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写在前面,这是3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11/3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每天持续的写文章,不再依赖冗余内容,不再纠结写作的格式,毕竟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做主,依然践行着“记录成长、分享生活”的价值观初衷。以下是今天的思考:
人际交往的首要任务是照顾别人的感受。眼力见的首要任务是照顾别人的需求。加在一起等于高情商。延伸发散搭配的能力就是洞察力,以及精力管理能力。洞察力是为了看得见,而精力管理是一切思考与行为的前提。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只需把握住边界问题。核心是对边界的管理:怎样照顾自己的感受,也照顾别人的感受。不可预见性,加上掌握权的缺失,就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果不明白自己不能左右他人的行动,不明白自己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外界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的问题,便会把自己变成一只不能停止电击的小白鼠,整天生活在焦虑之中。所以,如果你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觉得感觉到了不快,本质上是因为你允许别人越界,让别人来控制你了。
“课题分离”原理很好的结实了人际关系处理的要领,同时解决了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将自己能掌控的事情掌控好,对不能掌控的事情做到自己满意就可以了。
人际关系的世界,就是一个『局』,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你一遇到人,你就入了这个局,就得遵守并且完成基本的指标,不然,别人就会一脚把你踢出去。所以有时,“表面上的客气”是完全可行,也是必须的,这不叫虚伪,这叫『礼貌』,不管你心情怎样,有没有交友的动机,却始终能让和你初遇的陌生人以及身边的人感受到被尊重——这便是有修养,有礼貌。
那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为善?总结出来就一句话:『把话说清楚』。炫耀其实就是嘲笑,比如炫耀自己的才华,就是在旁敲侧击的嘲弄别人无知,不管你是不是有意。在失意的人面前讲自己如最近何如何运气好,如何得意,也是在嘲弄。这种谨慎,需要渗透到你每一次的发言和表态当中,随时能够有这种『移情力』,体察别人的感受,始终明白:我的话,永远都是说给别人听的。所以,如果你要表达一个比较微妙,需要不少补充说明才能被理解的观点,那你最好不要说出来,因为一不小心便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即使别人当时理解了,当他和另一个人讲到时,你的信息便会『衰减』以至于最终『失真』,你可能便会在不少人心中成为一个满口恶言,价值观偏激的人。什么叫说话小心?就是时时刻刻把自己的话给说清楚,同时那些不太容易说清楚的东西(不是你自己说不清楚,而是在人际传播中变得模糊的内容),容易引起误会的话,就直接别说了。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事情,都随嘴巴说出来了,有时候还以自己是直性子为背锅借口,行自己伤人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应该是理解与尊重,就像我们开篇讲的,别人对你好,不是因为你很特别,而是他习惯与人为善,别人对你不友好,也不是因为对你有意见,而是他可能有某些亲密关系上的问题——很多“伤害”就来自于不同,来自误会,很少有人存心要害你搞你。把话说清楚,尊重,而不是宽容,明白这个道理,会少不少人际上的烦恼。在人际关系处理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应对方式都不太一样,不要简单归因,减少主观偏见产生的矛盾。
不用和所有人做朋友”的意思——合不来的不要浪费精力,因为你将会遇到更多的人;不要轻易的把别人当做了朋友,保护好自己的感受和利益。生活就是一个大漏斗,不断的筛选着身边的人,留下来的才是我们需要真心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