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


这里不论观点对错,仅收集网友对科普作家汪诘的支持言论,为的是以后出书(《中国科普史》)好有个资料。
本人不倾向于任何一方的观点,仅为记录历史。
网友留言
1,赞同强制隔离的,城市停摆的,应该试试下岗失业潮的厉害 当你没有工作无法赚钱养活自己的时候,病毒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2,这种声音早点多点就好了,现在有点迟,不过这也是个机会,让更多人看到,放平心态不恐慌。还有要看看这文章能活多久,能活的越久越说明政策的改变。
3,谢谢你的文字,让一位焦虑不安的宝妈看完觉得舒畅了很多。但是,目前阳性隔离管控政策却并没有改变,不知道会变吗?
4,现在不仅仅是上海,而是整个中国,都需要这样理性的声音,而不是所谓“一大盘棋”的思维。
5,很多人一看特效药来源于美国,就无脑的抵制,这很不好。做人、做事,都不能极端。
6,张文宏、中山医院等不同传染病学专家和文中的疾控中心专家都不算科学吗?不知道留言里那些还质疑的有没有读懂文章;说外溢影响到你们的,那是你们当地层层加码的政策影响的,再说回老家的很多是你们老乡,不是上海引起的~
7,上海本来就不缺物资和医疗,缺的是部分人的脑子和良心。
8,哈哈哈,您的音频我早三小时就在很多群传播了,科学有故事也一直在听。
现在太需要传播真相了,如果早上的疾控朱医生是第一吹哨人,您就是第二位
9,常州这捉到上海回来的5000块,汪老师说的没错,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过度防疫苦的只是为了生活的老百姓。有些话不能说
10,请让科学发声,理性、客观、务实地对待疫情!
11,感觉前期的宣传太过头的,让人们的感觉新冠非常可怕,妖魔化太严重了,目前的观念很难扭转!

12,上海不是要躺平,而是用科学的态度还原病毒的真面目,及时调整防疫策略和效率。把医疗资源释放给需要的人(其他疾病和重症患者—目前都没有)。担心外溢的兄弟省份朋友,先多看看科普文章,再想想什么叫层层加码,你们也只是在被反复折腾,风一吹就封闭全员核酸,草一动又要来一遍。这很难称为科学防疫。
13,这才是科学理性的看待疫情,但是现在说真话太难了。
14,科学的理解新冠就不可怕,但夏虫们无法理解科学
15,完全同意您的观点!奥米克戎就是一个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和初期完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性质完全不同,可以说是两种类态的疾病!
16,汪老师的科学求真态度那是有目共睹的。
唯一的希望就是汪老师真的要注意安全,现在网暴太厉害,不希望汪老师因为受到影响。(希望汪老师看到)
17,疫情紧张,谣言满天飞。此时汪老师这一篇,真的是展现了科普人的责任与担当
18,汪诘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科普作家,他知乎专栏里300多个科普视频我都一一看过(听过),是我上下班开车途中的精神食粮。他客观理性,愿意沉下心来做考据,不唯众不媚俗,把艰深的科学知识用平白的话普及给大众,在这眼球经济的自媒体时代,绝对是一股清流!而今天,我更看到了他侠肝义胆、无上勇气的一面!谁说文人清流百无一用啊!第一次回复,也是不吐不快啊!
19,现在很多大众对这个病毒不是不了解,因为没有做过相关的教育和宣传,引发了巨大的恐慌,这方面的工作的确滞后了。希望作者这样的科普要加强起来。
20,曾经与汪诘老师有过一次短暂交集,记得是知乎的一次活动。您对科学精神的阐述,至今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新冠只是病毒,我们认识它需要的是科学。病毒如何对待,也是需要科学的防疫。支持您!
21,这种观点越来越普遍,老百姓都希望早点能够解封,现在的病毒是越来越轻了,绝大部分人都能够顺利克服,极少部分一些基础病患者可能会熬不过去,前两年应对病毒厉害的那套政策应该改变一下。
22,尊重科学的高素质市民群体,敢说实话敢担当的专业人士,财政状况首屈一指的经济实力,能拨乱反正的政治地位,原本上海防疫模式才是希望之光。
23,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院士认为:新冠肺炎由寒湿之疫邪引起,属于寒湿疫。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刘景源教授则认为:新冠肺炎的辨证要看时节,比如夏天爆发的新冠肺炎不是寒湿疫,而是温热疫。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则认为:新冠肺炎跟他们所争论的寒热没有太大关系,应该定性为湿毒疫,有湿邪郁肺、邪热壅肺、邪毒闭肺、内闭外脱四个中医证型。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杨力教授认为:新冠肺炎确实跟寒热有关,比如冬瘟是湿疫而非火疫。
武汉大学医学院宋恩峰教授认为:新冠肺炎属于“湿、热、虚、毒、淤”五种,跟寒无关,是邪气感染和人体正气斗争的结果。
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也不认同寒湿疫之论,他认为:新冠肺炎属于湿热疫,属于中医温病的“瘟疫”范畴。
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认为:有专家将此次疫病定性为寒症,这是不准确的,此次新冠肺炎应该属于温热浊毒。
请问,哪个理论更加正确?
24,回答文民的提问,香港死亡的基本是老年人且没有接种疫苗并伴有基础病的,上海疫苗接种率高,老人接种也不少。
25,留言说香港的,香港现在的情况已经大大好转了。可以看看港漂圈这个公号发的文章。
26,作者没说不治疗啊!只是说给选择,轻症的自己在家,不去挤兑医疗资源。当然有可能有重症!但现在挤兑的情况,真有重症都不一定能得到妥善的救治!!还看不清吗?多数人不用治也能好,把治疗机会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27,作者大大,你说出了我的心声,每当我对家里的微信群诉说这些,没人睬我的,哪怕远在外国的侄女,也说新冠不可怕,没人回应,都避而不谈,我不知国人怎么了?科学对待,理性对待,就这么难吗?
28,作为一个旅游从业者 接送太多境外客户和对接境外同业 其实这三年遇到不少感染了阳性了 大部分多喝水自己居家隔离7-13天左右自愈 感染症状大多数咳嗽 偶尔发烧 无嗅觉味觉或者不明显 吃药的很少 入境确诊的也大多数是吸氧 没有什么特别吃药 我只能说 不夸大不惧怕科学并理性对待 目前没听说后遗症 有的康复了还去了西藏等地方游玩 ,也没感觉心肺功能变差 ,疫情防控常态化,心态平和化,很重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