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写在前面,这是3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05/3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每天持续的写文章,不再依赖冗余内容,不再纠结写作的格式,毕竟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做主,依然践行着“记录成长、分享生活”的价值观初衷。以下是今天的思考:
1、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换句话说,积极主动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事情回顾推演,总结经验教训,好的为什么好?坏的为什么坏,问题出在哪里等。
2、复盘的内容与步骤,这是第一次阅读没有注意到的关键知识。图片的保存有干扰,但换一个思路用手机保存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3、复盘实际是一个快速反馈的过程。需要高频做支撑。
4、复盘包括四个阶段:回顾、反思、探究、提升,即回顾目标和过程、反思原因、探究规律、提升能力。前三个阶段是复盘的过程,后一个阶段是复盘的结果。什么时候可以去复盘呢?1)小事及时复盘。2)大事阶段性复盘。3)事后全面复盘。
5、没有时间和精力将事情一次就做对,却有时间和精力重复一次次做同一件事情。这个重复一次次做同一件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固化流程,没有优化流程,导致一次次要重新从头开始,不断试错。让我联想到读书是数学解题过程,遇到的问题与这个思路是一模一样,原来问题出在没有总结出自己的方法、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在知道是什么一会事,所有主动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功夫,先琢磨思考自己的方法,实践过程是刻意练习验证方法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了,问题也就被解决了百分之八十了。
6、学习的方法思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属于个人自己的知识。一般来说有三个途径:一是个人通过实践,经历不同的事情,不断试错,总结而来。二是看别人做事,总结别人的成败,成为自己的经验。三是学习别人总结的经验,从书本上学,听别人的培训讲课。
第三种是成本最小,且最容易的方法。第一种需要试错成本,且要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第二种就需要我们混圈层,圈层层级越高,得到的资源就越多。
7、复盘他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粹复他人的盘,看谁哪件事情做得好,或者做得差,自己试着进行复盘,找出做得好或者差的原因,并找出做得好的关键和规律,以便自己做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这可以说是用他山之石,磨自己的刀。
8、我的复盘做的怎么样?我会复盘吗?回答这两个问题,就是对这本书的实践运用。
复盘的及时性是不满足的,按照书里的复盘步骤,是没有对多件事进行横向对比总结规律的动作,整个闭环刻意练习的基数不够,还形成不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通过记录自己观察到他人的行为举止并进行分析,得到一定的经验,实际的应用是机会是很少很少的。积累的有,到回顾的频次不够,应用的的场景也不够,最后自然无法形成自己的方法。根本原因是及时性刻意练习做的不够,及时性总结,及时性回顾记忆,及时性实践应用。把这点做好了,成长会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