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兴于隋唐,终于清末,在这1000多年间,科举制度不仅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机制,更是万千学子改变命运的方法。但要想考中进士,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人们常常用十年寒窗苦读,来形容科举的难度。但事实上,要想状元及第,十年寒窗苦读是远远不够的。有些人考了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考中一个举人。
庆幸的是科举考试,并不限制考生的年龄,所以涌现出一大批的高龄考生,比如唐朝时期的“五老榜”,唐昭宗时期(901年)科举考试,出现了五位超过60岁的考生,唐昭宗念及他们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破格将五人全部提拔为进士。在清朝时期,出现了一位百岁考生,可谓是历史之最,这位期颐之年的老人被曾孙搀扶着进入考场,激励并感动了无数年轻学子,两广总督亲自设宴款待嘉奖。
“百岁观场”最老科举考生黄章。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八月,广东举办三年一度的乡试。乡试为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是秀才考取举人的考试。这次乡试与往年不同,显得格外热闹,因为这次考试来了一位99的高龄考生,此人就是秀才黄章。还有一位仅有14岁的秀才吴日炎。
99岁高龄的考生黄章,手提一个大灯笼,上面写有“百岁观场”四个大字,由曾孙搀扶着步履蹒跚的进入了考场,黄章的出现让众多的考生以及考官大感惊讶,纷纷向他投来了崇拜的眼光,大家纷纷向他送上祝福,黄章对大家说:“我今年99啦,但今年并不是我科场得意时候,三年之后,我还会再来考,102岁才是我中举的日子”。考试还没开始,黄章仿佛预知到了自己并不能中举。这种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的精神,显得如此的难能可贵。
黄章是顺德,14岁时在新宁读书,20岁时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三年一次,直到到60岁才考取了禀生,83岁时考取了贡生,成为了一名秀才。之后每三年都要参加乡试考取举人,但是屡考不中。直到康熙二十年,99岁的黄章再次走入了乡试的考场,但这一次黄章依然落榜了,可14岁的吴日炎却成功考取了举人。
此事一举成为了当时轰动一时的美谈。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为了赞扬黄章朽木不折、锲而不舍的精神,专门设宴款待黄章,并且赏赐给他银两以及布匹,以示嘉奖。乾隆年间,为了激励后世学子努力学习,黄章的事迹被录入了《四库全书》。