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匮乏会剥夺你的自信



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写在前面,这是3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13/3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每天持续的写文章,不再依赖冗余内容,不再纠结写作的格式,毕竟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做主,依然践行着“记录成长、分享生活”的价值观初衷。以下是今天的思考:
1、自尊=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看到自身价值。换言之,你能够对自己下定义,并且很清楚是否喜欢这样的自己。认识不到自我价值,很多基本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而评判和否定自己会让你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自尊的实质是对自己的同情,当你对自己有同情心时,就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自尊不仅仅包含看到自己的优势,它也是一种接纳、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自尊匮乏会剥夺你的自信,让你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消除焦虑、解决人际纠纷或者规避风险。因为你质疑自己的能力,生活愈显艰难痛苦。你会抗拒改变,也会因此而焦虑不安。
自尊不足的人往往无法清楚地认识自己。他们看到的是放大弱势、缩小优势的自我形象,就像游戏室里哈哈镜中的映像,强烈的自卑感正是长期观看这种失真映像的必然产物
2、自卑。自卑问题有两种基本形式:
情景方面和性格方面。情景方面的自卑往往只出现在某些特定情形中。情景方面的自卑问题适合用认知重构的方法来解决。关键在于正视认知扭曲,强调优点多于缺点,形成应对错误和批评的特定能力。由于停止全面地否定自己,你会发现改变不恰当的思考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性格方面的自卑常常与早期受虐或是遭遗弃的经历有关。在这种情况下,“错在自己”的想法更为普遍,往往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性格方面的自卑源于基本的身份认知和不良的自我感觉,所以仅仅改变来访者的思维方式是不够的。揪出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并对其加以控制,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彻底清除内疚感。你应该把治疗重点放在产生自我否定想法的负面身份认知方面,着重培养对方自爱、客观的态度,这可以通过消除和意象的方法得以强化。
3、自我批评。问责之声之所以能够得到加强是因为它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促进理想行为、保护自尊或是控制悲伤情绪。所以,从自己或者他人的想法入手,询问在最近的一次自责过程中想了什么。尽可能多地了解自我批评的言语,然后讲述病态批评的理念。同时,了解为什么他会启动问责之声以及它对他的保护作用。
4、认知扭曲。
(1).过度总结。当你的病态批评经常使用“从不”“总是”“所有”“每一”“没有”“没有一个”“每个”“每个人”这样的词语时,你就可以断定自己是在进行过度总结。
(2)、贴统一标签。贴统一标签是指对所有的人、事物、行为和经历贴上刻板的标签。案例:觉察到自己有贴统一标签的倾向。“我的爱情像一团乱麻”“我一事无成”“我的房间简直是猪窝”“我的文凭就是一张废纸”“我神经过敏”“我呆头呆脑”“我就是没有骨气的水母、缩头乌龟”“我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总也抓不住救命稻草”。
(3)、自责。自责是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让你为所有事情自责,无论你是否是真正的过错方。在自我谴责的世界里,你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过错都是你造成的。
5、接受。接受是承认事实,制止所有的价值评判。你不需要表达赞成或反对,接受即可。核心点是不做价值评判。
6、同理心。同理心是指认真聆听、提出问题、搁置价值判断,并且使用你的想象力去理解他人的观点、想法、感受、动机和情况。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