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沟通技巧有多重要?



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这是1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106/1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
《掌控聊天:人际沟通中的关键策略》的读书笔记。现在沟通的书籍看多了,沟通是按照应用情景来划分?还是根据理论来划分?我想沟通框架并不是某一种状态,而是他们的集合。抓沟通共性的东西,再根据情景的不同有所针对性整理即可。共性点是沟通的底层支撑,比如内心心理,比如提问话术,自我暗示话术等。将方向调整正确会比较合适。
回到书里,作者从生活中常见的、亟待解决的场景入手,提供掌控情绪、对话策略、关系推进、解决对抗这四个部分的知识和经验。联想到《关键对话》的核心理论“对话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目标的意义以及如何关注对话目标。然后,作者进一步描述了营造安全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最后,作者讨论了如何实现共同理解和创造性协同,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共同决定,帮助他们做出承诺,在主观上愿意积极完成这些决定。”,解决了环境、氛围的因素。
接下来还是说说作者输出,我有启发且应用改变的地方,做一个梳理:
1.高情商的本质,是你期待别人怎样对你说话,你就要用怎样的方式来对他说话。
2.跟一个人说话的时候,还要去看周围的环境,去了解对方想要在他人眼中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要兼顾真实的语境,不要因为对方的情绪影响判断。
3.一个人处境不佳的时候,是很容易说话颠三倒四、态度直露的。但旁人不会站在你的角度去考虑你的情绪,而是时时刻刻都在通过你说的话来评价你。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越是环境不利,越要注意自己表现出来的态度。
4.所以,当我们对别人说话的时候,常常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多去觉察自己的状态。聊天的技巧很多,但一定有一类高手,是擅长倾听的。他的倾听并不是敷衍地听,而是能够觉知自己的情绪,尽量用客观的态度去倾听别人,并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5.聊天中不要为了一时让对方开心,就给对方超高的期待,以免后来无法兑现而产生落差,令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6.好的提问,要以引发对方的叙述为主,而不是引起对方的判断,或者用问题逼迫对方表明立场。
7.我们要注意,当一个人有负面情绪时,最需要的其实是被理解,而不是给建议。
8.一定要让礼物充满稀缺性——要么准备一份对方平时舍不得消费的东西,要么空出你平常不舍得拿出来的大块时间。
9.理论知识。(1)猫踢效应。负面情绪通常是从等级高的向等级低的传递,由强到弱传递。处于金字塔底部的人最弱小,往往就成为最终的受害者,比如“踢猫效应”里的那只猫。
(2)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当出现了某些负面事件时,我们会找一些理由来为这个事件进行辩解,使自己心理上得到安慰,掩饰自己不愿承认的事实。
(3)“ABC”理论,其中“A”代表某个事件,“C”代表我们的情绪。表面上,事件A导致了情绪C,比如,“这件事情让我感到很生气”,A指的是“这件事情”,C是产生的情绪,也就是生气。但不要忘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A与C之间,其实有一个桥梁,就是B。B是我们对于事件A的认知,它才是诱发情绪C的直接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A,会有不同的C。
(4)自利归因。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很容易相信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把好事都归结为自己的英明智慧,把错误都推到别人的身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思维谬误。
我们看自己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我们却容易误会别人只是为了钱。
(5)情绪按钮。每个人在心理上都会有一些不安全的区域,这就是我们的情绪按钮,如同情绪的开关控制着我们的开心、忧伤、愤怒、平静、委屈等。一旦这个按钮被触碰,就会瞬间引爆人的情绪。
阅读完这本书非常舒服,感觉有一个长辈在教导自己,说聊天应该要这样,应该要那样。我知道,接下来内化的过程和实践应用到生活当中才最重要。读书的好处体现在,可能书中的一些技巧,我在生活当中没有人跟自己讲,或者说吃了亏才能悟出来。但读书可以让自己快速的接触到这一点技巧,剩下的只需要思考应用。唯一付出的成本只是时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