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坦荡荡 ,妙手补天女娲惭 。
惊涛骇浪苍龙立 ,吐纳九州风云激。
笑傲天穹对日月 ,热血丹心抛残躯。
为国忍将生死付 ,一腔浩气满乾坤。
网舆狂飙疾带雨 ,乱云横渡我争先。
开创纪元袁老赞 ,翻遍青史有几人?
生死坦荡真硬汉 ,山河巍巍一昆仑。
巍巍丰碑永不朽 ,耿耿忠心是国魂。
后世莘莘当效仿 ,我今有幸共天地!
这首诗赠与黄大昉先生。“怀疑探索者”写于2021年7月7日晚。
黄大昉为转基因补上科学启蒙一课
文章来源:基因农业网-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布时间:2014-07-12
作者:黄大昉
链接:
https://bri.caas.cn/kxzb/kpwz/76473.htm
转基因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遗传物质即DNA进行重组、修饰,从而改变基因组构成以获得新的性状。由于转基因技术能打破不同物种之间天然杂交的屏障而实现物种间的基因转移,从而大大拓宽了遗传资源的选择范围,加快了生物育种进程,被誉为新的绿色革命。
然而,如果不加分析,想转什么基因就转什么基因,就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因此,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在这项技术开始发展时就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转基因潜在的风险,进行了大量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工作。
2013年11月24日,黄大昉研究员在为大家讲解转基因技术
以转基因作物为例,正是由于各国实施了规范的、法制化的管理和严格、全面的科学评价,其问世30多年,规模化应用18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品种、种植面积、加工食物种类和食用人群不断扩大,迄今并未发生确有科学证据的转基因食用和环境安全事件。
因此,应当肯定:凡是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世界主流科学界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机构近年都分别指出“转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同样安全”。
尽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不少人仍容易听信渲染转基因有害的种种说法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这一新兴技术缺乏了解,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感到担忧,对如何判别技术争议的是非感到困惑。
要想解开认识上的这个“结”,当前一个重要任务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启蒙。
秉承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这也是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解疑释惑转基因安全争议的重要准则。
现在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现在吃了转基因食品没事,但你不能保证将来子孙后代吃了绝对安全”。
此话乍听似乎有点道理,但从科学角度认真分析,这种说法在思维和认识上存在着悖论和误区。
首先,食品是否安全是个相对概念,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食品。例如,绝大多数人吃了米饭面食都没事,但确实发现个别人食用过敏的事例。
其次,科学上不可能有证明某项技术未来“绝对安全”的试验方法,但现行转基因安全评估设计中纳入了多代繁殖试验、风险评估模型等研究内容,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和预测试验动物后代的安全风险,因而能够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从事物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技术进程中都存在种种不足与风险,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试想如果事事都要等到子孙后代认可才能去做,人类社会能发展到今天吗?
因此,对待转基因科学理性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在积极推动已证明是安全的转基因作物走向应用的同时,深入开展研究,不断提高风险的评估和管控能力,使这项技术不断发展,更加完善。
遵循科学问题评价的基本准则与方法
现代科学发展迅速、门类繁多、社会与公众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但“隔行如隔山”,人们的知识毕竟有限,那么,如何辨别是非,避免陷入认识的误区?答案其实很简单:坚持理性思维与严谨求证的原则,遵循科学界同行评议的方法。
现在关于转基因安全问题的传闻流言甚多,如关于“转基因作物含有危害健康的‘不明病原物’”的流言。
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退休教授唐•胡伯2011年给美国农业部部长写信,声称发现转基因会产生“不明病原物”,据此推测转基因未来会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他还称中国植物检疫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在转基因大豆中也检测到与自己发现相同的“不明蛋白”。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现在胡伯也没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提交任何可供检验的实验数据和共同研究者的名单。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主席、普渡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同行专家近年纷纷指出胡伯所说缺乏科学证据;美国农业部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则汇总了证明其言不实的科学文献。
最近,中国有关研究者也声明自己的试验材料与观察图片均与胡伯所说不同,试验结果与所谓的“致病性”问题并没有关系。显然,胡伯的“发现”经不起推敲而根本无法在科学上立足。
科学启蒙下的转基因发展
我国现代科学发展历史不足百年,没有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经历过天文力学、蒸汽电力等多次科学革命和科学启蒙运动的洗礼。
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如今我国科技可谓跨越发展,日新月异,但应看到,目前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远远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现在不必要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对本职工作以外的科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但只要懂得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基本的科学方法,就不难找到解疑释惑的途径,提高对伪科学、反科学的免疫力。反之,则容易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实践证明转基因技术发展已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然而,国内时起时伏的转基因之争也提示我们,当前应在加快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的同时,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弘扬和科学方法的传播,重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从科学发展规律看,也许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启蒙将会与转基因技术发展终生相伴。
从这个意义讲,转基因争议也是好事,既然不可避免,莫如直面以对,因势利导,补上科学启蒙、科学传播这一课。
黄大昉的其他文章:
《黄大昉研究员:转基因是阴谋还是阳谋?(本文建议收藏)?
《黄大昉研究员:我是转基因推手第一人,不惧怕咒骂》
《黄大昉研究员:转基因食品肯定是安全的》
《黄大昉院士:反科学思潮辨析》
(以上可以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附录:
佟屏亚乱批转基因
文章来源:基因农业网-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布时间:2013-10-28
作者:乔大年
链接:
https://bri.caas.cn/kxzb/kpwz/76439.htm
中国农科院退休研究员佟屏亚乱批转基因。这位早已退休的研究员,在职期间的领域是“农业发展战略”“农业推广”,与分子生物学毫无关系。从其发表言论上看,这位退休的研究员也不懂得什么是转基因,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缺乏根本的了解。
佟屏亚在刚刚结束的“转基因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上说:
“转基因有两个软肋,第一个就是所谓‘增产’。报纸上老在说转基因能增产、能高产,这是最能唬人的。事实上转基因不增产,更谈不上高产。”
这一句话就暴露了老先生的无知,哪位科研人员说过现在能通过转基因“增产”?,就算报纸有报道,那是记者对生物技术的不了解。产量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不可能通过转入一两个基因就明显增产,另一个原因,虽然增产是育种的主要目标,但现阶段我们的粮食产量稳定,还没达到“灾荒”的地步,如果一味追求高产,反而可能出现“粮贱伤农”的现象。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将来利用转基因增产也是必然的。
转基因虽然暂时不能增产,却不代表它没用。现在转基因育种的最大好处是节约成本,提高育种效率。比如说抗虫转基因,节约了喷施农药的成本,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劳动成本。抗除草剂基因,通过喷施除草剂,节约大量的人工除草劳动成本。现在的工业社会里,粮食生产中,人工劳动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所以转基因的推广,肯定会受到农民的欢迎。
佟屏亚还说:“第二个软肋就是所谓‘抗虫基因’。这也是骗人的。实际上孟山都就两个基因,这是专利性很强的。比方说棉花,99年棉虫很厉害,用了孟山都的抗虫基因以后,一个是抗虫了,但是不只一个虫啊,其他虫来了还得打药。水稻有六七种虫子,玉米也有六七种虫子,所以你只转一个基因,这个虫没了另外一个虫可能又来了,各个地方每年都不一样的,所以它是解决不了生产上用农药的问题。”
这位退休的老研究员有严重的逻辑问题。抗虫基因的确是只抗一类虫(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只抗“一个虫”)——鳞翅目害虫,这是最主要的农田害虫。他以为转基因是仙丹啊,种上去所有的虫子都死光光?转基因没那么简单,也没那么神,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一类生物技术。抗虫转基因可以大量减少农药的施用,并不代表一点也不需要农药。每年各地的虫害都不一样,这太正常了,正是因为这样,转的抗虫基因才是抗农田最主要的害虫,且具有广谱性的作用。
再说抗虫基因的专利问题,退休多年的他肯定不知道,抗虫BT基因正是中国拥有专利,中国农科院自主研发的。退一步说,就算利用到国外公司的专利基因,那又能说明什么?你每天用的软件、手机、汽车,哪个没有外国的专利?因为利用到国外的专利就不发展一门高新技术,实在是幼稚。
佟屏亚
基因农业网编辑部评论如下:
这次佟屏亚终于出名啦,但不是因为农业科研成果的研究而出名,而是因为抹黑转基因而出名。这次出名,源于佟屏亚的出色表演。其表演简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自说自话,强词夺理。
佟屏亚自说自话,编造一个“增产基因”名词,然后又强词夺理,指责“转基因高产是一个虚假的宣传”。事实上,作物增产本来就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单纯的增产基因本来就不存在。但是,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为例,其优点就是免耕与密植,免耕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所以,抗除草剂基因不是与产量直接相关的所谓增产基因,但却可以节本增产。
二是危言耸听,无端污蔑。
佟屏亚危言耸听,讲什么以孟山都为首的跨国集团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转基因布局,无端污蔑农科院的科研人员为孟山都为首的跨国集团利益的代言人。但事实是,正是这些“被污蔑为跨国集团利益的代言人”中国农科院的科技人员,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抗虫棉,在国内与孟山都公司抗虫棉进行了十几年的竞争,终于将其完全打出了中国市场。孟山都抗虫棉在中国败走麦城,近几年才转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并迅速占领其国内市场。
三是信口雌黄,无知无畏
佟屏亚信口雌黄地说:有一次在农科院召集的会上,全部转基因专家在坐,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搞一个增产基因,没有人回答我这个问题。实际情况是,当时参加会的主要是生物技术所的专家和几位外请的安委会委员,“全部转基因专家在坐”真是太抬举他啦!当时他问“你们能不能搞一个增产基因”,不是专家不能回答,而是对这位无知无畏的老同志提出的科学素养如此低下的问题,无言以对而已。佟屏亚还信口雌黄称:我是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我们所2005年还没有研究转基因的。实际情况是,作物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抗病毒转基因小麦研究,在2005年之前,在转基因小麦与大豆方面均开展了系统研究。
四是哗众取宠、不知廉耻
佟屏亚身为中国农科院退休研究员,居然为哗众取宠、不知廉耻声称:“为什么科研单位站出来的人不多呢?不是不多,而是不愿意站出来,我如果在位的话我也不说,因为大批的钱都在我这儿呢。”言下之意是,我佟屏亚过去如果有钱就支持转基因,今天为出名就可以抹黑转基因。他以为他自己可以为钱去作自己认为不对的事,其他科研人员也会这样。如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不知廉耻之极。
再批彭光谦与佟屏亚
文章来源:基因农业网-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布时间::2013-10-29
作者:王大元
链接:
https://bri.caas.cn/kxzb/kpwz/76441.htm
2013年10月25日,新华网刊出文章介绍9月29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关于“转基因与国家安全”问题的研讨会。报道说,“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航天科技集团、西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当前我国转基因问题的性质、形势、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新华网电讯之后,出现了另外三篇报道,分别是《彭光谦:若转基因对人民不构成任何危害 我心甘情愿谢罪》《佟屏亚:转基因作物能增产是骗人的!》及《崔快鹿:农业部应精确公布转基因作物种植种类和地区分布以便监督》。
先说一下新华社电讯所提到的这个会议的组织单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吓人,但它不是政府的机构,而是一个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民间学术讨论机构,其观点不代表政府立场。
另外一个问题是:谁参加了会议?除了上面彭、佟、崔三个人的姓名外,新华网电讯没有透露其他与会者姓名。
下面我仅点评这三位发言人的主要观点。
关于彭光谦的文章
彭光谦的文章标题和第一段话就是:“若转基因对人民不构成任何危害,我心甘情愿谢罪”。彭光谦这个甘当谢罪的话,留了逃生的后路。因为彭光谦不敢指明“若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和作物对人民不构成任何危害”。大家都知道,转基因只是一项技术,如同任何其他技术一样,它可以被坏人用来干坏事,所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审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规章制度。用这种口气讲话,一方面在暗示转基因技术的危险性,同时还用文字游戏来为自己开脱。
彭光谦的第二段话说:“我个人觉得转基因问题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不是搞学术争论,学术争论允许各种不同意见,技术问题也可以慢慢探讨”;紧接着说“三个方面的问题,刻不容缓,也容不得半点闪失。一个是生命安全风险,第二是生态安全风险,再一个是国家安全风险。这三大风险客观存在,显而易见”。
彭光谦的这几句话反映了经过林敏等专家对他的转基因八问的错误论点反驳后,实际上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反转观点是错的了,他因此才不愿、不敢在具体问题上来与科学家辩论。问题是彭光谦没有具体指出现在已经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如何引起他说的“三大风险”。科学家喜欢用具体事例和数据来说话,彭光谦拿出这么几句空头话,我们实在无能为力来和他讨论什么“三大风险”。希望彭光谦把这“三大风险”讲得具体一点。
彭光谦的最后一段话:“转基因到底有没有‘内鬼’,有没有利益集团问题?我们转基因要不要纳入立法程序管理,如何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如何让老百姓知道真相?希望各位专家指教。”
这更让人不得要领,是否请彭光谦自己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你认为谁是“内鬼”?下面一张过去在各大网站上经常出现的转基因作物群鬼图,彭光谦先生认为里面那位是“内鬼”?或者你有“新内鬼”的名单?
攻击中国科学家
这个图里有好几名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以及在第一线战斗、抗击孟山都企图控制中国种子市场和食品市场的知名科学家。举一个例子,图中第二行右2的贾士荣教授。当年在朱镕基总理“一定要把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搞上去”的指示下,贾士荣受命协调全国的抗虫转基因棉花研发工作,经过10年的奋战,把孟山都转基因棉在1997年占据中国93%的局面彻底扭转,到2008年,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棉花占据了93%,孟山都的只占7%,来了一个乾坤大颠倒。
截图
而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印度由于没有开发自己的抗虫转基因棉,至今还是全部购买孟山都的抗虫转基因棉。这种事实难道可以完全无视?在反转分子的干扰下,中国大豆市场失守,被美国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控制,令人痛心疾首;现在孟山都正在企图控制中国的玉米市场,中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已经从4年前的零进口发展到目前进口约500万吨的局面,如果反转分子继续干扰,中国玉米市场再次失守,那么我想彭光谦可真要向天下谢罪了。
新华网的这篇电文还指出,“13亿中国人的吃饭及其安全问题,要靠一大批袁隆平式的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解决”。
说得是。但你们知道袁隆平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有一个分子育种试验室, 主要从事水稻转基因的研发吗?袁隆平的一个儿子就是这个实验室的副主任,他也是农学家,正在研究转基因技术,试图为水稻接入一段玉米基因以迅猛提高产量(见成都商报2013年9月23日对袁隆平的专访)。
很奇怪的是你们一方面说要走袁隆平的路,一方面又把5年前攻击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现在又攻击转基因作物的所谓专家佟屏亚(质疑袁隆平“超级水稻”)拉进你们的队伍,作为反对转基因的专家讲话,我确实搞不懂你们是真正支持袁隆平,还是利用袁隆平来为你们做大旗?
对佟屏亚“转基因作物能增产是骗人的”的批判
我昨日已经就佟屏亚说转基因作物不增产做了驳斥, 今天再对佟屏亚的其他论点做一批判。
佟屏亚这篇文章开头的所谓五项事实,实际上就是反对改革开放。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外资企业都根据中国的法律进入中国,我们现在高速公路总长度世界第二,私人用汽车几乎遍及各地,手机每人都有,农业有了极大发展,肉奶蛋乳敞开供应,这些都离不开中央指导下的改革开放政策,佟屏亚的这些言论竟然会被“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和新华社认可,匪夷所思。
佟屏亚说“用了孟山都的抗虫基因以后,一个是抗虫了,但是不只一个虫啊,其他虫来了还得打药”。这种出自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之口的话也太没有水平了。所有农业科技人员都知道,农药也是分类来杀虫的,某一种农药,把它能杀的虫杀了之后,其它虫还是需要用其它农药来杀, 这不是转基因的缺陷,是佟屏亚所说的打农药也有的事实。
佟屏亚的第3个滑稽言论“为什么科研单位站出来的人不多呢?不是不多,而是不愿意站出来,我如果在位的话我也不说,因为大批的钱都在我这儿呢”。啥意思?他出来反对转基因是因为他没有拿到钱,心生妒意而出来积极反转。这里透露出佟屏亚心灵的肮脏:如果佟屏亚拿到科研经费,他也就不会出来反转了。
最后对“崔快鹿:农业部应精确公布转基因作物种植种类和地区分布以便监督”的论调简单回答一句:中国现在没有批准种植转基因玉米、大豆,也没有批准转基因水稻和小麦种植。至于转基因棉花,则已经种植了15年以上了,几乎已经遍及棉花种植区;如果为了“监督”,这个问题你许多年前就应该提出。
作家花千芳:我支持转基因
作者:怀疑探索者
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85796822519513600/
节选:
正如一位周姓爱国作家所言,“中国人曾经错过了早期工业革命时代,造成了百年的伤痛,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所以,今天我们绝对不能再错过以转基因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量子技术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时代。”
而同样著名的爱国正能量作家花千芳,他也明确的表示支持转基因,不再反对。
花千芳本人原本也对转基因的安全性有所疑虑,甚至打算在他的公众号上发表一篇反转基因的文章。但是,他这个人有高度的责任心,生怕由于自己的言行不当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他很谦逊的多方面请教科学界的专业人士,最终决定撤回稿件。
著名爱国正能量作家花千芳
求真务实,一丝不苟,花千芳的这种炽烈的求学态度,恰恰是连一些所谓的大学者都不具备的品质。
作为社会的反面典型,反科学人士们没有基础知识也就罢了,最关键是他们缺乏虚心好问的学习精神,而是看了几篇不三不四的软文谣文,就一味的高呼“坚决反对xxx”“永远支持x老师”。而对于来自科学界的有理有据的权威辟谣,他们的态度就是把头拼命埋进沙子,还把“你们不要枉费心机了,我永远支持崔快鹿老师,把你们科学的一套收起来”这类的话当做口头禅。
对于他们来说,为反而反是信仰,为了反对而积极的传播和制造大量的谣言,捏造科学界和科学爱好者们“拿了好处”等低劣谎言,已经成为他们的本能反应。可以说,为了一己之私,就可以故意歪曲事实的卑劣精神,融入其肮脏的血脉。
知错就改,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而他们并不具备做人的良知。我们这可爱的国家,伟大的中华民族,绝对不能让它们掌控航向,否则航船必然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