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岁的春天,我写了一首流传一百年的歌”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字 | 晴天0118
接近春天的雨常下得清脆,总能让人怀念起美好的日子。
当桨帆船划过湛蓝的水面,割破了入海口的落日,当港口矗立的玄武岩碑前第一次奏响里拉琴时,那时的人们并不知晓,自己所在的时代将永远为人称道。


2001年,刚出道便拿下金曲奖国语年专的周杰伦,怀着意气风发的念头坐在了钢琴前。
他要为几十个世纪前的人写歌。
此时的他心气十足,携着上张专辑石破天惊的风雨之势,在两千零一年的夏天,有股新时代的暗流正将醒来。二十二岁的周杰伦,注定要给新世纪送上一声震耳欲聋的乐坛核爆。
身为制作人,他包揽了作品的主题与作曲思路。上张专辑里洋为中用的编曲,符合本土语言的切分与律动,曾让他在金曲奖上震惊四座。而这其中,作曲上的技巧更是可圈可点,亮点频出:
以《可爱女人》《完美主义》为代表的强技术性作曲,转位和弦,重复模进,去尾奏纯靠演唱与和声撑起旋律;以《娘子》《反方向的钟》为代表的小音程,特别是二度间的跳动反复,重复却不单调的旋律线;以《黑色幽默》为代表的转调手法,小调与大调间色彩转换,半音下行...
全部的全部,所有这些在受到金曲奖上被惊叹被认可的作曲技法,一条接一条,都被周杰伦用在了接下来的创作里——
《爱在西元前》是周杰伦真正的音乐高峰,是他融合西方古典音乐,现代和声与布鲁斯乐以后,基于汉语言文化改良出的现代华语流行。

回顾18岁到22岁的四年,酒吧时期大量接触的黑人乐,让周杰伦骨子里那颗严谨的学院派灵魂焕发出了新生;而同名专辑意料之外的大获成功,则让他兴致盎然再上一层。在这个基础上,他才得以怀揣着一颗对音乐的赤诚,在灵感的最顶端写出了这首《爱在西元前》。

从demo到成品,身为制作人,周杰伦把连贯的旋律线打了三个结,用和声,转调与律动把整首歌制作出了超越时代的效果。在2002年的金曲奖上,这首《爱在西元前》领头出阵,以暗红色为基调,横扫了当晚全部重量级奖项。专辑制作人,最佳作曲,国语年专...在之后的六年里,这始终是周杰伦音乐生涯里最重要的时刻。
《爱在西元前》不仅是周杰伦本人作曲灵感的一个高峰,更是新千年到来之际华语乐坛的最大惊喜。
主歌a段,降A大调: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前四个小节,他极度大胆地尝试了大量重复的单音,辅之以二度,三度间的交替,试图进行出一种类似哼唱的旋律线。
在此之前,这是流行乐创作中的大忌。九十年代的港乐恨不得百转千回,在成人情歌仍占主导的新世纪头年,没有人敢这样尝试,也没有人相信这样的作曲方式能够写出新意。
然而,周杰伦通过律动与贴合本土语言的演唱,消解了乐句重复带来的单调,又在句尾抛弃了汉语的模块化发音,抛弃了韵脚与单独汉字的独立性,让主歌的每一句都像是一根紧凑的毛线,穿起对音乐本身的回归与尊重。
主歌b段,他的律动从二度转向三度和五度:
“祭司 神殿 征战 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地蔓延”

第三小节,“经过苏美女神”句如深呼吸般,猛地掉头转向下行;再到末句“思念像底格里斯河”,像是长出一口气,自然连接起了pre段。
到了pre段,周杰伦把此前紧张的情绪通过演唱的方式逐渐化解,小调和弦让这里听起来转向沧桑,而“1276”的和声更是平添了一层悲凉。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太阳与正义之间,即将流淌出凡人的浪漫。

几年前,当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时,考试时最大的惊喜,就是遇见和周杰伦相关的题目。青花瓷,上海一九四三,兰亭序...当然,还有这首《爱在西元前》。
身为制作人,周杰伦对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爱情故事情有独钟。于是,他同方文山和林迈可一起,希望用东方人的方式,讲述三千年前的古老爱情。
为此,他在歌曲中大量使用add9和弦渲染情感,大量堆叠和声以烘托情绪,一遍又一遍地转调来增添丰富度,融进明快鼓点里的律动...你会发现,无论听过多少遍,这首《爱在西元前》始终那么古老却不乏味,耳朵里的那根神经始终在兴奋着:
没有什么能比历史更能让年轻人着迷了。

石板,玄武岩,纪年,河边的船只,水草上空飞过的白鸥...多年前第一次听时,你就记住了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之后你慢慢长大,你读了很多书,你知道法典颁布五百年后,埃兰人攻占了巴比伦城,掳走了大量古巴比伦时期的文物,其中就包括刻在玄武岩上的《汉谟拉比法典》。再之后波斯崛起,又从埃兰人手中夺得了记录法典的石碑,一同迁往了波斯帝国的国都古城苏撒。就这样过了两千四百年,你读到法国的考古学家在苏撒古城近郊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已经崩解成三块的黑色石碑。透过上面依稀可见的楔形文字,你猛然意识到,这正是三千七百年前,古巴比伦王国留下的遗产。用来记录正义的石碑,曾陪伴巴比伦人度过一生,就像周杰伦的音乐陪你长大。
这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让多年后戴着四位数耳机的你,每到副歌结束时仍然能随着鼓点轻敲三下,就像小时候一样。

出于这样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增添沧桑感,第二段主歌周杰伦出其不意地降了半音。转向G大调后,你能听出一层明显沉淀下来的厚重感,再加以旋律线更加清晰的和声,第一段听起来更加让人惋惜与感叹。
在《范特西》专辑中,除了人尽皆知的把《斗牛》rap加入《威廉古堡》的结尾,这首《爱在西元前》的C段,同样是周杰伦在录音室即兴加入的:
“我感到很疲倦
离家乡还是很远
害怕再也不能回到你身边”

逐渐攀升,然后迎来了最后一次转调:突然间,随着三声干脆的琶音,副歌再升半音,回归到了降A大调。周杰伦猛然扯掉所有的人声主轨,直接用哼唱式的和声,重重砸在了旋律的最顶端。
“wu~”
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一个春天要来了。
新千年到来的时候,新人歌手周杰伦,用他的音乐为几十个世纪前的爱撰写了永恒。就像曾经一个又一个的春天里,苏美尔人吹散陶器上的尘土,与凛凛冬天过后柳树新芽的家乡相逢。
爱在西元前。一百二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当尘封的玄武岩复现于世时,见诸世人眼前的一切,其实一直都是古巴比伦人一生祈祷的事:爱真的延续了几十个世纪。可是,四千年前的爱情,他又是怎么看到的呢。

这是从他四岁起便藏在骨子里的浪漫。在《爱在西元前》中,你能看到他对音乐的热忱,对历史的野心,还有一颗怀揣浪漫的胸怀。我把这种东西称为“音乐人格”。周杰伦不是第一个通过音乐表达想法的歌手,但却是第一个通过音乐呈现自我的创作人。从《范特西》开始,新世纪的音乐创作者纷纷转向自我,转向对音乐本身的溯源与追问,人重新成了创作的主体。在横扫各大主流奖项的同时,这首《爱在西元前》与同专辑的《双截棍》一起提醒了这个时代的人,应该为谁写歌:
把无病呻吟的成人抒情,故作深刻的苦大仇深全都丢进垃圾堆吧。

1824年,诗人普希金来到了黑海之滨的港城敖德萨。在这里,他收到了老友别斯土舍夫的来信:“我们不缺批评,但却没有文学”烫金的信纸油然如芝,普希金紧紧注视着遥远的黑海对岸:那正是三千五百年前,古巴比伦人曾经深爱过的土地。
我把周杰伦比做这个时代的普希金。在《爱在西元前》中,他以一种音乐诗人的姿态,为新世纪的音乐创作书写了一层赭石色的浪漫:本土化的律动,符合汉字角色的咬字,极近乐器化的人声,富有艺术灵魂的音乐人格,涵盖东西的人文情怀——一切都预示着,这会是首流传一百年的歌曲。
也就是从周杰伦开始,人们发现,原来音乐也能让两个陌生人一见如故,让有情人更加真切地深爱下去:当一种文化成为艺术时,它就自动具备了社交属性。这是新世纪所有年轻人的默契,是只有周杰伦的音乐才能给的心领神会。
以至于到了后来,“周杰伦”三个字,本身就是一种契约。你永远可以相信他的作曲,他让无数青少年看见,四方软正汉字写出的西方人爱情,竟也能流淌出古老东方大河般的内敛与隽永,这何尝不是种奇迹。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用吉他反拍敲出的鼓点里,二十二岁的歌手唱起亚细亚。他唱出的字字句句,就像是幼发拉底河上幔黄色的风,那是读书人才懂的浪漫。

我总是在想,四千年前人们眼前的一切,是否同今天一样色彩鲜明。就像我们总是想透过语言,窥见彼此细腻的心。拙作绵绵,如浸春风。希望我的文字能像周杰伦的音乐一样永远鲜活,陪伴二十岁的你度过深夜,成为你一生的怀念。
【留言,请翻到文章最下面点击“写留言”;欢迎点赞,“在看”与转发 】


周杰伦,始终是高墙里倔强的敲钟人

7 16特别篇 | 周杰伦的寻梦游记

我正梦见哈瓦那路灯下的狮子 | 《Mojito》乐评
不懂跨时代,怎么能懂周杰伦

周杰伦的《哪里都是你》:我的孤独你懂吗

潇潇雨夜的夏日恋曲 | 周杰伦被低估的热歌【第四期】

我知道你“在看”哟~
写留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