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提问



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写在前面,这是2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00/2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每天持续的写文章,不再依赖冗余内容,不再纠结写作的格式,毕竟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做主,依然践行着“记录成长、分享生活”的价值观初衷。以下是今天的思考:
1、学习方法。一个人能快速习得能力,关键是在刻意练习中能够持续获得高质量的反馈。重点是刻意练习且持续拿到结果反馈。
2、批判性思维。包括以下三个维度: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首先依赖于大量的练习。要求我们有认同的一套问题库,能在所处环境中主动且合理的问自己,同时得到自己的判断的过程。主要目标就是判断结论可不可以接受,或者判断它的价值是大还是小。
要成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首先我们必须练习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原动力。结论就是他试图传递给你的信息,目的就在于塑造你的信念或行为,希望我们接受的信息。其次只有到支撑结论的各种理由以后,才能评判这个结论的价值。而所谓“理由”(reasons),就是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信念、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换句话说,是指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或根据。然后准确辨认出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是你在决定是否同意别人观点时的一个必要步骤。我们积累概念的必要性,除了提炼价值观以外,另外一个作用是正确的理解他人传递的信息。最后,因此,真正的自主思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寻找作者到底隐瞒了什么信息,不论是无心省略还是有意隐瞒。
3、表达技巧。一旦你判断自己的论证里有个词意思不明确,你一定要解释清楚。在你说服别人接受你的结论和理由之前,你一定要确保读者和你面对的是同样的结论和理由。如果你害怕自己的表达不明确,那就仔细界定你的术语。
想清楚再表达出来是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表达不清就会引起更多的解释,带来沟通环境的更多干扰。换句话说:想清楚了再说,想不清楚,就算再想说,也不要开口。更多的解释带来的对方的理解上的痛苦,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4、直觉。直觉指的是这样一个过程,其中我们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但却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出我们的理由。有一个通用的词,女生用的比较多,叫做“第六感”。
5、运用类比的能力。类比理解能力是一种通识能力,属于元能力。要找到你自己的类比,有一种建设性的方法如下所述:(1)找到你正在研究的情况的一些主要特征。(2)尽量找出你所熟悉的与上述情况有共同特征的其他情况,开动脑筋。尽量想象出多种不同的情况。(3)尽量判断熟悉的情况是否能为你提供关于不熟悉的情况的一些洞见。
6、自我提问的问题库。突破口,那就是如果有人再抛给我一个观点,我要提三个问题:他在说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理性赖以形成的基础。正好可以直接拿来用,到一定记得要积极主动应用,刻意练习内化成我们的习惯才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