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证明:宗教确实不会给世界带来和平


Gewalt im Namen der Götter?
宗教确实不会给世界带来和平,而是世界和平的敌人
宗教经书中使暴力合法化的章句,增强教徒对致命宗教暴力的支持
作者:
鲁德·库普曼斯(Ruud Koopmans) / 艾勒姆·卡诺尔(Eylem Kanol)
鲁德·库普曼斯博士是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WZB)移民、融合、跨国化部主任
艾勒姆·卡诺尔博士是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移民、融合、跨国化部的研究员
【德文原文2021年8月18日发表于德国联邦政治教育中心(bpb)网页,知识共享许可Creative Commons Lizenz CC BY-NC-ND 4.0】
提要:
宗教原教旨主义态度往往被视为解释极端主义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实证证据稀少。为了调查使暴力合法化的经文的作用,WZB的研究人员鲁德·库普曼斯和艾勒姆·卡诺尔对7个国家的8000多名基督教、沙漠地区信仰者和犹太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实验。
综述:
信仰极端分子为了动员追随者并证明自己的行为正当,经常引用声称对信仰的敌人使用暴力合法的经书章节。这样的经外章节是否拥有真正的激励和动员力量,是有争议的。我们通过对欧洲、北美、中东和非洲七个国家的8000名基督教徒、沙漠地区信仰者和犹太教信徒的民调试验,我们调查了使暴力合法化的经文是否真的能强化教徒对宗教暴力的支持。结果显示,人们面对经文中相似的使暴力合法化的引文时,他们对宗教暴力的支持就显著增强。
具有原教旨主义信仰观的人对宗教暴力的支持最为明显。
美化暴力的经文对信徒支持暴力起着重要作用,这一认识应导致去极端化和预防工作的反思,这种工作迄今对暴力的宗教原因和动机仍然暴露不足。
引言
2001年9月11日是世界从未见过的恐怖浪潮的开始。自双子塔和五角大楼遭到袭击以来的二十年中,全世界已有超过18万平民在9万多起恐怖袭击中丧生。这一波恐怖潮中最致命的极端组织属于沙漠地区信仰极端主义的范畴,其中包括基地组织和所谓的...基督教...人员伤亡。西欧的许多致命...另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为加入沙漠地区信仰极端组织,从欧洲前往叙利亚、伊拉克,少数人去了阿富汗、巴基斯坦、车臣和索马里。

这个地区山地众多
但是,宗教动机的暴力上究竟是什么宗教性的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制定有效的反制战略至关重要,但答案是有争议的。可以确定的是,宗教极端分子自称受到宗教文献的启发,动员追随者时经常引用宗教文献。例如,犹太宗教极端分子、蒸发以色列酋长伊扎克·拉宾的凶手伊加尔·埃米尔在法院声明中说,他受到雅亿杀害菲利士将军西西拉的《圣经》故事(士师记14)的启发(Peri 2000)。袭击堕胎诊所或联邦调查局大楼的美国基督教极端分子经常援引为防止不道德行为而杀人的祭司非尼哈(民数记25)为依据(Pratt 2010)。在基地组织1996年8月发表的《致占领两个圣地土地的美国人的圣战宣言》中,乌萨马·本·拉登引用了许多沙漠地区信仰经文中的诗句,包括这节经文:“当禁月逝去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发现以物配主者,就在那里杀戮他们,俘虏他们,围攻他们,在各个要隘侦候他们。”(忏悔,5)
许多学者对宗教动机在宗教暴力上有着因果作用的观点持怀疑态度。相反,他们指出经济状况糟糕、政治边缘化或心理创伤是突出的决定因素(见 Gurr 2006年,Mousseau 2011年:Piazza 2011年,Pargeter 2009年,della Porta 2013,Speckhard 和 Ahkmedova 2006年)。迄今为止,主要是宗教社会学家更愿意将宗教意识形态、特别是原教旨主义的解读视为主要的激励力量(例如.Bruce 2000年)。这场辩论很难用人物访谈或民调的数据来解决,因为很难将实际动机与事后找借口区分开来(Dawson 2019:78)。实验研究更适合证实因果关系。例如,布什曼(Bushman)等人(2007年)已经表明,面对圣经对暴力的描述,基督徒更有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据我们所知,我们的研究是首次将这种实验方法应用于所有三个亚伯拉罕宗教以及广泛的国际数据基础,从而使我们可以就使暴力合法化的经文对教徒支持暴力产生的影响作出可靠的陈述。此外,我们还提出问题,即,三个一神教的信徒是否对经文中要求暴力的呼吁会作出类似的反应,以及它们的影响是否因受访者对信仰的了解和解释而有所不同。
经常有人追随暴力与宗教的真实性质相矛盾的看法,声称施暴者和暴力支持者首先来自对经文内容知之不多的人(如Wiktorowicz 2005年;Neo 等2017年)。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证证据很少,大多是非实验性的,而且并不自洽。Fair、Goldstein 和 Hamza(2017年)就对沙漠地区信仰知识了解程度的作用 - 知识了解程度依据可以明确回答的关于以宗教经文和教义的事实问题衡量 - 在巴基斯坦沙漠地区信仰者中进行了调查,发现,知识多,虽然不是很多,与较少支持不同的沙漠地区信仰暴力组织有关联。然而,Wood(2019年)对ISIS特工的深入访谈和长期观察表明,他们对内部经文和其他用以维护沙漠地区信仰主义世界末日观的宗教文献经常有详细的了解。通过对宗教知识的作用进行跨宗教团体和背景的调查,我们旨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说明对经书内容了解较多的信徒,是否更多或更少受到美化暴力的动员企图的影响。
信仰原教旨主义立场往往被视为极端主义暴力的重要解释因素,但实证证据在这里也很少见。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并发现它与针对其他群体的负面态度密切相关,如同性恋者(如Laythe等人2002年)、其他宗教的追随者(如Glock & Stark 1966年; Altermeyer年),或少数民族(如Eisinga, König & Scheepers年)。少数一些研究也在沙漠地区信仰者身上发现这种关联(如Hunsberger, Owusu & Duck 1999; Koopmans 2015年)。但是,关于原教旨主义与支持暴力之间的联系缺乏严格的实证研究。然而,与原教旨主义密切相关的、对持有其他生活方式和信仰的人的敌对态度,降低支持对这些人施暴的心理抑制门槛,这看起来是说得通的。此外,原教旨主义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坚信对经文的字面解释(Altemeyer 和 Hunsberger 1992年: 118)。因此,我们应该会看到,宗教原教旨主义分子特别容易受到突出圣经或大漠经使用暴力合法的鼓动的影响。
研究策略和数据
为了调查美化暴力的经文的作用,我们对美国、德国、塞浦路斯、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肯尼亚等七个国家的8000多名基督教、沙漠地区信仰者和犹太教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实验。
被调查者的宗教信仰根据“你属于哪个宗教?”这个问题的回答确定。在调查结束时,被调查者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实验组的被调查者面对的是经文中使暴力合法化的一段话。这段话以《圣经》申命记(第17:2-5节)和《大漠经》第5节(第33节)中两节类似的话为基础。经文引用如下:“根据圣经/托辣申命记(17:2-5)/大漠经(5:33),那些在上帝的眼中作乱作恶的人应该被杀死”。给对照组的引文则没有指出文字的经书来源。实验组和对照组都问:“你个人怎么想?在上帝眼中作乱作恶的人应该被杀吗?”五级李克特量表上的答案选项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不等。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我们测试指明暴力合法的经文,是否增加受访者对使用宗教暴力的支持度。
宗教知识的衡量标准是对关于圣经、托辣和大漠经内容的三个多选问题的正确答案数量,这些问题有明确的正确答案。其中之一是,上帝要求亚伯拉罕牺牲的儿子的名字,这是所有三种宗教共同的;其他两个问题是各个宗教特有的,例如,我们问基督徒在五旬节发生了什么,问沙漠地区信仰者天启大王升天发生地是哪里。我们衡量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尺度包括八个经过验证的问题,其中包括关于经文的字面解释、自身信仰的优越性以及宗教戒律优先于世俗法律的问题。必须注意到的是,不论是对原教旨主义的定义还是衡量原教旨主义的要点中,都不包括使用暴力作为达到宗教目的手段这一点。

分析图表
基督徒、沙漠地区信仰者和犹太人在提及和未提及使暴力合法化的经文的情况下支持杀害信仰的敌人的比列(来自所有七个国家的结果)。版权:cc by-nc-nd/4.0/deed.de(Ruud Koopmans & Eylem Kanol)
因为受访者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所以,我们只需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就可以衡量面对暴力合法化经文的效果。图1显示,同意或完全同意“那些在上帝眼中作乱、作恶的人应该被杀死”这一说法的受访者比例。结果显示,引用经文对支持暴力具有一贯和而相当强烈的影响。在所有宗教团体和国家中,对照组平均有18%的受访者支持使用暴力,而在给出经文出处的实验组中,这一比例为30%。图表还显示了宗教之间的重要差异。在沙漠地区信仰者中,没有给出经文出处时支持使用暴力的比例为29%,在实验组中急剧上升至47%。在基督徒和犹太人中,平均支持率较低,对照组的平均支持率分别为9%和3%。与沙漠地区信仰者一样,他们在实验组对暴力的支持率也都更高,但分别只增加到12%和9%,增幅相对较小。

不同样本
德国基督徒、沙漠地区信仰者和犹太人支持杀害信仰的敌人的比例,包括提及和未提及使暴力合法化的经文的情况。版权许可: cc by-nc-nd/4.0/deed.de (Ruud Koopmans & Eylem Kanol))
下一步,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德国的结果上(图2)。与研究中所有基督教和沙漠地区信仰受访者相比,居住在德国的基督徒(2%)和沙漠地区信仰者(5%)对宗教敌人实施暴力的支持度明显较低。然而,沙漠地区信仰者实验组对暴力的支持度增加得更为强烈,达到了16%(基督徒的支持率增长到了3%)。这就是说,我们可以确定,从经书中引导出对所谓的信仰的敌人实施暴力合法,可以成为动员信徒支持宗教暴力的有效战略。这点对三个宗教都适用,但在沙漠地区信仰者受访者表现得最为明显。
经书引语对不同的信仰程度方面产生的效果有多么均质呢?

不同的支持度
不同宗教团体和不同水平的宗教知识(A部分)以及宗教原教旨主义(B部分)在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宗教暴力的支持度。版权许可: cc by-nc-nd/4.0/deed.de (Ruud Koopmans & Eylem Kanol)
图3中A部分显示宗教知识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受访者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暴力的支持程度的比较。这三个宗教的信徒有着截然不同的模式。在犹太人组,宗教知识与较少支持暴力有关联,而对基督徒来说,知识水平低和高的人之间没有显著区别。然而,更熟悉沙漠地区信仰的信仰者明显更多地支持使用暴力。比如,实验组中拥有较好宗教知识的沙漠地区信仰者对使用暴力的支持度最高(52%),而对照组中宗教知识较好的犹太人对暴力的支持度最低(1%)。
图3中的B部分比较原教旨主义和非原教旨主义信徒对暴力的支持。我们对原教旨主义者定义是同意大多数原教旨主义观念的人。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样本中32%的基督徒、49%的沙漠地区信仰者和16%的犹太人可以被称为原教旨主义者。肯尼亚沙漠地区信仰者的原教旨主义者比例最高(80%),德国基督徒的比例最低(9%)。在每个国家,沙漠地区信仰的原教旨主义者比例都高于基督徒和/或犹太人,但黎巴嫩除外,那里的原教旨主义者在基督徒中的比例略高。
原教旨主义与支持暴力之间的联系是强烈和明确的。在对照组中,所有三种宗教的原教旨主义信徒对暴力的支持,至少是非原教旨主义信徒的两倍。引用经文在所有三个宗教的原教旨主义者中的影响也更大。因此,原教旨主义显然与支持暴力有关,这种关系在穆斯林中最为明显。正如我们所料,原教旨主义者也更容易通过引用使暴力合法化的经文受到影响。
结论
为什么宗教极端分子经常引用他们的宗教经文呢?我们的数据基础广泛的实验结果表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战略,因为这非常适合于动员信徒社区支持宗教暴力。我们在犹太人、基督徒和沙漠地区信仰者中都发现了这种效应,但在后者中尤为显著。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宗教原教旨主义与支持暴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原教旨主义信仰观在沙漠地区信仰者中更加普遍,是沙漠地区信仰者对宗教暴力的平均支持程度较高、更容易受到援引经书的暴力呼吁的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原教旨主义相比,宗教知识的作用较低,而且在三种宗教中并不一致。对沙漠地区信仰者来说,对内部经文更了解的人更倾向于支持宗教暴力,在面对相应的内部经文时,更倾向于强化这种支持。
有人可以争辩说,在接触经文引文后同意暴力,并不说明真的赞同暴力,而只是是希望自己表现为一个好的沙漠地区信仰者、基督徒或犹太人。但是,这不能解释宗教之间的差异,因为我们必须假设,基督徒和犹太人也希望自己被看作好信徒。我们的实验表明,只有某些信徒因为引用经文而更强烈地支持暴力,而其他教徒则几乎不受或根本不受美化暴力的经文的影响。即使当"好"信徒的愿望可能发挥作用,三个宗教的信徒似乎在一个好信徒应该采取什么立场以及这一立场是否可以偏离经文的字面意思这一问题上也有很大区别。
我们认为,我们的结果在沙漠地区信仰者中最为明显,这与沙漠地区信仰或大漠经的内在特征无关。然而,三种宗教的信徒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是,他们最近在多大程度上接触到原教旨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认知动员 - 这种动员宣扬对经文进行字面理解的观念、有选择地突出使暴力合法化的经文部分的重要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沙漠地区信仰原教旨主义运动和政权在整个沙漠地区信仰世界呈上升趋势。这就能够通顺地解释,为什么沙漠地区信仰者在当前局势下在对照组中更倾向于支持暴力(反映了宗教极端分子过去动员的累积影响),而且更容易被援引使暴力合法化的经文说服。
这些认知对政治、去激进化和预防工作有重要影响。如果不正视宗教极端主义运动的宗教根源和使暴力合法化的经文的激励力量,就无法有效打击宗教极端主义运动。怯于处理宗教极端主义中的宗教问题,也转移了对寻找宗教答案的必要性的注意力。迫切需要一种主动的、公开动员反对原教旨主义对信仰的解释的对立讨论,以有效冲破宗教极端分子的动员力量。只有大漠寺和大漠超级魔导师明确反对对经文的字面解释并提倡历史解释,这才会成功。我们的结果表明,只要不同时拒绝原教旨主义对宗教内容的诠释,传授有关宗教内容的知识就不是反对暴力和不容忍的有效策略。
文献资料
Altemeyer, B. 2003. Why Do Religious Fundamentalists Tend to Be Prejudice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13 (1): 17–28.
Altemeyer, B., and B. Hunsberger. 1992. Authoritarianism, Religious Fundamentalism, Quest, and Prejudi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2 (2): 113–33.
Bruce, S. 2000. Fundamentalis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Bushman, B. J., R. D. Ridge, E. Das, C. W. Key, and G. L. Busath. 2007. When God Sanctions Killing: Effect of Scriptural Violence on Aggress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8 (3): 204–7.
Dawson, L. L. 2019. Taking Terrorist Accounts of their Motivations Seriously. Perspectives on Terrorism 13 (5): 74-89.
della Porta, D. 2013. Clandestine Political Viol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Eisinga, R., R. Konig, and P. Scheepers. 1995. Orthodox Religious Beliefs and Anti-Semitism: A Replication of Glock and Stark in the Netherlands.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34 (2): 214–23.
Fair, Carol & Goldstein, Jacob & Hamza, Ali. 2016. Research Note: Can Knowledge of Islam Explain Lack of Support for Terrorism? Evidence from Pakistan. Studies in Conflict and Terrorism.
Glock, C. Y., and R. Stark. 1966. Christian Beliefs and Anti-Semitism. New York: Harper & Row.
Gurr, T. R. 2006. "Economic Factors." In The Roots of Terrorism, edited by L. Richardson, 85–101. New York: Routledge.
Hunsberger, Bruce, Vida Owusu, and Robert Duck. 1999. Religion and Prejudice in Ghana and Canada: Religious Fundamentalism, Right-Wi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9 (3): 181–94.
Koopmans, R. 2015. "Religious Fundamentalism and Hostility Against Out-Groups: A Comparison of Muslims and Christians in Western Europe." 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41 (1): 33–57.
Laythe, B., D. G. Finke, R. G. Bringle, and L. A. Kirkpatrick. 2002. Religious Fundamentalism as a Predictor of Prejudice: A Two-Component Model.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41 (4): 623–35.
Mousseau, M. 2011. Urban poverty and support for Islamist terror: Survey results of Muslims in fourteen countries.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48(1), 35–47.
Neo, L. S., M. Khader, J. Ang, G. Ong, and E. Tan. 2017. Developing an Early Screening Guide for Jihadi Terrorism: A Behavioural Analysis of 30 Terror Attacks. Security Journal 30 (1): 227–46.
Peri, Y. 2000. The Assassination of Yitzhak Rabi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iazza, J. A. 2011. Poverty, minority economic discrimination, and domestic terrorism.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48(3), 339–353.
Pratt, D. 2010. Religion and Terrorism: Christian Fundamentalism and Extremism. Terrorism and Political Violence 22 (3): 438–56.
Speckhard, A., & Ahkmedova, K. (2006). The making of a martyr: Chechen suicide terrorism. Studies in Conflict and Terrorism, 29(5), 429–492.
Wiktorowicz, Q. 2005. A Genealogy of Radical Islam. Studies in Conflict & Terrorism 28 (2): 75–97.
Wood, G. 2016. The Way of the Strangers: Encounters with the Islamic State. München: Random House.
译者简介
柏林老怪,宗教研究者,北京大学毕业,曾经在新闻口工作,因为交了德国女友而留在了德国柏林,从事翻译工作。因为又交了一个神学世家的女友而开始了解基督教新教神学,开始了对宗教的专注研究。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研究宗教时更注重从现代神学的角度看宗教,比如用学术态度看经文的形成和宗教的早期历史。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