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氓”就用“流氓”的方式回话



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这是1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103/1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
《回话的艺术》的书评。选择这本书时,我的沟通框架已经梳理了一大半。看目录有自己想了解的知识点,比如说回话的意义、回话的原则、回话前的分析、回话的准备等。感觉会非常的实用,阅读结果发现并不是这样的,书的框架非常的清晰,但结果却是作者一个人的自嗨。但至少回话的结构框架“意义、原则、分析、准备、技巧、关键”等等是可以借鉴的。其中回话前的分析与准备是沟通过程当中重要的环节,作者还是把重点抓取到了。接下来还是说说作者输出,有启发且应用改变的地方,现做一个梳理:
1.不回话的心理。他们不对别人做出回话,或不积极回话,往往是觉得没必要回话。我想这种人本身就是一种感觉迟钝的人,他们对于别人的不回话感觉无所谓,对于别人的积极回话也没有愉悦感。所以,他们才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不会在意我回不回话。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浪费口舌呢?
2.在听到别人的问题后,一定要快速分析别人的话意,事实上,你只有3秒钟时间去思考。先搞清楚对方提出的问题,然后分析动机和需求。
3.对绅士就用绅士的方式回话,对“流氓”就用“流氓”的方式回话。这就需要,还出去就出手!不要惯别人毛病。
4.在你听清别人的意思,准备回话时,有必要在心里快速地拟订回话的计划书: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如何让回话体现出逻辑性?是直奔主题,还是铺垫一下?是直接说,还是委婉地说?是先说坏消息,还是先说好消息?是先说结果,还是先说过程?是把大事往小了说,还是把小事往大了说。
整本书没有太多的启发点,在倾听的过程抓取关键点分析,抓取对方的需求,快速思考对策,有逻辑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