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怀疑探索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昨天我很郁闷。但其实我也早有心理准备。张洪林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气功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教授,世界卫生组织气功顾问。他也是著名的反伪、反邪人士,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无神论学会、中国宗教学会、北京反邪教协会等理事。最近他偶尔对我说了一句:
“你认识出版圈子的朋友吗?我打算把我这些年写的百篇自传体回忆录为主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勤奋学习拼搏和科研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上揭批伪气功、特异功能、邪教的故事出版。”
我记下了张教授的这句话,立即就去联系出版社。因为我之前有了经验——三年前我也是要出版一本科普合集,因为里面少量涉及到宗教话题,结果联系了50余家出版社最终未果,大陆所有的出版社都不能接,除非是到香港出版——这次我直接找了国内两家最具有实力和知名度的出版社。名字我就不说了,总之他们出版的书非常有口碑,而且单位的级别非常高。我联系了这两家出版社的编辑,当然也是客客气气的,但是当我把张洪林教授的要求提出来时,对方就犹豫了。
中国中医科学院气功研究室主任张洪林教授
一家出版社直接说,这是中医类,他们单位没有出版中医书籍的资质。我解释说,虽然张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但是他写作内容完全可以归纳于自然科学,用不着归于医学类。我还特意转载了张教授的一部分文章给他。对方说,这样吧,我发给领导看看。明天等消息。结果第二天他告诉我说,我们的领导讲了,气功、特异功能话题太敏感,出版社不敢接。
还有一家出版社倒是有出版医学书籍的资质,但是也碰壁。对方负责人对我说,“我们社里面对这类书和选题有严格的'红线'”。他说,万分抱歉,理解我的心情,但是单位领导第一要求就是求稳,像这类涉及气功、特异功能的书,他们是万万不敢碰的,“选题第一关就过不去”。对方还说,建议我找中医系统内部的出版社。
正好我也认识中医内部的出版社,于是我就去联系(其实这时候我猜到可能也不行)。一个负责人说:我们出版社现在如履薄冰,气功类都是敏感题材,我帮你争取一下,但是我个人很不乐观。
我把这个遗憾告诉了张洪林教授,对他说:我已经帮你联系了国内最出名的几家出版社,如果它们不愿意,那么再找其他出版社也是多余的了。
张教授对我表示感谢。同时也指出,虽然他是中医教授,但是他的文章绝大多数涉及的是自然科学和科学方法,完全可以归纳于自然科学类。他对我说:
出版社态度是预料到的,他们自己把自己给吓唬住了。我那几篇涉及气功的科普文章,主要是揭批伪科学、伪气功的,是纯粹的科学普及文章,而且发表在国家主流网站上。我的几篇揭批邪教的文章,都在中国政法委的中国反邪教官方网站发表过,没有一点儿政治问题。......没什么,慢慢寻找慧眼识珠的人吧。
我对张教授说:哎!和我当年的出书经历一样,一涉及宗教、气功,个个都不敢出。其实他们不了解,这些内容根本没有风险。
我建议张教授再去联系某个人,“可能他会有办法”。正好张教授也有此人的联系方式。
习五一教授
我追忆起了习五一教授当年出书的艰辛。
这位习五一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学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宗教学评审专家、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她先后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按道理说,以习五一这样的资历,出版一本书还不是手到擒来?但恰恰相反,就因为她要出版的书籍内容涉及到宗教和无神论,出版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系列。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系列(习五一主编)
在我的印象中,市面上近20年来能够公开出版的涉及宗教批评的书籍,也就仅此一个系列。(朋友们如何看见别的,请告诉我。)
当年我和施展也为出科普合集亲自找过习五一教授,习五一鼓励我“万事开头难”,但这些年过去了,我还是那样的“难”......“开头”还遥遥无期。
张洪林教授对此也深有感慨。他指出:社会上迷信风气之所以泛滥,总是出现极端愚昧现象,也与真正的科普书籍不能问世有关。某些负责人为了自己“平安无事”走极端,宁可“错杀一千”,这种懒政不作为的现象也应该批判。
我对张教授说:
“书店现在根本买不到稍微具有批判的科普书籍。怪不得社会迷信成为了主流风气。
我曾经走进任意几家书店,显眼处星云和尚的书到处都是。还有一本某某出版社的书,封面上公然印刷着这样的话:'爱因斯坦说:科学的尽头是佛学。'这样毫无逻辑、让人啼笑皆非、与事实南辕北辙的谣言,居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印在书封面上,在新华书店出售。
学校只教授数理化,从来不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的训练和教育。这造成很多学历很高的人也非常迷信。相关部门对科普仅停留在“开一个公众号,找几个专家写文章”的层面,我看了很多,基本上都是介绍说烂了的科学知识,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科普、过度科普。但却不重视介绍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方法。”
我继续说:
“更关键的是,根本就没有重视如何搞好科普。就说转基因,我们科普了30年了,但是收效甚微。其实要科普好很容易,先要堵住谣言的源头。国家只要规定“不具备分子育种专业研究生资质的,一律不得发表涉及转基因的题材”,那什么问题就解决了。转基因怎么样那是科学,专业的话题,留给专业人士解释。
就像今日头条,早就做出了明确规定,没有医生执照的人是不能写涉及医学健康的文章的。今日头条这样做就非常好。堵住了散播谎言的毒胰,科普才能发挥作用。要不然科普工作者辛辛苦苦科普了30年,崔快鹿随随便便转发一则谣言,科普者的多年辛劳就全部白费了。”
张洪林教授表示认同。他说: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慢慢向前拱吧!
我则笑着说:
日拱一卒。
作者:怀疑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