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转基因的科学家,一年可以拿多少钱?我调查过,大吃一惊


据说科学家一辈子积蓄抵不上明星一年?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排除有一小部分科学家的收入非常高。
比如,袁隆平院士的资产相当的可观。政府还奖励给他一栋很大的别墅。他的职务津贴、科研补贴、兼职补贴,还是可以的。据知情人透露,袁隆平在世的时候年收入为10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个水准在科研工作者群体中,已经挺不错的了。

袁隆平院士
现在的科研工作者想获得高一些的收入,就得拼命的做科研。不但要申请自然科学基金,还要写论文。只要你拿得出高质量论文,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以广东某医科大学为例,一篇论文上库,就是人民币6万元的奖励。我认识一个非常勤奋的学者,该医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大概两个月就完成一篇论文,这样就有6万元的额外收入。当地的房价是1.5万一个平方米,他当然是买得起房子的。不过问题在于,他本来就是超一流的学者(据他的自述,他是可以报名去西湖大学的,条件达到了),在国外就是名实验室的研究员职称,当初是作为海外高级人才引进的,像他这样的整个医科大学也没有几个。
一些理工科的副教授、教授,据我所知,是和企业有相关合作的,他们指导一个项目一年可以合法收入超过人民币50万元,甚至100万元。但这样的人并不是很多,即使是在理工科院校,比例不过是百分之一不到。更多的一些冷门的学科,比如数论、文学、历史、哲学之类的,他们的收入确实少得多,因为他们赚不到外快。

施一公
不过总体而言,全国90%的科研工作者的年收入在40万/年以下。其中很多二三线城市高校的正教授一年在18万/年左右,或者还要低些。如果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教授或者研究员,一年总收入12万不到(我是调查过的,其中新疆农业科学院的最低)。
我还咨询了很多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1000多个一线搞科学研究的,不包括领导,其中只有二三十个人拿到20万/年以上。其他的基本上都是10~18万/年。
注意,这可是在上海市!!!是高消费、寸土寸金的上海市!!!
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博士学历,不少人还是海归。这个收入包括了年终奖!年终奖的数额,各个科研所不一样,大致平均在在2~3万。还包括所有的津贴!至于什么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拿奖金,绝大多数科学家好几年甚至十年才拿一次,大牛科学家隔年拿一次,奖金为3万、6万、9万。9万基本没戏,6万也罕见,3万绝大多数。而拿3万的,一年才最多二十个人。对了,单位还不负责科学家们的住房问题。得完全自己解决,主要就是父母支援,先凑个首付。如果是农村出来的,可能是一辈子买不起房子了,因为首付都不够。这是真的,据朋友说,好些个研究员就是因为家境不好,40多岁了还在外面租房子。
我咨询了好几位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转基因的研究员,他们说,如果为了钱,完全可以去外资企业。之前也有人从农科院辞职去外企的,比如拜耳、先正达,干得好的一年拿几百万也是有的。如果外面的收入低于单位,也不会出去吧?
但是留在单位的人,正研究员一年不过17~18万左右(含所有,包括年终奖、津贴、科研奖金),副研究员一年13万(含所有,包括年终奖、津贴、科研奖金),刚刚毕业几年的博士生一年8~10万(含所有)。而且是不是研究转基因,和收入没有任何关系。就是这些清贫的科学家,让中国在分子育种领域水平达到了几乎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程度,SCI论文和专利数量达到世界第二,部分领域世界第一。但是他们的辛劳工作不被理解,总是被不负责任的自媒体污蔑为“拿狗粮”的、“被外国人收买”的。还有人恶毒的诅咒他们的全体家庭,叫嚣着要把他们“送上国际法庭审判”。
真要为了赚到大钱,为什么不去外企呢?而且中国境内所有的转基因项目,都是国家公益项目,全部是国务院拨款的。中国的科学家都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工作。据朋友讲,40多岁了还在外面租房子的研究员,其中就有研究农业转基因的几位科学家。为什么他们不走呢?就是为了给我们中国争口气!!!
还有施一公院士,他原先是清华大学的副校长,级别相当的高了,其一年七七八八的收入为80万元人民币。看起来似乎不低,但是他有两个孩子,还要上名校培养,自己也要应酬,所以经济压力很大。所以他后来辞职去了民办高校西湖大学。他们的收入高于普通打工阶层,但也不算非常厉害。现在上海的外企,哪怕不是世界500强的,小领导也有50万一年。
我突然想起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一些自媒体不负责任地乱说,说张启发被外国人收买了云云。华中农业大学的季老师说,他们这些人“真是胡说八道!1986年,张老师当时在美国深造,美国的科研部门很重视他这样特别优秀的人才,直接给张老师开出月薪2000美元的高薪,后来涨到4000美元一个月,但是他直接拒绝邀请了,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母校,拿着每月区区几十元人民币的工资,从事着他喜爱而执着的科学事业。要是爱财,他本可以留在美国享福。”

张启发院士
季老师说,这些年社会上的舆论对张启发院士很不友好,张老师是一个老实人,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对抨击自己的言论很想不通,加上在一些场合受到了暴力袭击,所以早就不问世事了。“特别是那一年,张老师仗义执言,非要说什么‘不要依靠民意',这一下子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也因为这个发言遭受了所有猛烈的火力,承受了最大的压力!”
张启发院士是一个仗义执言的人,说他为了钱,真是“门缝里看人”了。
至于明星艺人,他们的收入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是划分很多个等级的。日赚200多万的人有,甚至还有张庭这样大搞偏门生意发大财的,据说她和林瑞阳的家产达到1000多个亿,还是账面上的。还有爆料说,吴亦凡在中国十年里赚了二三十亿元,但不知道真假。即使去掉一半,10几个亿也是有的。但现实中也有穷的送外卖的艺人,包括一些香港TVB的老戏骨。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台湾来的艺人,她姓刘,刚开始局面还没有打开,连房租都交不起。后来,她开始做直播,收入才有所改观。

李小璐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艺人收入非常低,有的人过着食不果腹的苦日子,真正可以做到“人上人”的凤毛麟角。而且艺人的工作没有保障。
社会是多元化的。科学家带来社会的进步,明星艺人带给我们精神享受,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尊重彼此。不过,我认为还是要坚持这个政策:
可以不妨碍明星赚的多,但一定不能让科学家赚的太少。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