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和苏联那是铁杆盟友,当年伊拉克完全依赖苏联,不仅从苏联进口大量的武器装备,而且在资源矿产等方面给予苏联很多权益,萨达姆统治几十年,唯一访问的国家就是苏联,可见两国关系之铁。
1990年8月2日凌晨,驻扎在伊科边境的3个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师,向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当天下午7时,伊拉克军队攻占了科威特首都,紧接着,大批伊军后续部队开进科威特,彻底占领了这个小国。
8月8日,萨达姆宣布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并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任命其表弟马吉德担任省长。
20世纪都快结束了,明目张胆的吞并一个主权国家,这种行为不是疯了就是傻了。
被多国部队击毁的苏制T-72坦克
就在伊拉克进攻科威特几个小时后,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以14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了第660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要求伊拉克撤军。
8月3日,阿拉伯国家联盟也发表决议,谴责伊拉克并要求其撤军。同一天,美国和苏联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从伊拉克撤军,同时停止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和军事援助。
在伊拉克领导者无视联合国决议的时候,苏联的立场和态度只有两个字——和平。苏联和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之前的二十多年中都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合作关系,苏联向伊拉克提供米格-29战机、坦克、步枪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还帮忙培训过伊拉克军队。有这一背景做基础,苏联在伊拉克一意孤行的时候曾试图劝说过伊拉克撤军,但伊拉克显然对自己太过自信了,它认为自己军事力量强大,也低估了美国动武的决心。
虽然苏联这个老对手劝和,但美国却没给苏联留什么面子。
此后,联合国安理会又先后通过了11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其中包括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到期还不撤军,联合国会员国就要组织军队动手了。
伊拉克的行为激起了全世界的公愤,无论是美国、欧洲、苏联、中国,甚至阿拉伯国家,没有一个支持它的(古巴除外)。但萨达姆不为所动,仍然顽抗到底。
终于,1991年1月17日,联合国军开始执行“沙漠风暴行动”,战争中,美军起了主导作用,狂炫高科技武器,一时间风头无两。相比之下,苏联在海湾战争不仅没有出兵,也没有吸引眼球的行为,存在感比较低。
从海湾危机到海湾战争,苏联虽然没有耀眼的表现,但它一直都没有缺席,而是尴尬而不失礼貌地为和平奔走。
为什么苏联当时没有救援自己的盟友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是三点。
一是,自顾不暇。
在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时候,苏联内部政治斗争已经白热化,各加盟共和国都在搞独立,苏联解体只是时间问题。因此,苏联没有精力去理会海湾地区发生的事情,这直接导致海湾地区的亲苏力量严重倒退。而苏联自顾不暇,自己都保不住了,怎么能管小弟呢?
第二,讨好西方。
其实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苏联要投赞成票。其实到这个时候,苏联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只是没有宣布彻底解体。但是主要决策权已经是叶利钦等人,他们一直想改善和西方的关系,因为苏联那是在西方围堵的情况下才撑不下去,才会走向解体,日子才那么难过。
而且此时叶利钦们的想法,独立后就会转换制度,就成了西方。因此,在海湾战争中苏联也就没有过多的干预战争,尽力的去配合西方。而且还有一点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确实在道义上,很难去强力支持。如果苏联硬要帮助,一票否决,那岂不是鼓励侵略,到时候苏联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第三,相信伊拉克实力。
而且当时苏联还有点小算盘,因为当时伊拉克实力并不弱,刚打赢了两伊战争,有100多万装备苏联武器的军队,几个小时就拿下了科威特。因此,苏联看来,美国会陷入伊拉克战场无法自拔,认为战争仍然会以传统接触式的大兵团作战模式进行。
后来萨达姆公开指责,也使得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威信一落千丈。他私下里在和自己信任的助手谈话时,表现得不够“外交”,他破口大骂戈尔巴乔夫“卑鄙下流”,说苏联总统要么是影响力不够,要么是根本不愿制止美国总统布什。他叫道:“他欺骗了我们!我知道,他会背叛我们!”
原来,戈尔巴乔夫曾连续给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打电话,要求美国不要发动战争。戈尔巴乔夫当时渴望找到一种既能保护伊拉克,又能使苏联在国际外交中成为美国平等伙伴的解决方案,同时又不想为自己和布什政府的关系带来风险。老布什当时只是尽量安慰戈尔巴乔夫,同时坚决不放弃敦促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出的要求。最终,戈尔巴乔夫的劝说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