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往事

  第四十章 拜会

  从别人嘴里,任卫东无意中知道了宋熙宁家的一些情况:爸爸叫宋元春,原是镇里的一位副镇长,那位欣赏他的领导因故下台。靠山一倒,宋元春的官场生涯就此止步。
  权力是有保质期的,一旦过期,就如胶布一样,什么也不能粘了。失去权力的人,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甚至还不如普通人。
  普通人没有起落,内心平淡如水,心里没落差。有权的人一旦失去权力,进取心如潮水一样骤然消退,巨大的落差会让心理失衡,心理扭曲,特别是无人排解的情况下。
  后来,宋元春什么正事也不问,实际上即使过问,也无人搭理。于是乎,高兴时去镇里点点卯,站站摊,显示自己还存在,很多时候卯也懒得去点。
  妈妈叫董丽文,是一位教师,在镇上一家小学教语文。她家三个孩子,宋熙宁上边有个哥哥,在外地工作结婚成家了。还有一个妹妹,现在上大学二年级。
  (接上楼)

  以前有人给宋熙宁介绍过对象,却没一个人能够闯进她心里。自那天晚上,因为歹徒遇到任卫东以后,心里泛起涟漪。
  原以为恋爱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人,可几年下来没有碰到的。不少热心人上门说亲,加之老人也催,就觉得媒人介绍也是一种途径。反正自己做主,不喜欢的不同意。
  没想到,这次媒人却让自己再次遇见任卫东,认定他就是老天赐给的。
  这就是缘分,上天让你我相遇,不管是奇遇还是传奇,也不管是上苍眷顾还是月老牵线,心里有了你,我就感谢相遇,你就这样悄悄地走进我的生命里,走进我的心灵深处,无声无息,拨动了我原本波澜不惊的心弦。
  虽沉默已久,却为等待有你。是你震颤了我的灵魂,让我的人生谱出最美恋曲。不遇见你,就不知道这世上还会有这样一个人,让自己牵肠挂肚,纵有千言万语,只想说一句,有你真好。感谢遇见,感谢缘分。从此,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珍惜自己的心声,善待自己的选择。
  (接上楼)

  第二天上井后,任卫东去商店买了两条红塔山的香烟,两瓶精装的杏花村,二斤日照绿茶。
  晚上,咨询了隔壁年龄大点的师傅,人家说最好买点粉条,寓意长长久久,顺顺利利。还开玩笑地道,你真会挑日子,明天就是阴历初六,未来的丈母娘老丈人一定能够看中你,六六大顺嘛。
  又借了一辆同事的自行车,准备用它驮着那些东西。一个人可提不了这么多,也不好提。
  第三天,再过几天就是秋分,天气格外凉爽。
  吃过早饭,去集市买两只鸡,两条鱼,二斤粉条,回到宿舍准备去宋熙宁家。
  没想到,宋熙宁却骑着她那辆女式长征牌自行车来了。走廊上的任卫东连忙下楼,一脸笑容迎上去:“你怎么来了?吃饭了吗?”
  “怎么来了?我不来,你知道家在哪里。早吃了,你呢?”锁上自行车,宋熙宁拔下钥匙,回头笑着反问。
  (接上楼)

  “吃了。呵呵,这点事,它能难住我?那晚上送你回家,就知道了大体位置,具体哪一家,肯定不知道。不过鼻子下面有张嘴,问问就知道了。”任卫东笑道。
  “那可不行!现在还不能让满世界都知道我有对象了,那多不好意思啊。”宋熙宁扭扭捏捏地道。
  哈哈,有这小心思,你也是个小女人。任卫东心道:现在来找我,还要领着我去自己家,别人不会不看到的。再说这也没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找对象又不丢人。
  上得楼来,进入宿舍,看到这些东西,宋熙宁道:“这么多。有必要吗?再说,你自己拿得了嘛?”
  “这不,怕我弄不了,你来帮忙了。”任卫东笑了笑道。
  “贫嘴!还没见过你这样的,很会给自己找台阶下。”宋熙宁嘴一撇,挖苦道。
  烟酒茶,放一个兜里,鸡鱼和粉条另提着,锁门下楼。宋熙宁骑车在前,任卫东随后。
  (接上楼)

  不长时间,来到镇政府旁边的几栋楼前。三栋楼房,四层楼,每栋三个单元。宋熙宁家就在北边那栋楼。
  骑车来到中间那个单元,下车锁好,宋熙宁看一眼任卫东道:“走吧,上楼。”
  “嗯。”整理一下衣服,任卫东随口答应。
  走在上楼的阶梯上,任卫东心“砰砰”直跳,不知道两个老人能不能看上自己。管它呢,该死该活卵朝上。这个节骨眼上,任卫东心里竟然冒出了这么一句粗话。既然来了,不能退缩,好在宋熙宁心向自己。
  迈开大步,提着东西,任卫东跟着宋熙宁来到三楼。
  “当当当”三声,随着敲门声,一位近五十岁,中等个头、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打开房门。
  “爸爸。”宋熙宁笑着看向中年人喊道,然后朝任卫东看了一眼,“这是任卫东。”
  这个中年人看任卫东一眼,又看他手里提的一大堆东西,热情地道:“快!请进。”
  (接上楼)

  “叔叔,您好。”任卫东笑着喊道,进门随手把物品放至地板。
  室内一尘不染,家具摆得井井有条。
  宋元春边让座边心道,小伙子相貌堂堂,帅气精神,还那么仗义,心里有了几份喜欢。
  宋元春坚持把任卫东让至上座,任卫东哪肯,只是坐在茶几旁的一个木制椅子上。看任卫东如此,宋元春心里又是一喜,这小伙子懂事。嗯,不错。随后自己也坐在了一个小椅子上。
  “爸,妈呢?”把手中的东西提至阳台,没发现妈妈,宋熙宁问道。
  “下楼了,快回来了。”收拾着茶壶茶碗,宋元春回道。
  “买什么东西啊?不用那么忙活,卫东又不是外人。”宋熙宁说着,从塑料兜里拿出烟酒茶,对宋元春道:“爸,这是卫东给您买的酒和烟,还有茶叶,鸡鱼放厨房里了。”
  早就看见这些了,宋元春嘴里却道:“来就来呗,买什么东西,就是空手来,我们也欢迎啊!”
  (接上楼)

  任卫东接过他手里的茶壶,倒三杯茶,对宋元春笑道:“叔叔,也没什么,一点儿心意。”
  “好好好,坐下。”宋元春端起茶杯,嘴唇“嗤嗤”地吹着茶末,笑道。
  说话见,一位满头卷发,穿着利落,面慈相和的中年女人打开房门进来,宋熙宁走上前去,接过她手里的东西,道:“妈,卫东来了。卫东,这是我妈。”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四十一章 能干好

  听到宋熙宁的声音,任卫东赶忙起身,向前一小步,恭恭敬敬地对女人道:“阿姨好,我是任卫东。”
  这小伙子身材魁梧,一表人才,坐落大方,说话流利,越看越让人喜欢,董丽文笑道:“坐下坐下。”放下东西,洗手回来,坐在茶几旁的一个小木椅上。
  任卫东倒一杯茶,双手端到董丽文跟前:“阿姨,您请喝水。”
  随身给宋元春杯里加上水,待董丽文喝一口又倒上,任卫东再给宋熙宁和自己杯里添上,拎起暖瓶给茶壶加了水,随后坐下。
  “先坐着喝水,我去外边褪鸡毛。”抬头一看墙上的时钟指向十点半,宋元春起身对任卫东道。
  “我去吧,叔叔。”任卫东站起来。
  宋元春心道,第一次上门,说什么也不能让你去,别人知道会笑话的,就笑道:“我去吧,你喝水。”说完,去厨房提着鸡开门而去。
  (接上楼)

  宋熙宁与董丽文搭下手,一桌子有鸡有鱼的好菜,端上桌来。
  打开那瓶珍藏多年的郎酒,宋元春喜笑颜开地邀请任卫东上座。他怎敢坐那里,也不能坐那里,恭敬地把宋元春让到主座。又诚心把董丽文让到副座,董丽文自是不肯,非要任卫东坐不可,宋熙宁支持母亲,任卫东只得作罢。
  宋元春没事自己就喝两口,拿过酒瓶启开,就要给自己倒酒。嘴角一歪,心里一笑,准女婿来了,怎能先给自己倒啊,又把瓶子拿到任卫东跟前,欲要给他倒酒。
  任卫东哪肯这样,接过酒瓶,首先给宋元春倒了一杯,又给董丽文、宋熙宁各倒了一杯,然后才给自己倒上。
  董丽文、宋熙宁母女不喝酒,把酒杯放在一边。
  酒香肴美,气氛祥和,一排欢乐气象。
  家乡传来好消息,妹妹任慧珍被燕都师范大学录取。
  (接上楼)

  任卫东专门回家一趟,给四百元红包,任慧珍高兴得直呼哥哥伟大。又留给奶奶二百元,老人家知道任卫东有了女朋友,肯定要有不少花销,说什么也不要,任卫东偷偷地把钱塞在奶奶枕头下。
  感情与日俱增,任卫东和宋熙宁结下不解之缘,每次见面都约定下次相见的日子。
  真是流水桃花,凤友鸾谐。
  从老家回来的当天,任卫东照例参加碰头会。到达区里时,会议已经开始。
  依照议程安排,先是值班人员,汇报接到的矿上通知通报,三班整体工作情况。下井的工区班子成员,汇报当班大致情况,发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什么建议和思路或打算。
  接下来,是质量验收组长,汇报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和处罚的。然后,由文书兼核算员刘忻康,通报三班工作量、每个工人得分情况及每个班组总分。
  (接上楼)

  再往下来,就是支部书记杜文礼传达上级通知、文件和会议指示精神,分析工人思想动态,并提出聚人心、保安全、促生产意见和建议。
  最后,区长赵兴旺就落实上级各项指示精神,提出贯彻意见,总结当天安全、质量、生产等工作完成情况,安排第二天工作任务。
  该刘忻康汇报时,任卫东才发觉他未参加会议。
  这时,赵兴旺道:“这几天刘忻康他父亲有病住院不能上班,他的工作暂时由任卫东替代,至于技术上的事情,建国,先不要安排卫东了。实际上,技术上的事情对你来说,那就是老太太擤鼻涕——把里攥。”
  这句话,引得大家一片哄笑。
  任卫东心中有些不悦,只是脸上没表现出来。在食堂草草吃过晚饭,回到工区技术室,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接上楼)

  这时,还没离开工区的赵兴旺,让人把任卫东叫到办公室,让他在右侧椅子上坐下,开口道:“卫东,以后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了。刘忻康担负的这两项工作,并不轻松,杂事不少,要勤勤快快的,多跑腿,多说好话。”
  “区长,跑腿,说好话,这些都没什么,我年轻不惧这些,只是核算员这工作,不一定能干好,有时候恐怕做得难以让您满意。”任卫东回道。
  “卫东,聪明如你,那么险恶的环境都挺过来了。过硬岩,那么艰巨的事情,都能想出金点子。刘忻康能干好的事情,肯定难不住你。”赵兴旺想了想,道。
  “我只是个实习生。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学得肯定不透,咱工区工作总结也不一定到位。再说掘进现场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细微环节,掌握得也肯定不全面。”本不想做这事,任卫东就找这些措辞。
  (接上楼)

  赵兴旺微微一笑,道:“文书的事情,要多多请教书记,前几天你给书记写材料的事情,我也知道,相信难不住你。
  核算员,主要是天天过录各班组的记录单,现场各个生产环节,你应该基本上掌握了。也就是,根据验收员记录的工作量,算出每个工人当班得分。这个,主要是不能让验收员或班长不能把你蒙骗了,让他们多记了工作量。如拿不准,可以问我,也可以咨询值班的区长们,他们都是老行家,一般骗不过他们的眼睛。
  好好干。什么都要试一试,做一做,这对你将来有益处。好了,我还有事,就说这些,有什么不明白的事问就是了。别忘了,明天把制定的工区秋季保勤规划上交矿办公室。”
  说完,赵兴旺端起杯子,喝一口水。任卫东知道再说也无益,回到技术室。
  当初在采煤三段的时候,任卫东知道工人们把左在青戏称为“狗腿子”。虽然左在青被称为“狗腿子”,在工人面前却是官气十足。
  (接上楼)

  任卫东清楚地记得,一次上井后,有个和他一起段里签到的工人,去找左在青出具领工作服介绍信。不巧,到了井上下班时间。左在青笑着说明天来拿吧,信开好交给值班区长,耽误不了你的事。那个工人心眼有些直,非要左在青开完介绍信再回家,两人拉扯起来。
  左在青眼一瞪,对男人吼道:“文书是为段长书记服务的,是为全段服务的,不是只为你一个人,更不是谁都能指挥的。今天,老子就是不伺候你!看你能怎么着!”说罢,把那人拽出办公室,锁门扬长而去。
  “还真把自己当大人物了。”尽管觉得那个工人有点欠妥,左在青表现让人不敢苟同,特别是对待工人的态度,何况他自己也是一个工人,这让任卫东很是鄙夷。
  左在青在段长黎玉振和工人面前,判若两人。黎玉振在开会讲话时,他就像小学生对老师那样崇拜。黎玉振前面走,身后的左在青弓着腰如哈巴狗一般。面对工人时,犹如将军看到自己的千军万马那样傲气十足。
  这在任卫东心里打下深深烙印,赵兴旺提出接替刘忻康时,心里很别扭。一个堂堂的职工大学毕业生,前一段时间刚做了不小的成绩,现在却要当这个人人鄙视的狗腿子。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其 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 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
  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
  柳色如今深未深。
  第四十二章 狗腿子

  心中十分郁闷,任卫东骑车转回单身职工大院,谁知抬头一看,却是到了师傅范修正楼下,家里亮着灯光,也不顾及带没带礼物,稍一犹豫,决定去看看是师傅否在家,也听听他有何高见。不在,也顺便看看师娘,半个多月没来了。
  年轻人腿脚麻利,转眼就到范修正家门。就要抬手敲门,背后传来范修正笑呵呵地声音:“卫东,你可是有几天没进这个家门了。”
  任卫东回头一看,正是师傅。是啊,确实十多天没来这里了,不只是师傅家里来的次数不多,就是与宋熙宁也要一星期没见面了。干这个工作,真是没亲戚没里道。
  下井就是十多个小时,醒来在床上不愿意动,技术上协助曹建国跑技术科、安监处审批措施,跑地质测量科索要巷道地质参数,还要帮助工区写一些上级需要的文字材料。大空没有,小空还想看看书,学习学习。
  (接上楼)

  师傅这句玩笑,让任卫东有些尴尬,摸了摸自己的头,嘿嘿一笑。
  范修正来到自家门前,抬手敲门。很快,张秋文开门,一看身后的任卫东,笑道:“快进来,卫东。吃饭了吗?”转头又问范修正:“当家的,还没吃饭吧?”
  “碰头会散后,有点事去找领导,回来晚点。现在肚子提意见了。正好,卫东来了,陪我喝两盅。”范修正随进门随道。
  “好嘞,早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炒菜呢。”张秋文脸色和悦地道。
  “师傅。师娘。我吃过了。”任卫东不好意思地说道。
  范修正脱下短袖上衣,只穿个背心,张秋文接过挂在门后的衣架上。
  不容任卫东推脱,范修正霸气地道:“吃过了?吃过了也陪我喝点。”
  “好,听您的。”任卫东见师傅如此话语,就不再推脱。
  “这就对了。这里就是你的家,不要拿自己当外人。”师娘张秋文笑道,而后进入厨房。
  (接上楼)

  师徒二人坐定不长时间,张秋文魔术般地从厨房端出四个菜。
  范修正拿出酒,任卫东接过酒瓶,给师傅满上一杯,又给自己倒上。
  张秋文道:“你们喝,我看看昶昶,吃完饭跑哪去了。”说罢开门而去,任卫东“嗯嗯”地站起来目送师娘离开。
  煤矿是一个特别的社会群体。井下工作特殊性,导致工人们吃饭无法固定时间,回家早了早吃,回家晚了晚吃。一般情况下,无工作的工人妻子,不会提前做好饭菜,都是等他们下班后现吃现做。因为她们知道,做好的饭菜温热后口感不好,吃起来没新鲜味道。
  有工作的工人妻子,受个人工作时间限制,不得不事先做好,等丈夫回来他们自己后热一下再吃。
  就这种意义上来说,那些双职工家庭的下井工人,特别羡慕那些妻子没有工作的工人,这样可以得到更好地照顾。
  但是,两个人挣工资,能使家庭条件宽裕,所以单职工家庭男人更是羡慕嫉妒那些妻子有工作。
  (接上楼)

  煤矿工人的孩子,难得与父亲一起吃饭。放学回家吃饭时,煤矿工人没有下班。早上去上学吃饭时,不是父亲早已起床上班去了,就是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所以,范修正们不和孩子一起吃饭,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对大人对孩子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师徒喝着酒,任卫东把工区安排自己当文书的事情说了出来。
  范修正看任卫东脸色有些沮丧,不但不安慰,反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笑道:“赵兴旺让做你文书兼核算员。好啊,这可不是什么坏事。”
  没想到师傅如此话语,任卫东很是不解,给他斟酒后道:“师傅,人家都说文书、材料员和核算员是区里的狗腿子,怎么还是好事?”
  人们都说那几个人是区长的狗腿子,这也相当于骂区长是条狗。所以,任卫东说这句话时拐了个弯,没有直说,只说是区里的狗腿子。这样,作为区长的范修正,不会显得那么尴尬。
  (接上楼)

  没想到,范修正边劝任卫东端酒,边道:“卫东,咱俩不用遮遮掩掩,我知道人们说他们是区长的狗腿子。实际上,人们对他们有些误解。当然,也不否认他们中有些人借区长名号,干了一些让人不齿的事情,那毕竟是极少数。给自己杯里倒上酒。”
  范修正与任卫东喝着酒,与他说起文书、材料员和核算员的一些事情。
  煤矿基层区队有三大员,就是文书、材料员和核算员。他们都是比较重要的岗位,可以算是区队管理人员,也是个技术活,并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可以说是百里挑一。胸中没有点笔墨,还真的干不上,没有初高以上什么文化,你只能离这几个岗位远远的。
  说白了,文书是区队的文秘,是协助工区领导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平时就是收取上级下发的各类通知、文件,汇总、统计、上报各类工作情况。
  (接上楼)

  工区参加矿上各类活动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会写会画,写得字要能拿得出门,否则遭人笑话。笑话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这个工区,更是区长的脸面。
  因此,肚子里没有点货,区长万不会让你当这个角色的。工区内部开会时,要事先准备好文字材料、各类生产数据、所需用品,并打扫干净会场。
  材料员,负责工区各类材料的审批和领取,确保材料及时下井,满足井下生产需要。三暑天,寒九天,下雨天,下雪天,从仓库领材料,向井下送材料,这是家常便饭。
  井下生产应急,半夜里,从家里被薅回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要做好材料统计,做到心中有数,既不能耽误井下生产,也不能造成积压浪费。
  稍有疏忽,材料供应不及时,就会影响整个工区生产,这样的话,一次两次可能原谅,第三次就要小孩子拉屎——挪挪窝了。
  (接上楼)

  核算员,是工区经营方面的助手。平常,天天要核对每班质量验收员的记录单,这包含班组和每个工人工作量。工作量,既不能多记,也不能少记,这牵扯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要提防验收员一时疏忽,或是故意有心为之。
  这是工区公平公正的第一道防线,当然,区长也是经常查看记录单的,但不反复验证,不认真推敲,是难以发现问题的。月底,要与工资科对接,以定额结算表为依据,将安全、产量、进尺以及工资、奖金各项指标,进行校对分解,做到准确无误,确保工区不受损。
  三大员,是工区的得力助手,各自分担一部分工作任务。岗位特殊性,导致加班延点是家常便饭,遇有重要的事情,要泡在工区里,区长书记不回家,也是不能离开的。
  在区长书记身边工作久了,耳熏目染,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处事方式也会得到很大完善,待人接物会更加得体。其中辛苦,区长书记及工区班子成员看在眼里,机会合适了,就会成为副区长。进步较快的人,经过区长书记推荐,加之机遇合适,成长为书记甚至区长的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实习生往事》
  目录

  第1章 回家转
  第2章 兄妹情深
  第3章 王老师
  第4章 道别
  第5章 再回首
  第6章 归来
  第7章 岗前培训
  第8章 媒妁之言
  第9章 师徒情长
  第10章 红唇女
  第11章 区队报到
  第12章 野蓝湖
  第13章 见区长
  第14章 来了一位实习生
  第15章 我又来了
  第16章 掘进迎头
  第17章 感受
  第18章 我也上夜班
  第19章 新方案
  第20章 一人一个班
  第21章 盯住不放
  第22章 怪异的梦
  第23章 力所能及
  第24章 随份子
  第25章 庆功宴
  第26章 可造之才
  第27章 路见不平
  第28章 护旗手
  第29章 两颗心
  第30章 林平生
  第31章 京剧丑角
  第32章 陪值班
  第33章 刘处长
  第34章 一匹好马
  第35章 任大英雄
  第36章 老友相聚
  第37章 你敢吗
  第38章 自动排水
  第39章 来相会
  第40章 拜会
  第四十三章 咱俩是搭档

  有点文化的工人,都想方设法成为工区三大员。那些干不上的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说什么三大员啊,就是跑堂的,是区长书记的狗腿子。
  当然,不乏有些人成为三大员后,狐假虎威,目中无人,眼中只有区长,不把班子成员放在眼里,更有甚者也不把书记放在话下,至于班组长、验收员和一般工人在他们眼里视为无物。
  时间久了,这些人引起公愤,诸多因素叠加,区长想重用也因众怒难犯,而弃之不用,这些人就会慢慢地淡出大众视野。
  张秋文带儿子回到家中,打发孩子休息后,看到一瓶酒下去,就劝道:“行了。少喝点,喝多了话多。”
  一听说任卫东当文书的事情,张秋文笑道:“当家的。你区里的那个文书不错,能写会画,口才又好,心眼还好,对工人也不赖。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的。卫东,要干就好好干,千万不能让工人骂咱。”
  (接上楼)

  范修正不尽兴,还要再喝一点。当着任卫东的面,张秋文自然不能拒绝,只得从厨子里再拿一瓶,让任卫东启开,半瓶酒又下肚。
  最后,范修正道:“依我之见呢。卫东,赵兴旺待你不薄,他看你是可培养之人,所以让你当文书兼核算员。有人请托送礼也想谋取这个位置,你却不想干。
  我看啊,你还是没有放下学生的臭架子,自视清高。好好干吧!只要自己行得正,走得直,不做亏心事,能力很快就会提升,千万不要错过这个难得好机会。”
  半瓶酒下去,范修正没有再喝。以师徒二人酒量,两瓶酒不在话下,只是工作特殊性,不能使自己酩酊大醉。
  既然师傅师娘都说干好文书可以进步,任卫东打算试一试。辞别师傅家,回宿舍休息。
  (接上楼)


  第二天一早,在街上包子铺吃几个包子,喝过两碗稀饭。
  任卫东来到工区办公室,一看腕中手表,不到七点四十五分,打开区长室和书记室,提着四个暖瓶去二百米远的锅炉房打热水,回来拿着抹布在水池里洗过,把两个办公室桌椅和茶几擦拭一遍,然后用扫帚扫一遍地面,而后再用湿拖把拖一遍。
  干完这些,不经意地抬头看墙上的顿巴斯石英钟,指针指向八点。
  这时,材料员杨文庆来到工区,看到正在忙碌的任卫东,打招呼道:“任技,来得好早啊。吃了吗?”
  任卫东笑道:“吃了。你呢?不早,我也是刚到。不要喊我什么任技,以后咱俩就是搭档,是为工区服务的。”
  杨文庆哈哈一笑,道:“别闹了。你干这个只是暂时的。以后你就是工区领导,在你手下干活,还请请多多照顾。我也吃了。”
  “大清早的,真会开玩笑。吃了就好,那干活吧。”任卫东嘴角一咧,嘿嘿一笑。
  (接上楼)

  不长时间,二人把值班室、学习室和技术室,以及走廊打扫一遍。有些夜班工人来工区签到,看到任卫东正在拖走廊地面。
  有个和任卫东接触过几次的人打趣道:“任技,你真行啊,什么都能干。”
  任卫东笑道:“这有什么,在家从小就打扫院子。再说,干这些活又不丢人。”
  那人笑了笑:“那是。那是。”
  走到楼梯,那人对一个同行的伙伴道:“赵兴旺真不地道,任技这样的好技术员,让人家干狗腿子的活。”
  同行人道:“乱说什么,人家任技乐意干,管这闲事干嘛!”
  那人道:“我一个小工人,能管了区长什么事,只是说说。”
  听到对话,任卫东心里有一丝不快,也只是摇头笑笑,继续干活。
  打扫到值班室门口,值班副区长黄兴成看任卫东过来,笑道:“任技,手脚真够快的,这就忙完了。”
  (接上楼)

  任卫东没有接这个话茬,拖着地道:“刚才,你又是接电话,又是给工人说话,就没打扰你。黄区长,吃饭了吗?”
  “你不说,还忘了呢。没有,你吃了吗?”黄兴成道。
  “吃了。想吃什么,我去给你买。”看没有什么活了,任卫东道。
  “哪能麻烦你呢,我去买就行。我这人不讲究,吃什么都行。”黄兴成不好意思地安排任卫东,却又不敢擅自离岗。
  “这有什么,你去买饭,井下来电话,谁替你接啊,况且别人也不懂。我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给你买回来。”任卫东抬脚就走。
  黄兴成满脸喜悦从衣兜里掏出钱,对已离开的任卫东大声喊道:“给你钱,任技。”
  “什么钱不钱的,黄区长这话你就外了。”手一摆,任卫东头也不回地向食堂走去。
  不一会儿,金黄灿灿的几根油条和两个猪肉馅包子,被任卫东提着进入值班室。
  (接上楼)

  黄兴成接完赵兴旺从井下打来的电话,对进来的任卫东笑道:“任技,真是神机妙算。这不,赵区长刚打完电话,你就进来了。”接过任卫东手里的东西,道:“多少钱?任技。”
  “别张嘴闭嘴就钱钱的,咱们谁和谁啊。”任卫东笑道。
  “别啊!桥归桥,路归路。这钱,说什么也要给你。”掏出两块钱,黄兴成硬要塞过来。
  任卫东用手一推:“黄区长,兄弟还不值两块钱啊,再说这些也花不了两块钱。不如这样,什么时候有空,请我撮一顿。”说罢,离开值班室,回到书记室忙自己的了。
  黄兴成哈哈地笑着追过来:“坏了,兄弟。这个买卖,我赔了。人家都说,大鱼吃小鱼,你现在可是小鱼吃大鱼了。好,有空请你。”
  “你是老大哥,应该我请。”任卫东打开抽屉,拿出纸张,准备撰写秋季保勤规划。这可是赵兴旺专门嘱咐的,今天要上报给办公室和宣传科。
  (接上楼)

  黄兴成道:“俗话说的好,要想好,大敬小。那行,我请你,你再请我。礼尚往来嘛!”话没说完,值班室电话铃声响起,黄兴成小跑着去接电话。
  “好,好。”任卫东自言自语,手拿钢笔开始起草。
  这个规划,办公室催得很急,要求今天下班前必须上交,否则要被通报批评的。刘忻康家里有事没能上班,材料拖至今天,写完后要交给支部书记杜文礼过目,还要赵兴旺同意后才能上报。
  任卫东知道,昨天下午碰头会上,杜文礼说过今天上中班,那就抓紧写出来,在下井前让他过目,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拖拉让区长书记挨通报批评。
  (接上楼)

  不知道什么时候,黄兴成从值班室里走过来,对正在埋头写材料的任卫东道:“任技,刚才赵区长家属从家里打来电话,说是家里液化气罐没气了,让去给她换气,否则中午没法做饭了。看你写材料,本来不想告诉你,只是杨文庆刚才去领中班下井用的钻腿子和小绞车闸皮,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赵区长家里没法做饭也不是个事啊,一个女人又驮不了液化气罐。本来我想去,可值班期间,长时间不在工区是不行的!”
  看着写了一半的材料,任卫东心中不禁苦笑,没想到干文书还有这么多杂花子事,就道:“哪能让你去啊。工区值班的去给区长家换液化气罐,这让人知道了,还不笑掉大牙啊!”说完,拿了黄兴成的自行车钥匙,锁门下楼,骑车一溜烟地向赵兴旺家赶去。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农历二月十二是什么节日?

  农历二月十二的花神诞又称作花朝节、百花生日等,是我国民间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另因我国古代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这一天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
  关于花神诞,也就是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其风俗多是郊游雅宴,盛唐即有此风,参加者多是些骚人墨客,有时也有亲朋好友,在观景赏花中饮酒赋诗,欢声笑语,持续不断。
  古代各地建有不少花神庙,这些花神多是人们崇拜的历史人物,每到花神诞之时,人们都要到花神庙里祭祀花神,祈祷百花诸神保佑人民生活幸福,这体现了人们对凝聚了大自然美好精华的花卉的热爱,也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想。
  十二花神都有谁?
  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弄出许多趣闻轶事来,从而造就出12个月的花神来。正所谓“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在民间关于十二花神都是谁,有着众多的说法,以下列出一个流传较为广泛的版本。
  男花神
  一月兰花神屈原、二月梅花神林逋、三月桃花神皮日休、四月牡丹花神欧阳修、五月芍药花神苏东坡、六月石榴花神江淹、七月荷花神周敦颐、八月紫薇花神杨万里、九月桂花神洪适、十月芙蓉花神范成大、十一月菊花神陶潜、十二月水仙花神高似孙。
  女花神
  一月梅花神江采苹、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戈小娥、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公孙氏、六月莲花神西施、七月玉簪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绿珠、九月菊花神梁红玉、十月芙蓉花神貂蝉、十一月山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甄宓。
  农历二月十二是什么节日?是花神诞又称作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
  如果没人特意提起,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知道的。为什么中华民族的的传统节日正在逐渐消失,很少有人分析。
  自民国开始,国人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抛弃中华文化,传统节日在学者们的眼中,更是失去了价值。学者们不是挖掘节日的内在生命智慧,而是简单将其看成是表层健康,祈愿,政治和思想工具。由于不理解节日,所以才发生更改元旦的举措。
  至今日,不仅节日内涵一直没有得到实现,传统节日的实践动力也基本消失。而我们所批判的那些宗教迷信节日,比如圣诞节,印度的传统节日(与宗教相关),犹太人的传统节日,虽然我们将其看成是宗教迷信,但是他们的节日内在驱动力却一直存在。这与中华节日的过程完全不同,即我们放弃了节日生命之道的层面,而过度到娱乐和政治思想层面,从而走上抛弃中华和复制其他文化的道路。
  不知道在哪个年代,西风渐进,东风式微,大有以西式文明取代东方文明之势。这样的后果谁最愿意看到,不言自明。
  传统节日是作为一种符号,在等待着发芽、生根和传承,其所彰显的是中华文化中的生命之节,如果这些东西消失就意味着这个民族正在消亡。应该积极主动发扬广大其隐含的生命意义,让中华节日的内在之光,在生命的日子里,将其展现给地上的万物和社会。
  传统文化如今的没落和社会变迁分不开。有人把传统文化与封建迷信粗暴地混为一谈,粗暴地一刀切。好的社会应是允许多种可能性,而非简单限制。就好比人们过年热议的放烟花爆竹一事。一些地方政府,县级城市,在城区全年禁燃烟花爆竹,出发点是好的,无可厚非——为了环境和安全。但是,这种做法是否理性?值得商榷!一刀切看似成效很大,但是一刀切付出的机会成本也是巨大的。
  这些年来,西方文化侵入,对传统文化进行第二波冲击。如今,在服饰、歌曲、建筑风格、娱乐文化……各方面充斥着外来的东西,有人叫做舶来品,而本土的传统文化却处在弱势。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人们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外来品有猎奇心理。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资本炒作、商家营销下,一些人对外来品盲目崇拜,有文化自卑心理,认为洋东西就是好的。这种心理不可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的消失何尝不是在“和he平ping演yan变bian”的一种实现方式。
  第四十四章 马蹄表

  上楼来到赵兴旺家门外,抬手敲三下,门应声打开。
  “小任,是你来的啊。”见是任卫东,赵兴旺女人脸上开了花,随即又慎道:“你在我们老赵区里,可没见你来过家里几次。”
  “嫂子,听说家里没气了,这不就过来了嘛。”
  第一次见她是打扫卫生的那天晚上,光线暗淡,加之人多,没看清。
  这女人不是多么俊俏,仔细一看却也说得过去。身材不错,不像一般接近四十多岁的女人那样臃肿。
  见她慎怪自己,任卫东一脸懵圈,赶紧陪笑。
  “你啊,没事不来,有事请才到。别嫂子嫂子的,那样叫是你和赵兴旺近。以后,跟前没人的时候,喊我杏姐。我有名有姓号,杨杏花。”
  女人站起来,倒了一杯水,指着身边的沙发道:“来,坐这里,陪喝会茶。”
  (接上楼)

  这里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有功夫陪你喝茶。可区长女人发话了,又不能不听。区长女人的话,与区长的话有同等效力。既然发话了,那就喝一两碗。
  任卫东思忖着坐在离女人稍远的一个小木椅子上坐下。
  “干嘛离那么远,嫂子又不是母老虎,吃不了你。”眼里放着光彩,杨杏花看向任卫东,伸手抓住他的手拉到身边,使劲攥住不放。
  虽刚毕业不久,也不是完全不经人事。装作端茶喝水的样子,任卫东把手挣脱开来,端起茶喝一口,随后拿起茶壶给她添些,笑道:“嫂子,今天工区里事不少。实在不好意思啊,我要赶紧把气换了,立即回去。”说罢,转身走进厨房。
  “你看你,刚才说了,别喊嫂子,喊杏姐。”杨杏花伸手去拽,却抓了个空,起身追过去,又道:“慌什么,再忙也不差这一会儿。”
  (接上楼)

  这小伙不懂世故,怎么不懂我的心啊,杨杏花心里难免有些失望。尽管对他有好感,只是第二次见面,却不敢过分。
  “和我家老赵一个样,都是工作狂。区里事在小,也当大事。家里事在大,也当小事。”随着任卫东进入厨房,杨杏花指指点点地帮着卸下液化气罐,手却有意无意地捏一下任卫东,身体也不时地也剐蹭一下他。
  扛起气罐,任卫东逃脱似地下楼。把空液化气罐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女人帮着弄好。捆罐的时候,她没有造次,规规矩矩的。
  任卫东飞也似地赶至换液化气的地方,再驮回赵兴旺家里。
  两人配合着接好气罐,任卫东不敢停留,急急忙忙赶回办公室。出门时,余光里觉察到女人悠悠的眼神,里边透着不舍之情。
  在段里,任卫东见过两次杨杏花。一次,是天空中下着小雨,她为赵兴旺去送雨披。一次是,给值班的赵兴旺送饭。杨杏花举止大方,说话得体,不像是那种轻佻的女人。
  (接上楼)

  今天为什么会对自己这样,任卫东一头雾水,搞不明白。
  赶回办公室,任卫东完成那个文字材料的时候,早已过了下班时间。
  这时,杜文礼却来到工区,一屁股坐在自己位置上,准备喝点水去下井,见任卫东还在办公室,就道:“卫东,还没回去啊。”
  看到杜文礼进来,任卫东连忙站起来:“书记,下井啊。秋季保勤规划就要写完,请您给把把关。”说罢,赶紧结尾,双手递给杜文礼。
  杜文礼拿起圆珠笔,一行行地仔细看着,又在上面写着什么,不长时间,递给任卫东,道:“不错,干嘛嘛行。
  没用我说,你就把咱区里加强职工教育,要求工人自律,不去发廊等地方的事情蜻蜓点水地提到了。很好,有政治头脑。
  只是有几处用词不当,还有语句不太通顺的地方,给你改了改。还有那落款,直接写掘进二区就可以,不必加上掘进二区dang支部,那样就有些画蛇添足了。
  (接上楼)

  辛苦辛苦,修改修改。让区长看看,如果没什么不妥,交上去就行。”说完,拿起毛巾去换衣服下井,临出门时,回过头来,又道:“以后,这样的材料要早早地写出来,不要现拉屎现掏茅厕。”
  “知道了。”任卫东站起来,看着离开的杜文礼,心道:上面要的东西,昨天下午才告诉我的,上午又去换了煤气罐。
  这些话,当然不能乱说的。有些事情没法解释,就像白纸绘图,越描越黑。锁上门,去食堂吃些东西,回宿舍休息。
  宿舍里,有一只马蹄表。除特殊情况,以前,从没定过闹钟。自从代理文书以后,任卫东定了两个闹钟,一个是早上七点半的,另一个是下午两点的,因为上午上班时间是八点,下午是两点半。留半个小时起床洗涮、吃饭和路上时间。
  回到宿舍,已经是下午一点四十分,还有二十分钟时间,那也得休息。
  (接上楼)

  职工大学三年,养成了睡午觉的习惯,哪怕十分钟也很有效果。否则,一下午就会无精打采的,提不起精神。
  闹钟一响,睡梦中的任卫东一个激灵,从床上弹起,洗把脸匆匆赶向工区。
  来到学习室,任卫东掏出刘忻康留下的钥匙,打开东北角的那个小木箱子,从里面掏出四张记录单——每个迎头一班一张,掘进二区有两个迎头,自然就是四张。
  记录单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施工情况,班长、验收员签字齐全,任卫东拿着它们走向书记室,打开房间门锁,坐到刘忻康原来的桌子前。
  现在这个位置暂时属于任卫东,从墙上取下那叠成册的工作量计分表格——工区里为了便于计量考核,对井下每项工作都做到了有量可计,迎头打一个眼几分,一个眼装药定炮几分,打一根锚杆几分,初次喷浆几分等等,制定的非常细致,大大小小的工序、环节都包括在内。
  (接上楼)

  小的细节,比如运送一节车皮都不会遗漏,它是曹建国花费了两个星期时间精心制作出来的,运行了一年多,越来越完善。
  这是酒桌上,刘忻康无意中说出的,也透露了一些别的信息,比如一张施工记录单,要先根据总体工作量,计算出这个班总分,然后根据个人工作量大小,计算出每个人得分。
  汇总起来,根据二者差距,就能判断出验收员是否作弊,或者班组长有没有虚报工作。当然,这些班组长、验收员一般不会弄虚作假,只是有时候为了应付安监员,不得不在这上面做些手脚,但不会误差多大。
  刘忻康说这些的时候,任卫东心里觉得好笑,都是琐碎小事,虽然听着却不以为然。现在看来,轮到自己核算记录单,才认识到小事不小,里面尽是道道。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设置的陷阱里,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一张记录单,验算下来接近半小时,四张就要两小时。上早班的验收员,又把两张记录单送来,六张记录单放在一起,皱皱巴巴的有一搭,幸亏这天下午没有什么事情,验算完这些东西,墙上康巴斯石英钟已经四点半多,任卫东这才坐在椅子上,喘一口气。这几张记录单,没发现什么漏洞。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春 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武陵春·春晚
  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谢谢您。
  谬赞了。
  一些东西本来就虚虚实实,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不必当真。
  第四十五章 甜西瓜

  今天下午,不是矿上召开生产会的日子,赵兴旺没有早来。按惯例,四点五十分来到工区,这时的任卫东已经核算完毕记录单。
  看到区长,赶紧跟过去,收拾一下赵兴旺的杯子,闷上茶水。这时的任卫东想起上午的事情,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信任的赵兴旺。这样想着,返回办公室拿着六张记录单回来,双手递给正在喝茶的赵兴旺。他大致一看,没说什么。
  到了工区碰头会的时间,人们陆续进入会议室。依例,走完所有程序。
  最后,赵兴旺道:“从今天开始,验收员要先把记录单交给工区值班的,让他们签字认可后投进小箱子里,再由核算员再统计。”
  任卫东有些不解,赵兴旺到底什么意思,自己给他记录单时并没说什么。对此,颇有些疑惑。费脑筋想这些东西干嘛,也许以后就会理解的。
  (接上楼)

  开完碰头会,赵兴旺去值班室交代几个事,回到区长室。见任卫东还在办公室,就道:“还不回去啊?”
  “您也没回去,我又没什么事,不着急的。”任卫东起身回道。
  此前,任卫东经常看到,只要赵兴旺还在工区,刘忻康是不回家的。只有赵兴旺走了,他才回家。因为说不定还要被叫回来,即使回家了,在家也不心静。不如等赵兴旺离开工区,自己再走也不迟。
  突然,赵兴旺一拍大腿,道:“忘了个事!卫东,快去街上买几个西瓜。”
  “西瓜?”任卫东不知就里,看向赵兴旺问道。
  “对。快去,快去。杨文庆也没走,你去叫上他,买七八个西瓜,一定要好的,沙瓤的。”说罢,赵兴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递过来,催促道。
  “不用,我这里有。”任卫东摆摆手,没有去接,而是出门去叫杨文庆。
  (接上楼)

  “别忘了,让卖西瓜的打个条,回来报账。”赵兴旺跟出门来嘱咐道。
  任卫东和杨文庆一前一后地骑车出矿东大门。
  路上杨文庆问道任卫东:“任技,区长说是去哪里买了吗?”
  “没有啊,这里面还有什么事?”扭头看向并行的杨文庆,任卫东笑道。
  “没有就好,买西瓜出过一个典故。”没看任卫东,杨文庆直接讲了起来。
  这是任卫东上职大期间,梅庄煤矿发生的一个故事。
  那也是一个三伏天,运搬工段段长安排文书去街上卖西瓜。这文书是矿上一位生产科室副职的亲戚,再三推荐,让这位亲戚当了文书。这人确实有能力,会写绘画,做事有章有法,很得赏识,领导有心要提拔他。
  文书得令后,欣然应许,并表示要买到又好又便宜的西瓜。来到街上,四处寻找西瓜优质,发现街上十字路口东南角的那个摊位的西瓜又大又甜,且价格也便宜,于是买了回来。
  (接上楼)

  当欢欢喜喜地把西瓜买回时,段长一看西瓜又大又甜,价格还便宜,着实夸奖了文书一番。
  第二年,三伏天如约而至。段长看大夏天的,工人不容易,就安排再去买西瓜,这一次却不是派的那个文书,而是原先的材料员,且这位材料员当上工区的工会 不久。
  而原先的那位文书,现在下井当了一位无关紧要的班长,宣布决定时,段长解释说是工作需要。工会 把西瓜买回来,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一小半部分的西瓜虽然能吃,但口感都是不太好的,个头又小皮又厚,而且还短斤少两!
  这位文书一直不明就里,自己购的优质西瓜,却落了个这般下场。回来,那位推荐他的那位亲戚为他解开谜底,段长专门派你到十字路口西北角去买西瓜,而不是东南角。而你却把领导的话当耳旁风!
  文书这才如梦初醒。哦,原来如此!
  后来又有人告诉他,西北角那个西瓜摊,是段长的一个亲戚摆的。
  (接上楼)

  现在正是盛夏季节,也是西瓜盛产旺季。
  来到一个西瓜摊前,杨文庆弯下腰,拍打着西瓜问道:“老板,甜不甜呀?”
  那个老板看着杨文庆,哈哈一笑,道:“说不甜吧,你肯定不买。我要是说甜吧,你没吃过肯定不相信的。不尝不知道,一尝甜掉牙。”
  他用西瓜刀削开一个西瓜,递给杨文庆和任卫东一人一半,道:“人生就像买西瓜,未知才精彩。吃一口,甜不甜自然知道。”见二人不停地吃西瓜,继续道:
  “有的人卖西瓜,看卖瓜人手粗糙,穿的也不干净,嫌脏不尝切好的西瓜。因此,怕不甜就不买。你放弃的不是吃西瓜的机会,而是失去了自信。”
  吃着西瓜,心里不由赞叹,好西瓜,就买这家的。摊主的高论,也让任卫东一惊:高手在民间!卖西瓜这么一个小事,被他这么一说,里面蕴含深刻的哲学道理。
  英雄所见略同。
  (接上楼)

  “就买这家的吧。”杨文庆吃完擦了擦嘴,看向任卫东,道。
  “你说买,咱就买。”任卫东笑道,对卖瓜的老板道:“给挑七八个好的。”
  “你放心。我给你挑的,个个好吃。不好吃,你回来砸我摊子。”那个老板笑着开始挑瓜。
  过了秤,付过钱,二人带着西瓜回到工区。
  赵兴旺,值班区长,任卫东和杨文庆,四人先品尝了一个。
  吃着瓜,赵兴旺一边夸着,一边道:“好瓜。文庆,你不要回家吃饭了。就在食堂吃点,八点多的时候,和卫东一块把这些瓜给经考办那些算工资的送去。
  还有,明天别忘了拿着刘忻康批的料单,去把肥皂、毛巾、手套和防尘口罩等领回来。这些劳保用品,要做好发放记录,让大家签字盖章,矿工会章 他们是要查账的。弄不好要挨批的。”
  从食堂吃饭回来,任卫东和杨文庆二人,用凉水洗好瓜,装入往兜里提着,带上瓜刀,来到经考办一间大办公室,里面五六个人正在伏案工作。
  这时月初的一天夜晚。按规定,每月五日以前,必须完成各单位考核工作,以便矿上召开工资平衡会使用。
  办公室内,屋顶的吊扇,地上的落地扇,正在不知疲倦一圈一圈地转着。即便如此,这几个人仍不时地从椅子背后拿起毛巾,在脸上胳膊上胸膛上擦着。
  “各位领导,磨刀不误砍柴工。来,吃个西瓜,拔拔凉。”任卫东提着西瓜进门,拿起西瓜放到一张茶几上就要切开。
  (接上楼)

  从食堂吃饭回来,任卫东和杨文庆二人,用凉水洗好瓜,装入往兜里提着,带上瓜刀,来到经考办一间大办公室,里面五六个人正在伏案工作。
  这时月初的一天夜晚。按规定,每月五日以前,必须完成各单位考核工作,以便矿上召开工资平衡会使用。
  办公室内,屋顶的吊扇,地上的落地扇,正在不知疲倦一圈一圈地转着。即便如此,这几个人仍不时地从椅子背后拿起毛巾,在脸上胳膊上胸膛上擦着。
  “各位领导,磨刀不误砍柴工。来,吃个西瓜,拔拔凉。”任卫东提着西瓜进门,拿起西瓜放到一张茶几上就要切开。
  登科后
  唐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春宵
  宋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第四十六章 凝心聚力

  这些人,好像冬天里进了温室,沙漠里见到温泉,高兴得很,大声嚷嚷着一人一半啊。
  “不急,都有的,都有的。”杨文庆知道,任卫东平常不大干这活,切瓜的样子有点笨拙,接过瓜刀,顺手一切,一半半西瓜散落开来。
  这瓜一开,皮薄肉厚,瓜瓤鲜红,汁水亮晶晶的挂在上面。瓜籽很小且少,屈指可数。看起来就很好吃!
  众人不约而同惊呼:哇。沙瓤的。肯定甜。甜而不齁,解渴。
  瓜瓤中心微微翻砂,吃到嘴里,脆中带粉。嚼一下,感到汁水在迸发!
  每个人一口气啃了好几块,有点爱不舍手的样子。
  “下次啊,最好带几个勺子来。直接用勺子挖着吃,更过瘾!”这时,有人吃着瓜,望向任卫东和杨文庆,提议道。
  “好,听您的,下次一定带来。”任卫东和杨文庆一边收拾着,一边口里答应道。
  (接上楼)

  “谢谢啦!先把这些倒掉,剩下的我们收拾。那几个,也留给其他人尝尝。”那个人吃着瓜,对任卫东道。
  “好的。瓜刀放这里了。省得用的时候,找不到。您忙。您忙。不打扰了。”收拾好,任卫东和杨文庆提着瓜皮离开那间办公室。
  第二天一早,任卫东吃过饭来到工区。打开区长室和书记室,提上四只暖瓶去锅炉房提水。
  回到办公室,支部书记杜文礼端坐在里面,任卫东上前打招呼:“书记。这么早啊。吃饭了吗?”
  杜文礼笑了笑道:“吃了。规划报上去了吧?”
  “报了。区长看过以后,没说别的,只问您看过没有,我说看了。”任卫东回道。
  “验收员汪士启他娘去世了,今天发丧。昨晚才知道,刚才电话里向区长汇报了,他让验收组长姜开昌和你,咱们三个去一趟。”杜文礼看向任卫东道。
  (接上楼)

  “好的。那我去老姜家,叫他来。”任卫东说着把杜文礼杯子冲一下,就要闷茶,被挡住。
  “茶不喝了,大早上的。喝点开水吧。他替班上的夜班,不用去叫了。刚刚打电话问了井下,说是上井了,咱们等等。”任卫东倒上水,杜文礼笑着让他坐下。
  采煤三段工作时,任卫东就知道,哪个职工娶媳妇,哪个家里老人去世,工区里总会派人去表示慰问。
  这样的事情,如果是一般职工,大都是书记或者工会 出头露面,和文书或材料员,与那人班里两三个要好的同事,带上礼金或花圈前去慰问或吊唁。
  礼金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到了,人情就到了,对职工的关心关怀不只是表面上,行动上更要体现出来。工人们不只听领导说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只是耍嘴皮子,一两次还可能起作用,时间久了,工区就会失去凝聚力战斗力。
  (接上楼)

  单就发丧来说,这一天,单位专门派人来参加丧局。街坊邻居一看,吆,这人在单位干得不错,否则公家不会来人。无形之中,职工撑了门面。人心都是肉长的,工区里给自己莫大面子,在父老乡亲面前可以仰起头颅做人。
  办完事情,回到岗位一定要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只给工区添彩,不能添乱,如此做人才不失根本。这样的事情做多了,区队凝聚力自然增强。一旦出现困难,职工就会积极响应号召,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如果是班组长或者工区班子成员,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情,区长和书记同时出马,距离近的,一人一辆自行车,浩浩荡荡,好不气派。距离远的,区长会请示矿办公室协调一辆公车,或是在街上租一辆车,邀两三个班子成员或班组长。
  自然也不会少了文书或核算员,他们是具体办事的。带上花圈和礼金赶到那人家里,孝子出门叩首跪拜迎接花圈,区队领导进门鞠躬以示慰问。
  (接上楼)

  这样的区队带头人,怎能带不出一支好队伍!
  母亲发丧时,自己悲痛欲绝的样子,和家人亲戚悲愤伤心的境地,任卫东一直铭记在心。自那以后,他从没有看过一场葬礼。一听到悲泣的唢呐声,任卫东立即会眼含热泪,满脸伤悲。
  杜文礼让自己和他一起前去祭拜,任卫东不免有些不悦。但这是工作,自然不能由自己性子,只得硬着头皮参加。
  不长时间,姜开昌来到工区书记室,知道和书记一起参加丧礼,道:“书记。我们几个验收员,正准备去办这事呢。既然区里也去,那就不让他们去了,省得慌里慌张的,有人还要赶回来上中班。”
  杜文礼道:“那行。去食堂吃饭吧,回来咱就出发。”
  离开梅庄镇二十多里路,来到汪士启所住的村子,这是一个集市。早就打听过,这里上有家花圈铺子,如此不需要从梅庄镇带花圈过来。
  (接上楼)

  距离不是多远,杜文礼、任卫东和姜开昌一人一辆自行车,半个多小时后,来到这个叫汪家庄村的地方。
  这个季节,应当是靠土地生活的农民们最清闲的时候。这里,早上十点多钟,被几座山丘包围的汪家庄村一处院落里,却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走近一看,这是一处新盖不久的院子。新瓦新墙,干净整洁。
  唢呐呜咽的吹奏声,从里面传出来。院门口,挂着一束随风招展的白色剪纸,贴在墙上的黄表符文,进出院子里那些穿着白色丧服的后生,不用打听,这里就是办丧事的汪士启家。
  这个位于村庄南部,坐落于半山腰的院落,构造和规模在整个村子是数一数二的,坐北朝南正面是五间红色大瓦房,西面是三间新建配房和一间进出人员的门楼子,大门是油漆不久,锃亮锃亮的,东面是猪圈和有顶盖的厕所。这些足以说明这家人的经济条件还是可以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