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向我们自己要时间



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写在前面,这是3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07/3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每天持续的写文章,不再依赖冗余内容,不再纠结写作的格式,毕竟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做主,依然践行着“记录成长、分享生活”的价值观初衷。以下是今天的思考:
1、时间管理。在自我任务的设定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细分任务。开始设定任务时,必须要先学会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这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养成习惯,记录和计划真正会帮助你处理更长期的、更复杂的事务。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 小时,12 个小时,1 天,2 天,4 天,7 天,那么在什么时间复习,我们就需要通过之前的记录和之后的计划来安排。那么通过时间序的软件可以记录输出的时间,然后有节奏的进行回顾思考。毕竟可以以月度维度来看,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工具,这样回顾的思考的闭环就合上了。
第二个目的,也是最关键的目的,实际上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于时间掌控的上限。第二个目的,也是最关键的目的,实际上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于时间掌控的上限。在了解了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和精力状况之后,再细分任务。需要了解的两个关键点是:一天能专注的总时间是多少?能持续专注,不间断的时间上限是多少?平均是多少?常用的方法时间记录法,有一个通俗的名字,“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
2、时间记录。记录时要注意的主要事项是:
1)纯粹工作时间,是指你真正拿来工作的时间 。除非确保思考的时间确实全部用来工作或学习了,否则不能称之为纯粹工作时间。重要的指标,有没有思考参与其中。
2)一定记录精准。不欺骗自己,是怎么样就怎么样。选择真实的面对自己。
3)选择适合自己的日程记录方式,而不要追求完美和完善。时光序就能帮我提升效率。周总结也有了新的参考元素了,同时可以分析出自己一周的时间花销。
3、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
完成简单的工作,去做并不需要太多精力就能完成的工作。专注力排序,将之前专注力较高和整块的时间都留给了较难的任务,而没有打断,而在这样低注意力的情况下完成看书签或者收藏夹里面的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利用场景优势。任务安排可以和场景结合起来,避免场景所带来的劣势。
多做回忆和整合的事情。回忆与整合能锻炼我语言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输出的质量。碎片化的时间里,可以把这个任务,变到早上等公车的 10 分钟,变成等早点的那 5 分钟,等等时间段。引导话术:1. 总结:最近 24 小时我做了什么?2. 思考:有哪些关键的事项是值得注意的吗?3. 复盘和优化:我都用了什么方法?我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得更加好吗?不欺骗自己,保证有收获才是目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