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为什么看不上王东岳这个人?仅因为递弱代偿是错的?》,是我与网友的聊天记录。由于聊天的内容过多,所以涉及到南怀瑾、曾仕强、易经的聊天内容在上一篇没有贴出。今天的这篇文章专谈南怀瑾。
问:谢谢你的耐心解答。我想知道,您对南怀瑾、曾仕强、易经的观点怎么看?
我:关于南怀瑾,我有自己的看法。俗话说,“人以类聚”,我与很多的科研工作者是认识的。有人会质疑,说人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与这么多人交流,但是我是有人生追求的。我的追求,不是名和利,而是想凝聚起一股支持科学的正义力量,与社会上庞大的迷信势力对抗,捍卫科学爱好者的家园。所以我非常注重交朋友,只要是三观一致的,或者至少是站在科学这一边的,我都会主动去结交。用一切方法去结交。为了壮大科学的力量,光团结科研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还要与很多人文学者交朋友。有了作家徐迟的纪实文学,数学家陈景润才能誉满天下。我的朋友圈的科研工作者和人文学者,这些朋友加起来,我差不多认识三千一百余名左右。而在我所认识的这些朋友里面,不管其研究领域是什么,也不问学术水平的高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认可南怀瑾是一个做学术的人,他不具备做学问的基本能力,也没有掌握做学术的基本方法,南怀瑾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学问家。
南怀瑾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学问家
也就是说,与我三观一致,知识水平在普通人之上的3100多个朋友,没有一个人会崇拜和神化南怀瑾,而且对南怀瑾的评价并不很高。
我在微信上的朋友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是这样评价南怀瑾的,他也不认为南怀瑾是真正的做学问的人:“他似乎从来也不是一个学院中专门研究一个学科的学者,而是一个穿行于政商两界,深入到华人社会的多方面的重要的角色,也是媒体和公众所需要的焦点人物。……他最重要的贡献却是始终以儒释道三家的阐释者的形象赋予了中国传统的价值一种现世的生活意义。”张颐武教授的用词相当的客气。换言之,南怀瑾就是用儒释道这类的传统文化来达到其个人目的。
那么平时崇拜和神话南怀瑾,甚至说迷信南怀瑾的那些人,主要是什么人呢?
问:都是些什么人啊?
我:一开始,对南怀瑾崇拜的人,都是些传统文化粉。他们看了南怀瑾的国学著作,感觉讲的浅显易懂,而且有很多典故,就崇拜的不得了。随着南怀瑾真实水平的暴露,他的粉丝出现了几次分流。最终留下来的几乎都是信仰神秘主义和超自然的一群人。换言之,就是一群迷信“修行”的人。主要包括了宗教徒、玄学爱好者。还有一些文化层次很低,但是对国学很感兴趣的人,我称之为“国学低层次粉”。宗教徒、玄学爱好者、国学低层次粉,这三类人都有彼此交叉,不是泾渭分明,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迷信所谓的“修行”,对科学则持之以质疑、藐视、矮化、对抗的心态。我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只有修行的人或者迷信修行的人,他们才会非常的迷信南怀瑾,并且会以崇拜的眼光重视、阅读南怀瑾的著述。因为南怀瑾并不是真正的学问家,他自身本质上身就是一个标准的修行人,他的著作从本质上就是给修行人看的书,或者说他期待读者看了他的书也去修行宗教和玄学。
南怀瑾在讲话
而南怀瑾的这些狂热的崇拜者,恰恰由于没有鉴别能力,且心胸狭隘,所以对南怀瑾不能做客观的评价,反而对批评者上纲上线的攻击,所以激起了社会上很多反对他们的声音。学者刘愚愚就说过,“现在社会上很多朋友,对于南怀瑾其人其书都不反感,就是对其'信徒'避之若浼。”大家真正厌恶的,其实是对南怀瑾顶礼膜拜的迷信者。有些人喜欢拿着“南师”的鸡毛当令箭,神神叨叨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不说,对真正靠谱的学问则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刘愚愚还指出,其实南怀瑾本意不是为了骗,而是其所有的言行著作都是一种宗教修行的主观体验。之所以其内容荒诞百出,不过就是为了与自己的宗教思想切合而已。“因为是“佛学家”,是“通人”,他即便谈学问,也从未屑于教你我什么“知识”,而是志在使人感悟无常有道,进而去践行佛陀的救世精神。因此,什么累世轮回,什么画符念咒、什么阴阳风水,什么相学算术,都是张口就来的。”也就是说,南怀瑾的演讲也好,著作也好,都不是为了向你传播知识,不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其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教,传播宗教和玄学思想。
刘愚愚还指出,南怀瑾的书涉及国学的部分自然不能当教科书,就是其谈论的佛学,也仅是他一家之言,因为“从笺注、考据的角度,去看南的书将得不到任何东西,因为他的书落脚就不在此处。不仅当正经学术书看不伦不类,甚至当佛学入门都不恰当。”佛教界对南怀瑾大谈的佛家“心灵鸡汤”也是诟病的:“读南怀瑾的书、读此类佛学书,没有实修工夫去验证所读,是必然“陋矣哉”,并且很难真受益的。只因为,所谓“佛学”,其根底在修持,而不在理论与口谈,佛学家呶呶万言也是份“指月录”而已。就连南氏自己,佛教界内部也有一二人非议,认为他学问固大,却不免虚于实际修炼。”“如果对于佛学理论很生疏,对于佛教参修实践也很茫然地,看到南氏书中触目都是子虚乌有神神鬼鬼,产生的'后遗症'也是很普遍的。”
南怀瑾本质上就是一个修行人
既然其“学问”都是不入流、不入门的,所以"一个‘国学爱好者’,倘若心智不是特别强大,尤其是胸中没有一些很‘正统’的传统典籍垫底,一上手就南怀瑾的,几年读下来,很少不堕为神神叨叨的‘神棍’的。"“倘学识不够、阅历不深、定力不足、思维不周,不假思索地接受,'神棍'化也几乎是必然的。”原来“南怀瑾的书,论实质不是‘国学’而是‘佛学’;论方法,是自附己之所得应机说法,很旁门左道;论内容,则轻鄙中正平易之论,而多为惊世骇俗绝高之语,‘迷信’的言论俯拾即是。他的书,从不追求不偏不倚,更无意客观求真,根本不适合作为‘国学’入门,甚至是反‘学术’的。”
问:原来是这样啊,他是反学术的。我不迷信任何人!那么南怀瑾除了搞什么修行,他的知识点是不是也有问题?看您经常指出来。
我:关于他著作中的错误问题,我随随便便就可以统计出二三百处。实际上肯定远远不止。这些错误问题,又要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属于对历史和人文的基础常识完全认识错误了。
比如,见《南怀瑾缺乏地理和历史常识到如此地步?》一文中举例。南怀瑾在2008年出版的《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一书,洋洋洒洒几大堆,可随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的文史错误。比如,南怀瑾说:“所以印度学瑜伽的这些大师与我碰面时,我说你们的文化是世界宗教的摇篮,天主教、基督教、阿拉伯的回教等等,包括希腊哲学,都是从印度出来的。”这纯粹是南怀瑾胡说。世界各大宗教的起源,稍有文化常识就知道具体情况。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省。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基督教与印度并没有什么关系。至于“阿拉伯的回教”,就是伊教,在公元7世纪初起源于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并不是印度的一部分。据学术界的研究,古希腊哲学率先影响了印度,而不是印度去影响希腊,更加不可能是希腊哲学起源于印度。英国剑桥大学终身教授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指出,佛陀悉达多的哲学观念受到了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南怀瑾连最基础的地理和历史文化常识都没有弄清楚,怎么就张口就来呢,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南怀瑾还说:“ 印度当时很大,现在讲阿富汗、以色列等,原来都属于印度;范围一直到我们新疆的边境。”但印度自古就不算是一个“正式的国家”,而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印度在历史上至少30次以上被外族奴役和征服。印度半岛在地理上三面环印度洋,北面又有喜马拉雅山脉,原本就非常封闭,但有一个开伯尔隘口,无数的外族就开伯尔隘口源源不断的入侵,将印度征服了一遍又一遍。这样的一群“绵羊”般的印度人,又怎么有能耐创建出南怀瑾口中的超级帝国呢?
古印度遗址
此外,南怀瑾还在《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一书中鼓吹《黄帝内经》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史前文明”,说这个上古远远超越现代文明。但《黄帝内经》是东汉人所著述,本是一个学术界的常识,明朝时期就搞清楚了。而“史前文明”不存在,这个是在国际国内主流学术界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南怀瑾还歪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概念,把五行等同于太阳系的五颗行星,更是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实际上,五行是一个哲学或者玄学概念,与太阳系的五颗行星并没有关系。见《吹嘘史前文明,歪解五行,南怀瑾的学术难以服众》一文的介绍。
此外,南怀瑾还严重的曲解气功,曲解瑜伽、曲解《参同契》,他对传统文化误会很多。关于这些,我之前都有详细介绍过。
第二种情况,属于对人世间的基本常识都不能辨识。
比如,南怀瑾说精液有七种颜色,这纯粹是没有依据。南怀瑾做过实验吗?哪只眼睛亲自看见有七种颜色的?再比如,《论语》中有一句“暴虎冯河",“暴虎冯河”,结果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说:“(暴虎冯河就是)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
此外,南怀瑾还宣传“白骨观”,这种东西是对人的精神非常有害的,很多修炼“白骨观”的人,发生了不测。这本是一个很邪恶,早就该淘汰掉的东西,结果南怀瑾还在当个宝贝。
南怀瑾还在没有任何常识的情况下,说黄帝陵下的洞穴可以通往南京。南怀瑾在《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中说,“中国道家有本书叫《五岳真形图》,三山五岳真正的形状,以及山的下面究竟是什么样子。你看了这本书会笑死,东一块,西一块,这里一个白点,那里一个空圈,它讲地底下都是通道,用不着你去打洞。”“黄帝的陵后面有个碑,不准进去。但是你如果有胆子进去,三个月就从南京出来,可是你看不懂。”他瞎吹了《五岳真形图》也就罢了,还胡说黄帝陵下的洞穴可以一直通往南京,这是他亲自去现场考证过的吗?见《黄帝陵下的洞穴可以通往南京?南怀瑾的学术不靠谱》一文。
第三种情况,则属于故意的捏造事实。
比如,南怀瑾说看见一个剑仙可以打出“剑气”,有一次他在去四川的途中遇到几个奇人,一个轻功了得,能飞檐走壁;一个剑术绝高,轻轻挥手,一剑斩断桶粗的松树。“后来请王青风老师表演,那时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厚,所以他就特允了我的请求。一次他站在山头上,用手一指,数丈外对峰上的一棵老松即应手而倒。”这明显就是他在瞎说。再比如,南怀瑾捏造出大僧虚云和大儒马一浮如何看重自己,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但是学者早就考证出他说了谎。比如,南怀瑾说马一浮听说南怀瑾来了,居然激动地“大开中门”,“古时候屋子的中门,平时是关着的,现在突然哗地打开了,这才看到马先生从中门出来,两排的学生,列队随后而出,问哪位是南先生。这是大开中门迎接......马先生和众弟子从中门那个大礼迎宾地出来”。但有人考证说,“马一浮平生崖岸高峻,蔡元培曾礼聘其来北大任教,他亦仅以'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答之,其为人严肃,平生极少对后学加以青眼,南怀瑾在当时实在就是一个不知名的后学小辈,若马先生真大开中门隆重迎接他,实是不可思议之事,这又隐隐然把自己抬到了作为马一浮'忘年交'的身份上,不过,查阅马一浮之著述和书信,却未见一语提及南怀瑾者。”
《将夜》的剧照
对于第一种、第二种情况,这还情有可原。毕竟南怀瑾小学都没有毕业,有知识的局限性很正常,说错话也很正常。但是对于第三种情况,则不可原谅。因为,这是不需要知识也能知道是不可能的。故意说谎,那就是严重的问题了。我为什么看不上南怀瑾这个人?不仅因为他的知识荒诞离谱。
问:既然南怀瑾的学术水平很差,为什么还要给他出版那么多的著作呢?
我:主要还是出于对台统战的需要。南怀瑾依靠兜售国学,在台湾认识很多达官贵人,这是他的价值所在。据说复旦大学出版社曾经接到任务,要求出版南怀瑾的文集,主编认为以南怀瑾的学术水平,根本就没有资格出书,但又不能违抗命令,于是忿而辞职以示清白。但是最终还是给南怀瑾出了书。给他出书,是一项特殊任务,并不代表他的学术水准真的非常厉害。
问:这个我知道。南怀瑾就靠国学吸收弟子。
我:南怀瑾在大陆的苏州开设了一个苏州太湖大学堂,你以为普通人可以进去吗?不,只有达官贵人才可以进去。要么是捏印把子的,要么是大老板,都是有权有钱的人。南怀瑾的师父当年在台湾也盖了一个这样的房子,就是专门接待高官巨富的,普通人根本沾不了边。有点类似王大师的饭局。南怀瑾就是学的他师父,太湖大学堂是同一个性质。
问:南怀瑾为什么被某些人疯狂的崇拜呢?
答:首先,是南怀瑾非常善于把握人心,营造出自己高深莫测的神秘感。比如,故作高深,说自己被虚云、马一浮特别的高看,实际上这些话都是无法考证的,也违背常识和逻辑。很多南怀瑾的信徒喜欢说,南怀瑾面对来自于学术界的批评总是不予以回应,显得特别谦冲,所以这是“大师”层次的修养境界,于是乎对“南师”更加敬仰了。其实这也是南怀瑾有意增添自我光环的谋略的一部分。对南怀瑾的故作姿态,姚彬彬教授看得特别清楚,他说:
南怀瑾晚年自知其言行充满争议,又开始故作谦虚,自称平生“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此举更深得其早年交往过的李宗吾“厚黑学”之三味,因为,在他的追随者和崇拜者眼里,这一表述更令他们觉得“南师”境界深不可测;而对于反感和批评他的人而言,则又堵上了大家的嘴——人家自己都承认“一无是处”了,你还批评个什么呢?其流行多年而不衰,深明世事的过人之处,于此可见一斑。正是在这类传奇经历和超常事迹叙述的营造下,南怀瑾在他的许多读者心目中隐隐然成了一位“克里斯马”(charisma),也就是具有精神领袖性质的偶像。利用神化自己的手段进行形象塑造,究其实质,是利用了常人潜意识层面对于偶像崇拜的一种心理需求。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而言,这种偶像符合所谓的“恋父情结”(Electracomplex),具有父亲般的超能和权威,被塑造得越完美,越不可思议,就越发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和敬拜。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南怀瑾一味地宣传神秘主义学说,这很对神秘主义爱好者的胃口。所谓“看相,算命,看风水,还有气功和特异功能等等,这些从道家学术衍生出来的东西,历来被归入‘三教九流’、‘旁门左道’。这些东西,南老师都通,都作过研究,也都能讲出道道来。”管鹍鹏则评价说:“南怀瑾讲佛,神通、异象随处可见,又杂以占卜之类的学问,将人催眠之后带进梦境深处。与此同时,他又用禅宗为调料烩出心灵鸡汤,把人舒舒服服地灌醒。”
问: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学习了。南怀瑾经常说,做学问不能依靠、偏重或迷信于考据,而应该“不拘一格”,应该“实修”。您怎么看他的这个观点。
我:南怀瑾的“实修”,纯粹是宗教类型的修行,是完全主观的。他的“实修”与科学的实证没有任何关系。可以参考《为什么说南怀瑾的实修根本不靠谱?》一文。南怀瑾的“实修”并不“实”。因为其并没有遵循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所以往往陷入自我欺骗的幻境。比如,南怀瑾说自己体验到了“真气,其实是他在心理暗示状态下出现的躯体化生理效应。这种生理效应欺骗了人的大脑,南怀瑾是在做主观体验。由于他长期偏执的迷恋超自然,其心理和生理器官功能愈来愈远离客观世界。
问:那南怀瑾到底是不是骗子呢?
我:有一个深刻的问题:修行人是不是都是骗子?
问:哈哈。那么修行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如果是要达到超自然状态,当然是假的。修行人迷信有一个来世,人可以轮回投胎,这些都是假的,怎么样的修,也修不成功。只能把人修傻掉。如果是修气功,其实气功的科学原理都已经搞清楚了,就是一种民族特色的心理疗法,“外气”“气感”都是心理暗示的作用。有过50年以上的气功研究,只要阻断心理暗示,所有的“气感”都会消失。我看过南怀瑾打坐修炼气功的一些图像,都是非常危险的修炼方式,很容易发生出偏的效果。
问:你的意思是,修行就是一种迷信了?
我:我给你讲述一个真实的事情吧。毛泽东主席曾经接见大哲学家任继愈,接见谈话的时间是1959年10月13日凌晨4点半到7点半,地点是中南海毛泽东同志家里。当时在座者除了毛泽东和任继愈外,还有陈伯达、胡绳、林克等人。毛主席首先夸奖了任继愈对宗教的研究工作,他说:“宗教史也要研究。佛教史你在搞,很好。”
毛泽东主席
随后,毛主席对任继愈重点谈到:
“研究宗教非外行不行,宗教徒搞不清楚。”
“因为他们对它有了迷信”。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毛主席认为,要想客观地研究透彻宗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得让不信宗教的学者来研究,而不能让宗教徒自己来研究。因为这个是牵扯到一个利益和信仰的问题。对于宗教徒来说,他们本身就信仰这个东西,在研究的时候就不能秉持绝对客观的立场来看待问题。比如,看见研究资料中说,某某看见了神迹,如果是不信的人,就会考证这个记载是不是客观,那个神迹有没有其他的解释。而信仰的人,则不会这样想,他们会千方百计地证明这个资料就是正确的,是不容外人质疑的。他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信仰是最伟大的。有了这个主观态度,他们就不能做到学术研究上的客观立场。
毛主席很早就深刻的揭露了问题的本质。研究宗教也好,研究玄学也罢,研究人员自己就不能信这个东西。一旦你信仰了,你的研究工作就做不到客观,就会陷入追求怪力乱神,只懂削足适履的混乱模式。南怀瑾就是如此。他从来就是不是为了认认真真的搞什么学术研究,他宣扬“国学”“玄学”的本质目的,一开始就是为了传播神秘主义信仰和获得关注度。南怀瑾自己就信,当然做不到客观,更不会动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于是无法对国学知识去芜存精,只能是糟粕与意淫齐飞,吹嘘共妄想一色。
南怀瑾本身就是信仰神秘主义的。他从小就信仰民间流传的大量的超自然、神秘主义的东西,他就不能做到客观地看待问题。既然是带着信仰的心态来修行,他就无法自我分辨自己所做的修行,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真正的产生他想要的效果。比如,南怀瑾在打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感觉,他能不能证明这些感受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在心理暗示下出现的精神幻觉?他是不能做到正确的认知自己的。既然不能,那么南怀瑾就会陷入迷信。迷信,本义上就是信了不应该信的东西。在形式上,迷信的人不敢质疑权威,只尊崇权威著作和个人主观感受。南怀瑾也好,对他盲目的崇拜者也好,其实都是陷入了迷信的陷阱中了。
对南怀瑾的盲目崇拜,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当时心灵空虚的人们需要传统文化的滋润。但是很多人没有鉴别能力,不知道传统文化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于是以为什么都是好的。南怀瑾推广传统文化有其地位,但也掺杂了太多的糟粕和迷信,而且是对社会现代化发展不利的。
李零教授
问:谢谢您的解答。很有启发。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南怀瑾,不能迷信。如果我们要学习真正的国学知识,可以看什么,您有推荐吗?
我:李零。《我们的经典》。就是解读国学文化的。李零是真正的国学巨匠。
问:我还想听听您对曾仕强、易经的观点。舍利子又是怎么回事?
(限于篇幅,关于曾仕强、易经、舍利子的话题,我在下一篇再谈。)
作者:怀疑探索者
附录:
为什么说南怀瑾的实修根本不靠谱?
南怀瑾的“实修”:非客观实践,仅是欺人的主观心理体验
(作者“怀疑探索者”按:本文放弃版权,方便大家自由转载。也欢迎转载。)
南怀瑾从来不是学术家,而是修行人
学者刘宅宅最近在他的一篇头条问答中写了一段话,是评价南怀瑾的著述。他写的非常明确:
“因为南先生写东西,从来都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甚至不是为了求真而求证......”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南怀瑾本质上就不是做学问的人。他也不可能按照学术规范来做。他一切著述的目的,是为了宣扬修行。所以,他的文章都是为了给有修行愿景的人以“启迪”,积极鼓动他们投入玄学修炼的怀抱。
南怀瑾
正因为南怀瑾是这样的目的,所以他的文章中姑且不论有大量的知识硬伤,而且出现了大量的神秘主义和超自然主义色彩。之所以有很多文化人斥责南怀瑾是“骗子”,归纳起来,就是因为其知识的硬伤,何况那么多神秘主义、超自然的元素比比皆是——这是南怀瑾的粉丝也无法否认的。
那么,就只有一个深刻的问题:
修行人是不是都是骗子?
比如,历史上有很多修行人,比如达摩,传说他有过“一苇渡江”。但这是不可能的,必然是弟子对他的一种神话。但这种神话色彩有益于人们增加对达摩的信仰。那么,达摩的弟子是不是骗子呢?
再比如,佛经中记录有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其实并非佛祖一人所著述,都是历代僧侣杜撰的。他们编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信仰,便托于佛陀之口。那么他们这样做,是不是骗子呢?
南怀瑾也是类似的问题。在南怀瑾的著述中,有大量荒诞不经的东西。什么他荒野遇见剑仙,随手一指,一棵树被剑气劈断。什么走黄帝陵后面钻地洞,走几千公里地道还能从地球另一半冒出来。什么“史前文明”发明了“阴阳五行”......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说法,其实都是南怀瑾为了吸引玄学爱好者加入修行,故意给出的“麻醉剂”。
修行人
玄学爱好者从内心来说,对这个现实世界是不满的,因为感觉科学“打压”了他们的梦想,这个世界居然不能随心所欲。越是离奇的东西,越受他们欢迎。而南怀瑾给他们精心编织出一系列光怪陆离的美梦,足以让他们陶醉其中。于是乎,修行人都信奉南怀瑾为“南师”,纵使他有一些知识硬伤,那也无损其大雅。
关于南怀瑾,我还有一些说明。
并非是“少数人”认定他是“骗子”,而是学识界基本上都不太认可他的水准。当年要求出版南怀瑾的著作,是为了统战需要,而并非其水平足够。所以当年出版社的主编愤而辞职,抗议上面的出版决定。就我所知,也并非都明面上讲南怀瑾是骗子,而是他们有默契:一旦遇见有人转发他的文章或者视频,都会心有警惕、敬而远之。无论是学文学理,都不太认可南怀瑾的水平。
而支持南怀瑾的人,绝大多数是一种“僧赞僧”的心态。你是修行人,我也是修行人,大家是一伙的。据多年的调查,支持南怀瑾的人,从信仰层面上说,以迷恋玄学为主,从知识层面来说,他们文化不高,日常爱看“传统”,却没有接触到专业人士的著述。即使接触到,由于严谨的专业学者的著述没有神秘主义和超自然,也不够吸引到他们。
刘宅宅看的非常清楚,他说:“南怀瑾的书,论实质不是‘国学’而是‘佛学’;论方法,是自附己之所得应机说法,很旁门左道;论内容,则轻鄙中正平易之论,而多为惊世骇俗绝高之语,‘迷信’的言论俯拾即是。他的书,从不追求不偏不倚,更无意客观求真,根本不适合作为‘国学’入门,甚至是反‘学术’的。”南怀瑾吸引到粉丝的要点,并非是知识,而是佛学。只要佛学吸引到他们,南怀瑾的学术水平如何,也就不重要了。
南怀瑾的“实修”:非客观实践,仅是欺人的主观心理体验
迷恋南怀瑾的人还口口声声说“南师是实修的”,但我也指出:所谓南怀瑾的“实修”并不“实”。因为其并没有遵循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所以往往陷入自我欺骗的幻境。比如,南怀瑾说自己体验到了“真气,其实是他在心理暗示状态下出现的躯体化生理效应。这种生理效应欺骗了人的大脑,南怀瑾是在做主观体验。由于他长期偏执的迷恋超自然,其心理和生理器官功能愈来愈远离客观世界。
网上有很多“南师”的崇拜者胡说什么“南怀瑾的学问是实修实证出来的,高于科学”,但我要告知大家真相:很多类似南怀瑾式的实修或者心灵探索是危险的,容易造成人的精神疾病,而且这种探求造成了颞叶区病变的错觉。一些宗教超验感觉,其实就是这些错觉,在精神病学和脑科学中有大量的相关例证。
非客观世界的信仰
就比如南怀瑾,据说他已经实修到了“感觉气流在奇经八脉窜动”。很多迷信“南师”的人据此认为,气功的“气流”是真实存在的,这是南怀瑾通过身体力行“实修”得到的证据云云。
但我要严肃地指出真相:宗教或者玄学的修炼方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实修。因为这些方法属于个人的主观体验。他们的感觉来自于信仰催化的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
判断主观还是客观,并非是依据个人的感觉,而是有严格的条件设定。
第一,必须有非利益相关方的第三方介入评价。气功协会评价气功有没有“外气”,能持有公正、客观的立场吗?如果没有“外气”,气功对爱好者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气功协会的会员就会减少,这攸关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必须由没有利益的第三方机构来做研究和评价。
第二,不能依从个人立场做判断。比如,你的信仰和某个人类似,则你的判断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倾向性。比如,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研究员,如果他们本身信某种宗教,他们在研究的时候就会带着私人目的,就不能做到学术上的客观性。
第三,是要看结论能否具有可验证性。这个可验证性,不能是任何的民间传闻、个人经验、个人生理体验、甚至不能相信“眼见为实”。而是遵循严谨的科学方法和规范,在大样本双盲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严格相关性的数学模型,排斥经验主义。且实验结论必须接受科学共同体内有资质的权威机构的重复性验证。
显然,南怀瑾体验到的“真气”不在科学规范的范畴以内,算不上是真正的“实修”。没有严格科学实验检验的“实修”,我们只能把它看成是一种基于信仰的个人主观体验。这在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生理医学上都有很多例子。人的心理暗示确实可以产生生理反应,只要到了一定的强度,就会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幻觉。我在《神奇的气功是真的吗?外气存在?终于定论了》一文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有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家研究所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场景,让不知情的女性患者接受假扮“气功界权威”的研究人员的“治疗”,该“气功师”对患者说,你已经怀孕了。实际上,那个妇女并没有怀孕。该妇女听到自己怀孕的消息后,立即感觉身体出现了剧烈的妊娠反应,随后肚子也一天天隆起来。去做验孕检测报告,发现报告单上孕酮指数也很高。后来,研究人员告知该妇女,说其实你并没有怀孕,于是很快她的妊娠反应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肚子也瘪了下去。再去做验血,报告上一切指标恢复原样!
科学术语上把心理变化在身体上的反应叫做躯体化。而南怀瑾和朱清时之所以产生“真气”的感觉,本质上是源于自身强烈的心理暗示导致的躯体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催眠。这种状态可以让人导致幻觉,而这种幻觉是他们的信念中想要达到的。所谓“信则有”,就是这个道理。
朱清时
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对所谓的“真气”“超自然体验”进行过谈论。很多专业人员都把南怀瑾的体验当做客观现象来研究,从生理学的角度解析。实际上,为什么很多气功修炼者最后发展到患上精神疾病,就是因为气功本质上属于有民族特色的心理暗示疗法,如果练习者操作不当,就会人为的诱发为精神病人。虽然一些人事先也知道危险,但由于冥想并没有“安全标准”,所以“出偏”概率依旧很大。“出偏”就是气功范畴内的走火入魔,在医学上指的就是精神疾病。
那么,为什么气功等“实修”很容易走火入魔呢?这是可以从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来说明的。从科学上看,气功修炼就是在做自我心理暗示,类似于“催眠疗法”。这和传销的“洗脑”是一致的。要达到催眠的效果,必须具有两个前提:
一是绝对配合。二是非常相信。
比如,如果南怀瑾这个人一开始就不相信神秘主义,不相信气功、特异功能之类的反常现象,他就不容易进入幻觉。神秘主义与科学、逻辑、理性相互排斥,一旦人掌握了科学、逻辑、理性,他就自然会对神秘主义产生怀疑,这样他在体验“真气”的时候,就不能做到心无旁骛。也就是没有入静。
请严格注意,所有的宗教修行,都强调一个“静”字。通常以“冥想”“入定”的方式,将自己全部的精神力注入观官。而心理学和医学证明,一个人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中,将有大概率导致精神幻觉,经常做这种体验的人会得精神疾病。著名心理学家,瑞士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指出:冥想会导致潜意识进入错乱。为什么会这样呢?与人的进化有关。人的文明史其实很短暂,也就10000年左右。在史前,人类则有几百万年与大自然搏斗的惨痛经历,毒蛇猛兽和自然灾害很容易夺走人的生命。一个原始人经常面临着各种生存的生死考验,可谓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由于自然界的伟力在他眼中强大而不可测,他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导致心理压力极大,潜意识中就产生幻觉,幻想着世界上各种不可战胜的超自然之力。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由于对自然界的征服越来越多,人类接触的客观因素越来越多,这种原始人的潜意识就被压制住了。但由于基因的传递,种子并不能被彻底消除。一旦人类进入过于专注的冥想的精神世界,潜意识中祖先们经历过的种种幻觉就会被激发。幻觉又导致了人的生理现象。这也是印度的一些修炼者为什么总说可以与“神”沟通的原因。
而一些人认为,宇宙和生命科学需要“实修”才能领悟,就是异想天开了。比如南怀瑾的一种冥想法,其实本质上是通过控制呼吸频率,改变体内一氧化碳的浓度,造成人的脑部产生幻觉。越是安静的幻觉,越诱发和加剧这种幻觉效应。幻觉不是领悟宇宙和生命科学的途径,只能导致高风险的精神疾病。现代科学解释某些现象有限,但方法路径是正确的,只要日积月累就能解决真相,我们不能因为暂时无法解释所有的现象,就迷信所谓的主观式的“修行”“实证”。实际上科学早就把人的生理现象解释的清清楚楚,严格证明人体不存在“外气”,而一些人把“人体生命科学”这种早就被证实的伪科学理解成神秘的“未解之谜”,以至于迷信科学方法以外的“实修”。走上错误的路子,只能越走越错,越来越偏离真相。
练习气功也是遵循了“安静”这个基本原理。所有的气功都非常强调练习过程要保持安静,习练人员要心无旁骛,将心身整个儿陷入进去。他们可以体察到“真气”在某些部位“流动”,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幻觉。
但如果他们原本就不信气功有“外气”,即使做了专注地修炼,也不会体验到“真气”。这个就是人们“先入为主”的效果。我举一个例子:有些人抬头看天,说天上的一朵云彩像菩萨。这是这些人“先入为主”的相信“菩萨就是长这个样”,所以认定云彩像菩萨。可以说,是认定“菩萨就是这个样子”在前,认定“云彩像菩萨”在后。如果他们这辈子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的教义,不知道菩萨,自然不会说出这样的比喻。同样,气功练习者原本就相信一定有“外气”,既然事先承认了“外气”的存在,他们在练习的时候,心理暗示就会催化出心理和生理反应,让他们体验到“真气”在经络中流动。于是,他们就误以为:我这个是在做实修。
伪实修
那么,心理暗示为什么会导致这种伪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呢?
依据心理学和医学的解释,人类进化出了八种感觉,包括听觉、嗅觉、味觉、视觉、触觉五种最基础的生理感觉。这些感觉直接指向外界,主要是感知外界是怎么样的。这五种感觉给人的大脑提供了95~96%的信息。但除了这五种基础感觉,还另有三种感觉,但是指向人的身体内部,包括机体感、平衡感、内脏感。比如,当人类饥肠辘辘、体弱多病、晕车晕船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这三种感觉。这三种感觉被心理学家称之为“黑暗感受”。科学家证明,只要适当地诱导,就可以模拟出这些感觉。一个人在不入定、无冥想的状态下,是不会体验到它们的,除非是饥饿或者生病晕车。但如果人做了专注的冥想,大脑神经元就会发射模拟信号,激发人的这种原本不清晰的“黑暗感受”。而所谓的“真气”,就是人对原本体内不清晰的虚幻感觉的催动。归根到底,气功练习者的“气感应”源于人工的诱发出生理上的虚幻感受,它们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这种感觉体验多了,就特别容易产生精神疾病。一些研究资料表明,气功练习的时间越久,这种危险性就越大。
其实,除了入定和冥想,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诱发人进入幻觉。比如,特定的图像、声音都可以做到。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这些元素都可以诱发修炼者进入心理幻境,而那些人却以为这是在“与神沟通”。比如,在一些偏僻的村落中,某个人突然扮演起了过世者,他似乎对过世者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被认为是“轮回转世”。这首先是山村偏僻且人们迷信,这个人原本就信“轮回转世”,他在被某些图像、声音刺激之后,就会出现精神上的幻觉。还有一些职业巫师,并不仅是“假扮”那么简单,他们由于长时间接触神秘主义文化,出现了人格的裂变和畸形,已经分不清现实和主观。国外的研究人员把他们称之为剧化型人格障碍患者,他们已经分不清真与假的界限,随时会扮演另外的角色。他们也是人工诱发的精神疾病。
可以说,南怀瑾的“实修”完全就是自我欺骗的把式,这一套也只能忽悠他的信徒,对于真正的有科学素养的人来说,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实修”既不严谨,也无相关性,到处都是破绽。他的个人实修是没有价值的伪实践,与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实践没有任何联系。他的那一套宗教式的实修,绝对不是真实践,而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很多药物致幻剂和心理催眠,也能达到南怀瑾所谓的那种精神体验。真正的践行实修是什么?是按照严格的科学规范来设计一整套严密的验证体系,而不是打个座、吐纳几回就叫做实修。而迷恋修行的人们,往往都是这种主观的状态,他们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误把心理暗示效应当成是“实修”。
至于吹捧南怀瑾“博学”,更是不值一哂。做学问的关键所在,不在于是否“博学”,而在于懂得寻找正确的知识,正确的理解知识,以及正确的创造知识。不是看了几百本良莠不齐的杂书,然后乱扯一气、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就能称之厉害。
人与类聚,南怀瑾与他拥有的这些粉丝,本就是“对口”“对症”,这就是市场需求。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当社会上一种原本占据统治地位的信仰退潮,必然会涌现其他信仰,来填充人们的心灵需求。即使没有南怀瑾,也还会有北怀瑾、东怀瑾。这是信仰竞争激烈的混乱时代,迷茫的国人因为“失去”太多而渴望“获得”。神秘主义思想恰巧在旧信仰退潮期强势入侵,打着“重振国学”的旗号,与渴望它的人一拍即合,最终赢得了很大一部分市场。
作者:怀疑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