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边界感才能进退自如



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写在前面,这是3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04/3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每天持续的写文章,不再依赖冗余内容,不再纠结写作的格式,毕竟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做主,依然践行着“记录成长、分享生活”的价值观初衷。以下是今天的思考:
1、增强动机的工具。控制的两分法:努力控制你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你无法控制的事情。这两句话,前者讲的就是专注与精进,后者讲的就是顺其自然。只有把这两句话同时结合起来,才能既保持积极上进,又能让自己内心平静。
大部分人的烦恼,都在于妄图控制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却不对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行使控制权。想想我们的烦恼有多少来源于我们控制不了的东西。我们控制不了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环境,控制不了我们的原生家庭。如果你的父母不符合你的期待,你再怎么样愤怒,他们还是不符合你的期待。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控制不了别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更控制不了别人是否会喜欢我们。我们还控制不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所有的人都会死,而我们还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死。只要我们不承认某些东西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们脑子里就一直会有一个“它应该要这样”的图景,某种意义上,应该思维就是对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的执着。
控制两分法的第一步, 是思考你所担心的事情里,有哪些是你能控制的,哪些是你控制不了的,并把注意力专注到你能控制的部分。认识到很多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这是一种心智上的成熟。控制两分法的第二步, 对于不能够完全控制的事情,把你能控制的部分找出来,并做成计划。
2、倾听的技巧。倾听的要诀:答案在别人心里,就是知道很多事其实你并不知道。好的倾听者,心里就会有很多的问题。他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自己的心里,而在别人心里,所以他才会提问。而一个不好的倾听者呢?他的心里没有问题,只有答案。因为他一早就知道了别人要说什么。他听到别人说的,永远都是他自己心里想的那些东西,不断重复不断重复。
3、边界感。都是你的错”说的是我们要求别人为我们的感受负责,逃避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责任,它的攻击是向外的,指向别人的,所产生的情绪是愤怒。那么“都是我的错”说的就是我们想要为别人的感受负责,承担我们不该承担的责任,生活在不必要的内疚当中。它的攻击是向内的,指向自己的,所产生的情绪是内疚、自责和抑郁。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我们也需要承认,我们跟他是不同的人,有些困难,只能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有些决定,只能他自己来做,无论他的决定在我们看来有多糟糕。因为说到底,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4、课题分离。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课题分离。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有人际关系的烦恼呢?
其实主要的根源就是: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我的事。
一个人如果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那他就很容易变得敏感内向,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期待中,把别人的期待变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做自己的情感。而自我发展成熟的标志,就是越来越能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自我的边界,就是通过这种区分确立起来的。这就是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出的一个理论,指的就是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也只负责把你的事情做好。对于评价这是谁的事情,也有一个简单的准则:那就是,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
课题分离的应用。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别人。别人提出请求,那是别人的事,他遇到困难,应该提出请求。可是你接受还是拒绝,那是你的事,你也不能因为自己拒绝有困难,就抱怨别人不该提请求。如果你拒绝了,别人怎么评价你,那又是别人的事了。它既不是你能控制的,也不是你能剥夺的。别人怎么评价你,不应该成为你的行事准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