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写在前面,这是3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62/3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每天持续的写文章,不再依赖冗余内容,不再纠结写作的格式,毕竟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做主,依然践行着“记录成长、分享生活”的价值观初衷。以下是今天的思考:
“Yes,and”是即兴喜剧最核心的一个理念,就是不管你的伙伴和你说什么,你都要先说“Yes”,然后再添加一个信息“and”。用中文说就是,不论对方说什么,都要先说“好啊好啊”认可对方,再给出建设性的信息。生活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即兴戏剧。说“不”,一切能量流动就停止了。而“Yes,and”是要先学会接受,接受对方在流动的能量,接受与自己利益不一致的部分,然后添加信息,把自己的能量添加上去,让流动继续。
冲突是什么?其实冲突的本质是“利益不一致”。
幽默感原本就是人格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自主的幽默表达能力和对幽默的识别能力。“幽默,是一种能力,它让你总能看到生活的明亮面;它让你即使面对生活的恶意,也能有喜乐的视角。幽默的人爱笑、爱玩、爱逗乐、爱把微笑带给他人。”
“幽默就是从一个有趣的视角来讲述痛苦和真相。”这个定义里面有三个元素:有趣的视角、痛苦和真相。
幽默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发笑,更重要的是应该让人了解你的想法,帮助你赢得听众。所以,不要讲别人的段子,真正的幽默应该是原创的,能反映出你的个性,是一种饱含智慧和力量的自我表达。
幽默之所以让人发笑的四个机理:意外感(笑话中的逻辑跟我们平时认知的逻辑往往是相悖的,有错乱和矛盾出现,笑料正由此而生。)、优越感(就是说人们看到别人尴尬或被羞辱的时候,就会在对比之下产生一种优越心理。)、宣泄感(所谓宣泄感,是指在压抑紧张情绪后突然释放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和熟悉感(“观察式笑话”,它背后的机理就是熟悉感。观察式笑话,顾名思义,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观察式笑话简单来说就是观察生活中的漏洞,观察人们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尤其注意那些每天都在发生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的点)。
对应幽默的这四个机理,制造幽默需要四个思维定式:误导思维(段子在本质上是一种误导思维)、差势思维、攻击性思维、发现真相的思维。
段子:段子本来是相声艺术中的一个术语,指相声作品中的一节或者一段内容。后来人们把很多艺术形式中的一段或一小节短小精悍、能够说明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道理的内容,都称为段子,比如相声段子、语录段子、搞笑段子、幽默段子等。段子,就是用简短的、幽默的语言,说出一个道理或者揭示一个真相,制造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达到让人发笑、引人深思的效果。如果实在要区分段子和笑话,段子更倾向于讲个道理,笑话更倾向于讲个故事。但是现在两者融合得很多,所以我倾向于大家简单理解段子就是笑话。
写段子有基本的公式可以套用,而且这个公式非常简单,只有两个部分。段子=铺垫+包袱。所有的段子,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面的一句话,我们把它叫作铺垫,第二部分是后面的一句话,我们把它叫作包袱。其中,铺垫是建立第一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A;而包袱是揭示第二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B,这就是我们在第1章讲到的意外感。前面的铺垫不需要好笑,你只需要陈述一个事实,越正经越严肃越好,好笑的部分是后面的包袱。
所谓“答非所问”,就是不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违背对方的预期。这是很易于使用的一个技巧。我称这个练习为废话里的王者练习。规则就是:无论对方问什么问题,你只要不顺着对方回答,就能给出让人意外的答案。这个技巧可以帮助你跳出对方预设的语境,永远不被对方的逻辑套牢。(谈判和沟通的过程当中,也适用)
自嘲本质就是用自己的不开心让别人开心,通过戏谑的方式把自己的痛点讲出来,让听的人在听到你的弱点和失败之后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继而产生愉悦和开心的感觉。自嘲需要认清自己,更需要直面真相、戏谑调侃的勇气。自身的优越感是幽默最大的敌人。一个会自嘲的人,收获也是巨大的,一是自己不再玻璃心,变强大了;二是让别人没有了嘲讽你的空间,从这点来看,自嘲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自嘲的本质是自我接纳,而自我接纳是自我成长很重要的一部分。
自嘲也需要技巧和方法,夸张、比惨、利用刻板印象是三种常用的自嘲技巧。
吐槽都是一种情绪释放吐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因为一些人或者一些事触犯了你内心的禁忌,让你心里产生愤怒、羞耻、难过等不舒服的感觉。吐槽就是借助表达观点来表达情绪,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强烈的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吐槽中的情绪释放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第二,你的吐槽引发别人的共鸣,让别人的情绪得到释放。(吐槽原来是情绪的一种释放)
幽默感的方法:
答非所问,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岔。在综艺节目里,常常可以看到艺人用这个技巧。提问的人得到的是一个与答案无关的回答,因此产生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避重就轻,就是不顺着对方的话讲,故意曲解前一句话中的重点词语,把重点放到与人们日常理解不一样的词语上,怎么歪怎么来,让人们听到后产生意外感,从而具有幽默的效果。
重新定义就是把人们习惯中已经约定俗成的固定定义,用另外一套逻辑重新解释出来。被重新定义最多的就是成语和俗语。这些成语和俗语,通过另一个逻辑解释出来的时候,一下子冲破了人们对这个词语原有的固定认知,产生出很强的意外感,幽默由此产生。
躺枪就是前面你可以正经地批评一件事,义正词严。然后在结尾的地方一拐弯,把锅甩给一个毫无防备的人。
声东击西,就是前面说一件事,后面说另一件事。也就是在说的过程中,打断已有的强逻辑关联,冒出一个弱逻辑关联。
谐音梗属于入门级别的技巧,简单易懂。谐音梗用于故意制造误会,继而产生出幽默的效果。误会是喜剧中一个很常用的套路,无论是在相声中,还是网上的段子中,如果是误会套路的,很多都是用谐音梗创作出来的。
三段式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技巧。所谓三段式,就是在你的段子中有一组东西,我们暂且称它们为A、B、C,其中A和B属于同一类,这样可以让观众形成一个预期,然后你给一个不同类的C,观众就会因为意外而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