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哟西心理 的第41篇新知
阅读仅需 8 分钟
作者|UC
最近山大的“学伴”项目,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山大致歉“学伴”争议 亲历者:留学生曾因言论污秽被活动除名】山东大学中外学生“学伴”项目引争议,校方称不存在1名男留学生对应3名女生学伴的情况并致歉。7名参加过“学伴”活动的山大学生均表示,是自愿参加活动,目的是为了锻炼语言水平。但也有受访者表示,活动过程中遇到素质低下的留学生,因说污秽性的词语而被踢出微信群,也不允许其再参加学伴活动。至于待遇争议,受访者表示,留学生“和我们一样住四人间,吃食堂,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他们每月会拿到奖学金”。
为什么我们会反感这些外国人?
为什么我们会吐槽这些“学伴”?
为什么我们会厌恶这些对外国人的优待政策?
这些其实都反映了一种现象,那就是——群际偏见(intergroup prejudice)。
1.
什么是群际偏见?
群际偏见(intergroup prejudice)是指人们急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外群体(out-group)*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Hewstone,2003)
简单来说,群际偏见,是指我们对其他群体的贬损现象。
一般来说,我们会对内群体(in-group)*具有认同感和积极态度,称为“内群体偏好”(ingroup favoritism);而对外群体则容易产生消极态度。
而我们对外国人的反感,则是比较典型的群际偏见。
你可能会发现,当我们形容外国人(尤其是黑种人)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的负面词语。
“花心”、“不专情”、“脚踏多条船”、“用完即弃”、“身上带病”……
之前有一项关于台湾女性和白人男性的调查,可以看到大家对白人男性的刻板印象以及污名化。
来源:张德莹,《"White"男人惹人爱?后殖民观点的台湾女性主体经验》,2009
其实这些,都是属于一种群际偏见,是我们对外国人群体的贬损现象。不过这就像俗话所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嘛。
*外群体(out-group):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群体是外群体,即“他群”(自己所不属于的、由他人属于的群体)。
内群体(in-gruop):内群体是指一个人经常参与的或在其间生活、或在其间工作、或在其间进行其他活动的群体,即“我群”。
2.
那为什么会出现“跪舔”外国人的现象?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跪舔”外国人?又或者说,为什么会“崇洋媚外”?
你可能对部分人积极成为“学伴”而不解,你也可能会对学校或有关部门积极优待外国人而迷惑。
抛却政治因素外,这里面存在着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外群体偏爱”(outgroup favoritism)。
刚才也说到,一般来说,我们对内群体产生偏爱偏好,对外群体产生贬损厌恶。但有研究表明(J.Jost,2001),弱势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有着较积极的态度,出现外群体偏爱。
Jost,Pelham&Carvallo(2002)的研究表明,拉丁裔和亚裔美国人,在挑选搭档时,会更倾向挑选白人作为搭档,而非自己群体成员。
国内关于上海人和外地人的内外群体偏爱的研究中(连淑芳,2005),进一步表明,外地人会一定程度接受和认同自身的弱势地位,而对上海人产生内隐的偏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外群体偏爱”?
研究发现(Mellott&Greenwald,1999),弱势群体的成员在知情意上都表现出对优势群体无意识水平上的偏爱,这其实就跟我们所理解的“强者崇拜”是同一个机理。
而Jost&Burgess(2002)则认为,弱势群体成员一般处于社会不利的地位,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外群体偏爱是对权威的服从,是一种策略性的自我保护方式。
如果换成大白话来说,我们之所以会“跪舔”、会“崇洋媚外”,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放在了弱势的位置上,这让我们“惯性”地表现出一种服从和自我保护。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更倾向于吐槽黑种人,而非白种人。
因为种族歧视。
人们会觉得,黑种人对比起我们,才是处于弱势的地位,所以我们会出现更多的群际偏见,对他们有更多的贬损;而人们会觉得白种人跟我们对比起来,我们是处于弱势的地位,所以会对白种人出现更多的外群体偏爱。
然而实际上,无论我们是对外国人出现群际偏见,还是外群体偏爱,反映的都只是我们的自卑以及对自身的焦虑而已。
但认真来说,中国现在,一点都不弱,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有什么好自卑,有什么好焦虑的。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
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尊重。——人民日报评山大学伴项目。
3.
如何避免?
有偏见,总不是一件好事。那我们可以怎么避免呢?
Aboud&Fenwick(1999)提出了一个减少群际偏见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找到更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有助于模糊“内外群体”的界限,让个体处于多重群体的角色中。
具体方法就是:
a.找到你所贬损或偏爱的群体
例如你会对富二代群体有偏见,那就把富二代群体作为这次的目标。
b.写出自身和目标群体的共同点
接下来,写出跟目标群体的共同点,以富二代群体为例,你发现身边的富二代可能跟你一样,每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那你就可以把这个特点写下来,列为共同点。
c.找到更多共同点
你所找到的共同点越多,就越容易把你跟目标群体作为同一个群体对待。
这属于一种认知上的调节,有助于你减少偏见。
(但无论怎么列出共同点,有一些鸿沟上的东西还是存在的,例如财产量。所以好好努力,让自己成为富一代哈。再加上,很多富二代其实还是很勤劳的,所以你得加N倍的努力才行。)
这几天力量源泉有点不舒服
让我甚是担忧
要早点好起来才行
昨天带娜娜去江边
这小怂货根本不敢探头往外看
哈哈哈哈哈
UC说:
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尊重。
参考资料:
连淑芳.(2005).内\外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8(1),93-95
Aboud FE,Fenwick V. (1999).Exploring and evaluating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prejudice.J.Soc.Issues 55,767-86
Jost,J,(2001).Outgroup favoritism and the theory of system justification : A paradigm for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success on stereotype content
. Future direcitions in social cognition. Vol 26,89-117.
Jost, John T,Pelham, Brett W,Carvallo, Mauricio R.(2002),Non-conscious forms of system justification: Implicit and behavioral preferences for higher status group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98,586-602
Mellott,D.S.,&Greenwald,A.G.(1999),Measuring implicit ageism:Compar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and priming meho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Denver,CO。
Hewstone M,(2003),Intergroup contact Panacea for prejudice?,Psychologist,16,352-355
回顾:
为什么朗朗上口的广告,能够给你洗脑?|韵律当理由效应
金毛被打死事件:共情不了,或许不是你的错|共情隔阂
“我不是懒,我只是怕自己没用而已”|自我妨碍
别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虚假普遍性
听说你想打赏?
当然可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