇门遁甲。我想搞一个'真正意义的,健康的'国学的目录,就是整理50-100部国学的书籍。就是读了不会迷信的国学书籍。”
当然,国学博大精深,有益、有价值的地方也很多,肯定不是100部书籍就可以容纳进去的。当年以辜鸿铭的超级智商,苦读了一辈子,也仅是做到一窥而已。我只是相当于建立一个精华版本,方便大家学习。我所希望的,是绝大多数国人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变不好的思维模式。如果大家都达到杨振宁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这个国家就会很不一样了。杨振宁是批评易经和阴阳五行,对“东方玄学指导现代科学”的谬论更是猛烈的斥责。杨振宁很清醒地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哪些是阻碍国家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负面毒剂,他所达到的鉴别能力,就是我希望绝大多数国人要达到的层次。而这位批判易经和阴阳五行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身就是一位资深的国学爱好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烈的热爱。我们看看杨振宁写的诗:
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
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
这是赞美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陈省身把微分几何和拓扑学引入了新的境界,所以杨振宁写诗赞美他堪与“欧、高、黎、嘉”西方四大数学家同列。
杨振宁还写了一首《归根》,是他在当年婉拒马里兰大学45万美金年薪邀请,毅然回归祖国驻根清华园的心情写照: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诚云霄冲。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杨振宁的诗作当然不是专业诗人中第一流,但一个不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是绝对写不出来的。我就想,网络上那些把国学、传统文化搞得神神秘秘、乌烟瘴气的人,他们的诗作水平怎么样?除了在国学和传统文化里面钻研出“怪力乱神”,他们没有什么真本事。
杨振宁教授
那么,如何用科学方法来给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呢?
得知道什么是科学方法。
具体来说,科学方法有几个特点:第一,可以测量。第二,可以证伪。第二,在适应范畴内有效。
我们就看传统文化中的“炁”。这个概念就是完全与上述三个特点不相符的。在传统文化中,“炁”是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形而上学,就是超出自然界物质世界以外的东西,是一种无法测量、实验,永远不可证明也不可证伪的东西,也没有证明在适应范畴内有效。
我曾经在一文中说过:人文思维允许胡说,甚至鼓励胡说,而科学思维不允许胡说。如果一种传统文化思想允许胡说,甚至于鼓励胡说,那它本身肯定包括了糟粕内容。
修行人
除了用科学方法做鉴定,还可以动用哲学方法。
如果按照我在《无论哲学或科学,都彻底否认了有神论》一文中的解释,动用了七种哲学理论的武器,也证明了“炁”就是没有讨论价值的东西:凡是不能进行实验和观测的东西,都是不值得辩论的。而且如果我们坚信“炁”是存在的,就一定会与神秘主义、唯心主义合作,走向反科学、反社会、反文明的道路。如果你不信我说的话,可以去追踪这些迷信“炁”的人的发言动态,你就会发现,他们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上述已经说了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那么还有没有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鉴定传统文化呢?
我这里要隆重介绍一把非常有利的“神器”。我一贯不喜欢过问政治,但这把“神器”的威力远远超出了政治的适用范畴,不但跨越了国界,还可以指导全人类的文化建设,等等。那就是“三个代表”思想。我对这个理论感到由衷的钦佩。
什么是“三个代表”思想?那就是: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三个“始终代表”,真的是伟大的天才发明,可以解决很多之前很难判断的难题,包括价值观难题。
我举一个例子,很多人对“义和团”的评价非常两极化。批评义和团的人认为,他们是盲目排外,对社会进步起到了负面作用,赞美义和团的人则认为,这是人民群众的爱国运动。我们应该如果正确、客观的看待义和团呢?如果我们用“三个代表”思想套进去,一切疑惑迎刃而解。太简单了,义和团确实是爱国运动,但是我们要从更高的层面来解读:他们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吗?
我们用“三个代表”思想来给传统文化做鉴别也是一个无往不利的神器。
苦行僧
我稍微举一个例子,就说佛家道家的思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不管是什么样的宗教思想,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主静”?就是都不喜欢运动,厌恶动态发展。其实不光包括宗教思想,还有一些极端环保主义思想,一些其他的反科学思想,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喜欢静态,厌恶动态,或者说,他们认为“停滞是绝对的,发展是相对的”。像一些反科学的人(往往是佛家道家的爱好者)总是说,“科技越发展,人类灭亡越快”。
怎么样阻止这一切发生呢?按照这些人的想法,当然是大家都不要向前发展,所有人回归到刀耕火种的时代,自己种自己吃,基本不需要交易,无需和外界交往,任何人不需要依赖别人就活一辈子,社会上没有工业化,没有科学技术。要实现这种理想,当然要号召所有人消灭自己的欲望,当欲望没有了,大家天天打坐修炼,对商品无欲无求,也就不会出现工业化和科学技术了,这世界也就“大同了。所以,就得依靠“主静”的各种宗教思想来为这种静态社会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可是,我们用“三个代表”思想来鉴别一下“主静”的佛家道家乃至于世界上一切宗教思想,看看它们到底怎么样?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们对生产力有何推动作用?对促进生产技术和工业化建设有何积极意义?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们促进了哪些新文化,对文化市场有哪些增进繁荣的作用?电影、戏剧、小说可以自由表达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可以满足人民需求吗?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们的僧侣阶层控制了多少社会资源?它们给民众提供了什么样的教育和医疗福祉?对于最基本的人类需要——“繁衍后代,增加人口”——它们有多少促进作用?
读者们可以想一想,印度的宗教很发达,他们的生产力如何?我曾经在《若无外界干涉,印度和中国哪个能更早发展出现代科学?》一文中写道:
印度社会中浓厚的宗教氛围,制约了现代科学的萌芽。印度的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这个宗教不太重视今生今世,信徒们对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兴趣不大。而且他们还会认为,今生吃苦反而是“积福”。既然不想改善生活质量,科技就没有发展的需求。而且,婆罗门教制定了很多轨距,不同阶层的人必须从事一定的职业,像出生婆罗门的人,就不被允许从事世俗中绝大多数工作,包括一些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一些婆罗门在国内做不到工作,只能移民海外。数学家拉玛努金就是例子。印度裔的科学家。数学家当初如果留在印度,他们将一事无成。也许他们就只能每天念叨一下神的名字。
起源于印度的佛学思想也对科学进步有阻碍作用,英国科学史家W.C.丹皮尔教授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做了深入、一针见血的阐述:
“印度对其他科学贡献贫乏,或许部分地是由于印度宗教(佛教)的缘故。佛教创始人释迦把他的体系建立在博爱、知识和尊重理性和真理的基础上;这些教义虽然可能有利于科学,却被他的哲学的其他要素所中和。释迦的哲学强调人生的无常和空虚,断定只有毁灭自我和丧失个性,才能达到精神上的圆满。这种不注意周围环境的心理态度,往往足以遏制改进物质生活的愿望,而改进物质生活的愿望却往往是实用的科学知识进步的推动力。”
还有伊朗的现实例子。伊朗自从在1979年消灭了世俗化的巴列维王朝,走上了“静态”特征的那种宗教合一模式,他们发展的怎么样呢?是不是变为发达国家了?人民生活很富裕吗?科技水平很厉害吗?还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了?
伊朗的普通民众
就不说伊朗这一国了,就说其他类似的国家,除了有一些石油资源还能拎出来说,他们完成工业化了吗?他们可以制造高质量的国产的工业产品吗?他们在科学技术和理论创新上有什么见解吗?就以《自然》《科学》等国际学术权威期刊而论,据编辑说,这100多年以来,来自中东国家科研人员的投稿,全部是关于畜牧业的,真正的涉及前沿科学理论的投稿一篇都没有。
还有不丹,一个特别“虔诚”的国度,但是他们的人均GDP只有两千美金,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国内文盲率90%。基础建设也是很糟糕,不要说高速公路,就是普通公路也没多少。在不丹境内,人民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普遍缺医少药,如果生了一点疾病可能就是送命。第一是没有办法到城市去看病,正常一点的道路都没有,第二是即使到了城市,医院也不提供好的药品和治疗方案。所以不丹人生了病,一般就是念念经,可惜没用。
成吉思汗
我们再看看蒙古草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曾经多么彪悍,军队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河畔。蒙古骑兵被称之为“上帝之鞭”,让全世界国家闻风丧胆。现在呢?自从清帝在蒙古人里面大力推崇了佛教,蒙古勇士的威风到哪里去了?蒙古在人口数量首先出现了断崖式滑坡,因为每家都要出一个男子出家,出家人都不能繁衍后代。所以很快的,蒙古不再对清国和俄罗斯产生武力威胁。几百年的神武,被几部经书消灭了。
所以说,“三个代表”思想真的是伟大的“神器”。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是进步,哪些是落后,用她来做鉴定,都可以得到客观、正确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糟粕怎么区分?现在鉴定标准可以终极定论了!
作者:怀疑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