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中央下定决心,转基因谣言立即灰飞烟灭


作者:怀疑探索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昨天早上的7:14,一位朋友将一则信息转入群中。他询问道:
这条消息来自小区的群,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觉得是别有用心的人编的。请诸位老师判断一下避免大伙上当受骗!
他转发的信息大意是说:
以下10个国家宣布取消所有检疫程序,取消新冠病毒检测和取消强制疫苗接种,并认为新冠病毒只是一种季节性流感。德国科学家向德国卫生部保证:如果所有人每天用半热的盐水漱口数次清嗓子,那么病毒将在一周内在整个德国完全消除。
就在他转发后不久,短短的10分钟以内,就有七位朋友迅速做出了解答。
其中一位朋友说:第一次发现这段文字,的确是在小区群里。我想这样的谣文,应该不会出现在我们这样高规格的科学群内。幸亏看到最后,转发者最后还加了一段
他立即也上传了辟谣的截图。

上传了辟谣的截图
而另外一位朋友则说:这还用存疑啊,这么明显的谣言!这有两个假设,一个是病毒只在咽喉表面黏膜有,二是盐水可以100%杀灭病毒。用常识就知道明显是扯淡。
而一位朋友则指出,这文中所谓的“德国科学家”,全部是语焉不详的人物。实际上他进行了查证,发现这些“科学家”都是虚构出来的。“文中‘德国科学家’是具体哪几位?即使他们要建言,那也是发论文,当是民科找科技部呢,阐述都不清楚。”
而另外一位朋友则直接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起了这则信息为什么不成立的。
也就短短十分钟不到,这样一则在社会上流传了很广的谣言,就被扒得体无完肤。这多亏了他拥有一个高素质的群,有一群高科学素养的群友。
普通人快速鉴别谣言的捷径是什么?就是拥有一个像样的群,一个可以得到正确答案的群。这个群的负责人,必须是拥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解答绝大多数常识性问题,更具备较强的学习和分析能力。
但问题在于:举目神州大地,有多少个这样高素质的科学群?
我敢说,上限不会超过3000个。
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拥有无数个群,但真正可以澄清谣言的群,居然不足3000个。
假设每个群平均拥有300个群员,以上限3000个群计算,而且假如群员不重叠,也就是900000个人。
14亿人,90万人。请对比一下。
我又想起,不久前一个网民在我的科普文章下面留了谣言,我私信他,告诉他“这是谣言”。见私信的截图。

我通过私信进行义务科普
我有颈椎病,牺牲自己的健康、精力、时间,通过私信的方法去做义务科普,一年又能影响多少人?
实际上效果是很小的。
在我的想象中,未来的网络世界应该是这样的:
当一个网民,他浏览某一个网页超过一定的时间,而这个网页上所表达的内容涉及虚假或者争议时,人工智能将自动做出这样的事情:
1,自动向该网民的手机和邮箱发送官方认证的辟谣信息,或者其他不同的说法。
2,按照这个网民浏览时间的长短和频次,计算他对该话题感兴趣的程度,随后发送更多的辟谣信息。比如,这个网民浏览有争议话题的频率为低,发送辟谣信息1次,频率为较高,发送辟谣信息5次。
对于经常发表谣言的自媒体账号,人工智能以全球大数据、专家团、sci为依据,判断谣言的等级指数,并做出自动反应。比如,某一个自媒体账号在一年以内连续两次发表高等级谣言信息,就会被人工智能判罚为封号,其个人社会信用分扣分。
从理论上来说,上述想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无非是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但那个毕竟属于“未来”,起码在未来三四十年内,我们还看不见这样的可能性。
那么,真的对谣言就束手无策了吗?如果人民群众有一个快速获得信息鉴别的机构,一个值得信赖的机构,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冤假错案。像崔快鹿这样的伪君子,就不能在社会上兴风作浪。
有人说,你的意思是让全国老百姓都进科学群吗?这怎么可能呢?

科教才能兴国
确实很有困难,属于“异想天开”。我想到了六个困难:
第一,有些科学群是伪科学群,说不定还会宣传伪科学。
第二,即使是科研工作人员,也未必都拥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说不定他们自己也比较迷信,那样反而适得其反。
第三,较高素养的科学群,数量上非常稀少,肯定不敷使用。
第四,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关心柴米油盐的普通人,对娱乐八卦关注才是主流,他们未必对科学感兴趣,凭什么让他们进科学群?
第五,即使是较高科学素养的科学群,群友们答疑解惑也完全是个人兴趣,完全是义务的。他们凭什么一定要给民众答疑解惑?
第六,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决定“科学素养”?
上述六个困难上客观存在的,但我也有自己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可能是“不切实际”的,但我是浪漫主义者,勇于提出建议。我的建议是:
中央牵头,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所有的党员必须进入科学群。
全国有9000万党员。
全国所有的国家公务机构、事业单位、国企,都应该要求党员加入科学群。
科学群的具体负责方,应该是中国科协和科技部。
先组织专家成员,建立100~300个中央级科学群。每个群的成员,必须包括下面几种人:
国家网信部门实权人物,国家安全部门、公安部反邪教、反诈骗机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专家,至少有两位院士直接坐镇。
然后,每个省,每个市、县、企事业单位,都应该有不同等级的群。所有的群,都由当地的科协工作人员负责。
所有的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必须加入这些群,一个人可以加入多个群,负责科普工作。
你身在其位,就得办事。
哪个办事办得好,国家会给予相应的奖励。而且是大大的重奖。
如果某个较低等级的群负责人,他自己遇见了不能解答的问题,他可以向平行或者更高等级的群求助。
高等级的群,定期向低等级的群传递各类辟谣信息。
纳入考核制度。
群员每日“打卡”。
想想看,如果有9000万人每天接触科学信息,即使是对科学不感兴趣的人,他们也会逐渐对伪科学、反科学、虚假谣言产生警惕感。可能他们中很多人依然不会懂得鉴别谣言,但起码多了一个直接询问的通道。自己搞不懂,就问群负责人,群负责人问专家。特别是负责网络管理的官方工作人员,他们经过了长期的科学熏陶,他们治理网络谣言,就更加得心应手。
就先从9000万党员开始,逐渐推向全国14亿人。
上述建议,完全是我个人的想法。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写到这里,手机又响了,又有一位朋友请我鉴别信息的真伪。

朋友发来的信息
虚假信息何其多哉……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