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框架的思考?


一个读者,Chloe问了我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如何高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公众号关注升老师已久,可以说是目前接触到的自媒体作者里内容最有价值的一位,因此对升老师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比较好奇。现代社会需要对各种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呢?如果是读书的话,升老师在文章《读书很厉害的人,为什么会混的不好》中提到很多书上的东西都是错的,我自己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不知道该去选择什么书去读,好像市面上的很多书籍并没有什么含金量。并且感觉,现代社会通过书籍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效率比较低,信息是滞后的。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到底应该怎样获取信息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自我提升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很多人的问题,不是不会思考,也不是不好学,而是不会有框架地思考,不会成体系的解决问题。
我决定给大家讲一下怎么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框架地进行思考?
你看过《尚气》吗?
《尚气》里梁朝伟演的父亲说进入神秘的大罗,道路是由一系列移动的迷宫组成的:
 

进入大罗的难点在两个:
1. 迷宫
2. 移动
大多数人,为什么每天摄入那么多信息却并没有提高?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知识分散在移动的迷宫之中,无法在使用的时候找到。
注意,不是没有,我们都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也都每天在互联网上摄取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就像吉光片羽一样,散布在大罗的角落里,很多人无法把它找到,更无法把它们找到串成线,甚至搭建一个体系。
只有当那些成体系的人,点出来的时候,有的人才会似曾相识,明明我也知道这个知识,但是我就是想不到。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于,大多数人没有有框架思考的能力。
怎么建立这种框架和体系呢?首先你要明白这种框架是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你自己的屋子乱七八糟,然后你妈妈进来,嫌弃你的房间像猪窝一样,要给你收拾一下,你对她说:千万别动,动了我就找不着东西了。
然后,你出去跟朋友玩耍了,等你玩一天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件事,你的房间焕然一新,被你妈妈收拾得整整齐齐,但是,等你要用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口红找不到,你的某一件圆点的上衣找不到,你的秋裤找不到,你平常喜欢的包找不到。
因为你不够「熟悉」。
那么问题来了,哪间屋子是有体系?
所有人都会说,妈妈收拾过的屋子是有体系的,没错,但是我要告诉你,原来乱七八糟的猪窝,也是有体系的。
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在乱七八糟的屋子里找出你的秋裤、加绒裤的原因,虽然在别人眼里,它是一团乱麻,但是在你的脑海里,其实是条分缕析,可能没有那么清晰,但是是有一个体系的。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你妈妈的体系,你不熟悉,而你很熟悉你那套凌乱的体系,尽管它看起来很难看。
明白了吗?体系很重要,但是体系最好是自己的体系。最终大多数人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认知,就像一间屋子,好不容易使用习惯了,有了自己的体系,结果一个人冲过来,可能是你妈妈,可能是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给你收拾整齐,然后你又要重新去把他们搞乱,去建立你更适合的使用习惯,然后一声大喝,天啊,你的房间怎么像猪窝一样,周而复始。
这就是一个随机漫步的迷宫,大多数人的知识和经验,曾经也如火花般闪现,也拥有过尤里卡时刻,但是最终却湮没在这个随机漫步的迷宫里。
所以,很多人,一直在学习,但是其实一直在周而复始的进行最基础的动作,尽管他也会看一些有深度的书籍,也接受过一些专业的教育,但是,他的阅读、学习、教育,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增益,也不会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有一句话叫,「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但是大多数人,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不会对他有任何影响,这种人,永远是新丁,当他们试图向别人表达时,只能鹦鹉学舌,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这甚至是很多博主的问题,有些博主的问题还更严重,因为他们的观点全部是来自于别人。
问题在于哪里?在于,那条通往大罗的迷宫,他每一次走都是新的,每一次走的都是一条未曾踏入的小径。
所以,有体系有框架的思考的关键是什么?是熟悉。
比如,阿根廷作家的博尔赫斯有一本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我们正常的框架,是这么一个框架:
文学——南美文学——阿根廷文学——阿根廷现代文学——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建立另一种路径:
《交叉小径的花园》——迷宫——米诺斯的陶诺斯——牛魔王——《西游记》。
这是一种完全可能建立的联想。
但是,建立后一种路径的框架,在「你妈妈」看来,是绝对不允许的,一定要回炉重造,而你在成长过程中,有无数人,扮演过「你妈妈」的角色,想让你把屋子收拾起来。
也就是说,他们理解的知识体系,应该是这样式的。

但是,其实你的知识体系,完全可以是这样式的

上面的那一套体系看起来堂而皇之,但是,大部分都来自于别人,运用这套体系的人,其实都是在转载抄袭,从来没有应用过。
当代青年独立思考的问题在于,一不独立,二不思考。而下面那套丑陋的体系是自发形成的,实际上,它才是你惯用的思维方式,随着你不断的运用成熟,它会不断加固。
力量来自于熟悉,只要你足够熟悉这个体系,那么它只是表面看起来丑陋,它的内部依然壁垒森严,井然有度。
这就是像《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你只要不断的运行,就会越来熟悉这套脉络,开始的剑气,最多只能用来拼酒,等到内力积累充足,就是剑气纵横,不可阻挡。
有很多人问过我,怎么能有你的洞察力?或者是,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出这么炸裂的结论?
其实就在于,我自己有一套独自运行的体系,而且因为运行的熟悉,所以,我可以跳跃,就是在别人还在检索的时候。
拿这条路径来说:
《交叉小径的花园》——迷宫——米诺斯的陶诺斯——牛魔王——《西游记》。
我完全可以简化成:
《交叉小径的花园》——《西游记》。
尽管在外人眼里,这是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但是我自己有一条高速公路可以通过。
这就像爬山,很多人还在对着地图检索的时候,你已经坐上直升机直达想要去的位置。
所以,很多人问我,要读什么书,才能有你这样的思维?
与其说,要读什么书,不如说,首先,你要不读什么书。
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排除外界干扰。不要让人走进你的屋子,既然问题是,总有人来给你收拾屋子,那么你应该给它上锁,杜绝这些信息的干扰。
第二件事,是要拥有一个强大的磁力内核。你能够用乱七八糟的杂物把城堡堆砌起来,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有一个强大的磁力中心,能够把这些杂物吸附过来。
普通人怎么去建立一个内核?比起读很多书,更重要的是反复阅读同一本经典,选一本你最想看的经典,反复阅读,或者,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反复揣摩他的行为和作品。
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简单。
比如我教学员写作,我总是告诉他们,选你们最喜欢的作家,去模仿他,模仿他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个作家,越厉害越好,不要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最优秀的作家也要模仿,陈忠实、莫言都在模仿马尔克斯,黑泽明一生都在致敬莎士比亚,而斯皮尔伯格和伊斯特伍德都是黑泽明的粉丝。
第三,当你有了一个稳固的内核之后,你就可以「添加」。这时候,你摄取的任何碎片化信息都不再是干扰,都是你固有知识框架的添加,你无论看明星绯闻也好,八卦杂志也罢,还是抖音短视频、美食菜谱,都可以变成你固有体系的增长和添加。
这就是一个内化和熟悉的过程,你在每一次摄取信息的过程中,都在对原来的体系进行强化和加固。虽然这时候,同样还是移动的迷宫,但是这时候的运行,已经是「万变不离其宗」,你已经是这个体系的主人。
恭喜你,你来到了大罗。
END
我的成长社群叫做《升老师成长笔记》,每天一条干货,记录我对人生和财富的思考,价值365元。
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添加助理微信 ,回复关键词「优惠券」,可领取价值150元的优惠券,215元的价格,一天花费不到1元。

优惠券赠送名额,仅限每天前100位加微信的朋友,升老师的成长社群,期待你的到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